浅析禹步的渊源及其动态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7
/ 2

浅析禹步的渊源及其动态价值

成星雨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摘要

据史料记载,禹步是巫舞中特有的舞步,相传与大禹治水有关,曾被赵飞燕承袭,发展成一种特殊的小碎步,具有高难度技巧,需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掌握,表演时轻盈优美,还利用一些高难度技巧增加神秘感。但追其渊源学术界仍存在很大争议,现将禹步相关的几种主要看法进行整理。探究禹步的源流与发展,明晰其内在的逻辑与原理,以试图对其当代的动态价值进行全面剖析。 

史传“禹步”来源于禹因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碎步。史料多有记载:战国尸佼《尸子·广泽》说:“古者龙门未辟, 吕梁未凿, 禹于是疏河决江, 十年不窥其家, 生偏枯之病, 步不相过, 人曰禹步”;周. 尸佼《尸子》:“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阙其家。手不爪,胫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想过,人曰禹步。”

禹是夏代的王者,相传他又是一个大巫。禹王为巫,常以“禹步”行祭。禹既是一个掌握王权的大巫,那么他在主持巫事跳巫舞时,当然也只能是迈着细碎的“禹步。于是,一些地方性的小巫,在作巫事时,也就效法大禹的样子,迈着细碎的“禹步”跳舞。大禹在祀时用的舞步-“禹步”,成了巫现作法跳舞时的步式。这也就是李轨注谓“俗巫多效禹步”的含义,所以禹步就称为“巫步”了。“禹步”是禹王行巫术时的舞步,后来舞蹈中所称之“禹步”,自然是对一种来源甚古的舞步的提炼。“禹步”来自巫舞,那么她便具有咒语般的力量。禹步的传说在禹的时代过去了两千年之后,仍然被记载于文献史籍中,而且还相当详细。晋・葛洪(公元238-363《抱子・内篇・登涉》里记载了“禹步法”:

又禹步法:

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孙星衍注:此下当有“左足此前”四守)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

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

次复前(孙星校注:此下当有左足次前四字)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

如此,步之道毕矣。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不独此事也。

葛洪对“禹步法”所作的记述,被现代舞蹈史家称为“舞谱”。舞蹈史家孙景琛说:按照他的这份'舞谱',禹步'很像今天民间舞蹈中常见的十字步”。现在尚能见到的各族巫舞遗存中,也还常有细碎急促的舞步,应就是古代'禹步'的遗存。尽管葛洪所记载的禹步法,很难说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禹王行巫舞时的禹步,其中可能加进了他本人的智慧。

一、巫舞中的禹步

巫舞中的“禹步”,即脚步动作,具有咒术象征性。

在巫师作法时,脚步动作作为一种咒术性的象征,标示着神的法力。葛洪所言之“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说明了规范的“禹步”脚步动作在巫师行巫事(百术)时在巫师作法时,脚步动作作为一种咒术性的象征,标示着神的法力。葛洪所言之“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说明了规范的“再步”脚步动作在巫师行巫事(百术)时,带有普遍性,而且也是古往今来的巫师们的共识。在正在作法的巫师的潜意识中,动作可能是所请之神灵从远处赶来的路上的坐骑”。而人们则相信巫师的动作既可驱鬼,也可得到神灵的保护。因此,人们模仿这样的步法,便能得到征服自然的力量和慰藉。在民间舞蹈中,至今我们还能看到不少以细碎急促的“十字步”为变体的“禹步”遗存,能看到诸多以下身动作为主的舞蹈,脚的动作在舞蹈中依然保留着依稀可辦的某种巫术象征,是绝非偶然的。从更广泛的地区来看,以身体表现神或神灵附体时,不是用手,而是以脚的动作,也是相当普遍的。

二、道教中的禹步

禹步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禹步本质上表现为步罡踏斗。是道教中的重要法术仪式。但禹步的诞生远早于道教,传说其和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大禹有着密切联系。关于禹步的文字记载较早见于春秋战国时的典籍之中,两汉之后被道教吸收。

禹步从形成至演变为道教步罡的过程中,融合了北斗信仰,神话传说,天人合一思想甚至纬学说等元素。它最终呈现为一种具备着广泛应用作用的“法术之基”,且不唯在道教中,乃至于在民间宗教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抱朴子》中葛洪也详细描述了禹步的行走方式:“禹步法: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左脚先行踏出,右脚随之而动迈过左脚,然后左脚跟步与右脚并,此为一步三迹;然后先出右脚,左脚随之迈过右脚,右脚再跟步,此为二步六迹:第三次出脚同于第次,踏完后方是三步九迹。因为脚从起步到并步方为一步,在地上踏出的一个印记就是一迹。值得注意的是禹步的起始步法为丁字步站立,因而所踏的方向并非是直线,而是曲折的。

三、禹步与赵飞燕“踽步”的关系

赵飞燕本来是“长安宫人”, 据《汉书》师古注:“本宫人以赐阳阿主家也。宫人者, 省中侍使官婢, 名曰宫人, 非天子掖庭中也。事见《汉书议》。言长安者, 以别甘泉等诸宫省也。” 说明赵飞燕出身于官奴婢, 后来又被赏赐给阳阿主家, 成了阳阿主家的歌舞奴婢, 后通过特殊的“禹步”舞, 而进入后宫, 最终成为皇后的。从这一点说, 赵飞燕是一位“邯郸倡”[13]。那么她的“禹步”舞, 必然受到当时赵地文化中心邯郸的影响。禹步舞很有可能就是由邯郸传到上党郡或者平原郡的, 或者说赵飞燕受邯郸舞启发而创作的。

“踽步”即“禹步”。赵飞燕“踽步”舞, 受到当时赵地文化中心邯郸的影响;踽舞很有可能就是由邯郸传到上党郡或者平原郡的, 或者说赵飞燕受邯郸舞启发而创作的; 其禹步之舞根源于赵地邯郸道教的渊源, 并且很有吸收了巴渝舞蹈精髓。故,其与禹步在道教中的表现并无直接联系。

四、禹步在当今社会的动态价值

“禹步”最初的含义即大禹行走所用之步, 与运动关系密切, 运动本身便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禹步”的内涵应当是在其发展和传播中不断扩大不断变化的.直到近代,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仍流传有“禹步”, 巫师道士在作法时有专门的步法、专门的咒语.道教的“禹步”承袭了先秦祛灾、通神的功能, 并进一步融入神仙信仰的内容,不管当时的“禹步”有何用处, 但它具有了类似隐身术、养生健身的功能, 且是一种无意识, 即并不是有意识通过“禹步”来达到健身的目的. 因此, 不管大禹的步法如何, 他都会把一些养生原则、意识融入里面去。

“禹步”的发展与特定的社会背景与社会风潮密切相关, 在巫史医相混的历史传统中不断变化。如果把它放在一个较大的时间尺度上去透视, 可以发现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 “禹步”的各项功能中导引养生价值长期占据较为主要的地位, 对社会及人类的生存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禹步源流的几种看法主要有巫舞中的禹步,道教中的禹步,赵飞燕的禹步,而当代价值主要是健身与养生,因此探究禹步的源流与发展,明晰其内在的逻辑与原理,对禹步的当代动态价值进行剖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锡诚.舞法及其象征[J].民族艺术,2001,4:113-134.

[2]杜嘉诚.道教禹步仪式源流探究[D].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刘广瑞.关于赵飞燕“踽步”的几个问题[N].邯郸学院报,2011年04期(21-25).

[4]司红玉.“禹步”对导引术的影响研究[N].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5期(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