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及新闻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7
/ 2

关于电视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及新闻性研究

陈尚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    433000

摘要:时政新闻一直是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时政新闻长期以来是国家领导人开展政治活动,传播党的政策的平台。时政新闻包含了大量反映中国经济政策和社会文化的新闻,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对当前时政新闻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前时政新闻的政治和新闻特征。

关键词:时政新闻;政治性;新闻性

时政新闻,指的是时事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内外时事相关的最新事件的报道。内容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下达的政治指令、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重大活动、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政治性和新闻性是当前电视时政新闻的两大特点,政治性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国际关系中的活动,政治性是指事物的政治性[1]。新世纪中“政治性”是什么含义,国家领导人曾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策,因为代表最根本的人民利益”[2]。而新闻工作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在当前电视时政新闻工作中也得到了最广泛的体现,成为新闻媒体的核心内容。

一、时政新闻的时代特征

(一)新闻量巨大

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可能成为“旧闻”,特别是随着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和媒体参与,新闻报道的后续报道将会不断推进,特别是在重要的新闻报道中,新闻的报道以及传播范围将会呈现铺天盖地的效果。许多政客和新闻评论员会关注或增加对新闻报道的解释性说明,这必然会增加新闻中的信息量。

(二)迅速扩散和广泛影响

时政新闻之所以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是由于其即时性,而非其他新闻所能比拟的。紧急情况中报道的重大事件与国家重大政策以及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因此,时效性是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保障[3]。在网络技术发展的现阶段,地球村的概念深入人心。时政新闻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传递给千家万户,这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时政新闻可讨论及互动性高

时政新闻的特殊性将使其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包括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网站和社交网络等。新闻播出后,观众可以在网上平台上进行评论和分享,甚至在后续的相关事件报道中进行互动。这提高了公众参与时政新闻讨论的参与度,这也是言论自由的重要体现。

二、电视时政新闻政治性及新闻性的具体体现

(一)新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时政新闻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类别,就新闻价值而言,时政新闻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时政新闻往往涉及地方党政部门的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发布,具有一定的政治性[4]。因此,在处理时政新闻节目时,时政新闻节目的编辑应该关注新闻性,而不是新闻的政治性,因为他们需要了解主要政策,找到新闻和政治之间的正确关系。比如地方时政新闻中对会议的报道。编辑们首先决定哪些会议是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不是哪个会议有最多的与会者,而是会议的内容与人们最相关、最重要。通过找到人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就能发现最大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说,只要找到新闻和政治之间的最佳匹配,报道就成功了一半。

(二)时政新闻的内容政治性体现

时政新闻往往涉及具有国家重要性的问题,因此,在报道过程中应牢记两点。首先,需要确保有正确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利用当前新闻的正能量,主动引导舆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指出的是,纸质媒体在报道时事时必须充分利用其议程设置的功能。虽然媒体不能决定受众会看什么样的新闻,但他们可以通过改变报道的形式来影响受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为了确保纸质媒体的权威性,他们还需要引导公众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

其次,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新闻内容往往涉及受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纸质媒体更具有权威性,尤其是在国家重大事件上。因此,纸质媒体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化内容,增加对受众的吸引力。例如,在报道时政新闻时,不能总是停留在事件的表面,要深入研究事件背后的原因,不断监督报道,注意内容的深度。既要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又要对他们进行预测和引导。此外,记者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观点,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则,为了避免当前新闻给人留下 "假、大、空 "的印象[5]。记者在写文章时应注意使用新闻语言,重要的是要避免生硬、正式和僵硬的语言。例如,在报道一次重要会议时,不应仅仅强调“人物”、“讲话内容”或者“会议材料”。这是因为这样的报道不仅枯燥,而且不能让受众尽快接受有价值的信息。正确的做法是,从宏观角度写微观事件,这样更容易帮助受众了解,反映新闻的重点。

最后,关注新闻的内容,并尝试捕捉其首次发布的时间。在互联网时代,新闻的相关性更加重要。因此,记者需要对新闻有足够的敏感度,能够根据当前的政治事件预测未来的趋势,并尽快对时政新闻做出反应。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必须注重团队合作。赶到现场的记者需要及时与单位工作人员保持联系,以便对事件进行报道,发布真实的、第一手的、新鲜的信息。

(三)电视时政新闻对政策解读的政治性体现

政策解读意味着媒体必须关注时事的生动内容,时政新闻应该解释最近公布的政策,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政策,并顺利实施。这是电视时政新闻的主要功能。除了执行政策外,还应参与人们对当前问题的民事报道,以解决人们的关切与担忧问题,并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例如,很多人要花钱购买并装修自己的房子,却不明白“自费买房”与市政拆迁和搬迁是同样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台应该以报道的形式来表达这种情况,以减轻人们的心理负担。因此,可以理性和实事求是地进行政策解读,因此,电视时政新闻可以成为人们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四)时政新闻在塑造领导人形象时的政治性体现

领导人往往是当前时政新闻的“主角”。在当前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应该对领导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形象进行描述。一方面,政治信息要准确地传达出领导人在“观众”眼中的形象,这就需要在报道当前事件和后期生产事件的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对领导人的个性进行独特的观察。塑造领导人形象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分为硬塑造和软塑造。硬塑造是针对领导人的外在形象塑造,包括仪容仪表、衣着穿戴,个人简历等,使之成为时政新闻的主角。在实际问题程序的记录和编辑过程中,可以合理地避免与设计不一致的内容。软塑造是指领导人通过语言和实例在时政新闻中的亲民形象,比如习近平主席在下乡进行探访时,所吃的午餐为当地的“庆丰包子”,而不是特意设宴款待,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使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更加巩固[6]

结论

电视时政新闻是普通民众能够有效了解政治、国家、政党和政策的主要途径。因此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过程需要具有政治性和新闻性,时政新闻的报道记者需要意识到电视时政新闻的政治意义和新闻意义,以充分实现其政治性和新闻性两大特性,发挥时政新闻应有的作用,为观众带去具有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的新闻,推动国家政策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陈萍.新时期时政新闻编辑基本素养研究[J].记者摇篮,2020(07):38-39.

[2]田磊.新时期时政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分析[J].记者摇篮,2020(04):46-47.

[3]刘俊.改版十年:电视时政新闻融媒创新的制作与传播艺术——基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10):53-59.

[4]高瞻.如何制作好电视时政新闻[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9):54-56.

[5]李娟.增强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生动性的策略[J].记者摇篮,2021(12):112-113.

[6]武毅.时政新闻也要有亲和力——基于《伊犁日报》新闻实践的思索[J].中国地市报人,2020(0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