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有关问题分析及管理建议——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7
/ 2

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有关问题分析及管理建议——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为例

杨小艺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

【摘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基建财务新的管理问题逐渐显现。本文通过搭建项目台账与基础数据库,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113个建设单位共470个基本建设项目,提炼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管理建议

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财政部2016年颁布实施新的《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1号),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的老问题得到有效规范,随之新的管理要求及问题逐渐显现。基本建设项目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保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其财务管理的严谨和规范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搭建项目台账与基础数据库,分析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113个建设单位共470个基本建设项目,持续跟踪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提炼出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为提升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一)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不规范

通过梳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反馈意见发现,部分项目存在自筹资金未按批复到位,项目投资未做会计专项核算,零余额账户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部分项目单位列支不合理支出挤占项目成本,如增加建设内容、购置概算外设备等,造成项目资金使用较为随意;部分单位在收到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未及时上缴结余财政资金;部分单位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固;部分单位在建设单位管理费中列支与项目关联性不强的差旅费、交通费等,存在业务招待费超支等。

(二)建设内容调整增加资金支出风险

数据库分析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信息基础设施、产业能力提升等“新基建”类项目占比超过40%。这类项目具有信息化属性强、更新迭代快的特点。经过跟踪项目建设情况发现,项目建设方案及概算调整情况较多,主要集中在对设备型号、性能指标、数量的调整,增加线路租赁费等各类相关费用等。项目单位频繁提交调概申请,增加了项目程序化管理工作流程,降低了建设效率,同时增加项目验收难度以及发生概算外投资内容的资金支出风险。

(三)决算审计质量参差不齐

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对基建项目成本核定及资金支出监管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跟踪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情况发现,部属通信管理局、事业单位、高校等各类项目审计报告质量参差不齐,个别单位财务人员力量较弱、对基建财务管理经验较少,较难对审计报告有恰当的把握并监督中介机构按照部统一标准出具审计报告。当审计不能严格按照规定审核项目账务情况、盘点项目各项资产真实性、以及确认准确无误的项目成本数据时,将对项目财务验收带来较大风险,不利于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管。

(四)项目拖期降低资金使用效益

统计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基本建设在建项目中,部分项目有不同程度拖期。拖期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项目建设完成后对照初设批复开展合同内容核对、审计、调概周期较长;部分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未及时到位;部分项目共同建设单位面临机构改革、撤并部门等问题。项目拖期造成项目预算执行及投资计划完成进度慢、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更影响项目建设目标的及时实现,对抢抓时机布局新一代超算、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产生阻碍,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发挥的重要作用。

(五)合同签订与执行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未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如未到合同约定付款时间提前付款等。二是合同金额与中标金额不一致,如合同金额低于中标金额或在公开招标基础上签订补充合同导致合同金额高于中标金额。三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常见于没有合同签订日期,或合同中部分内容缺失等。四是发生经济业务未签订合同,如在招标前未与招标代理方签订招标代理书面合同等。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够

通过分析部系统基建项目情况发现,部分单位因为基建项目较少,财务人员基建财务经验不足,单位主要领导对财务部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导致财务管理在基建项目立项、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环节存在缺位,财务未能全过程参与基建项目实施,影响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不够

一是由于项目建设单位财务与业务部门间沟通不充分,财务对前期立项方案编制参与不够,使项目实施过程中较多调整,或概算较初步设计变动较大。二是基本建设项目地域属性强,涉及土地、环保、消防等各个环节,为确保如期完工,部分单位在取得施工许可证前提前开工建设。三是项目建设通常更加关注建安工程、设备等的施工,而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工程结算、工程造价等环节不够重视。

(三)内控制度规范重视不够

根据财政部相关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各单位都已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明确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的内控管理措施。但在基建项目实施中,个别单位仍然存在内控制度“纸面化”,内控制度与实际执行有脱节,例如资金管理和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皆是由于审批不当、未严格依照内控制度执行所致,影响了项目执行的规范性。

三、完善部系统基建财务管理有关建议

(一)构建业财融合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

一方面,项目业务与财务主管司局要制定协同统一的基建项目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在初设审批、概算调整、竣工验收各环节参与把关;建立项目审计质量约束机制,在统一审计标准基础上,对审计质量不达标的中介机构给予惩戒。另一方面,项目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将业财融合机制贯穿至项目建设管理过程,避免业务部门大包大揽,财务要在各个阶段发挥监督与管理职能,尤其需参与项目前期立项与方案设计,提高概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完善项目绩效评价、督导及通报机制

对基建项目各环节设置绩效指标,建立与预算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对基建项目从立项到决算的全过程进行定期评价,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对新项目预算约束机制,对绩效较差的项目单位暂缓受理新项目立项或缩减财政资金支持金额。完善项目督导及通报机制,对项目推进缓慢的,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力量更多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督导和财务管理,加强过程监督与现场检查,避免验收前突击处理和解决问题。

(三)强化内控管理,压实基建财务主体责任

项目建设单位要承担主体责任,对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概算调整事项,要严格履行内部控制决策与审批程序,坚决避免无概算、无审批、超标准支出事项发生。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梳理总结基建项目及财务管理领域内控风险点,厘清部门分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和职责不清的现象。要借助信息系统,构建符合基建管理特点的内控标准化程序,提升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项目单位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执行贯穿于基建项目全过程的内部审计程序,防范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雪琴,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1):110-112

[2]吴进苹,浅谈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2022(6):128-130

[3]张伟平,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财会学习,2019(11):80

[4]邹美金,内部控制视角下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2(33):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