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新时代中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

1刘峰,2张倩

1宁阳县第四中学 2宁阳县第三中学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 271400

摘要: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处于发育的时期,因此无论外界的情况好坏,他们都会被极大的影响。学生个性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坚持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全面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德育面临挑战应对方法

引言

中学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学校的凝聚力,对师生影响深远。因此,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相结合,进而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引领中学生从校园文化中汲取力量,是意义重大的时代课题。

一、应用信息技术,畅通渠道,提升德育实效

在做学生工作时,只有爱心是不够的,班主任还要讲究方法。特别是德育工作,单纯依靠理论灌输以及说教的方式,效果非常有限,有时候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造成学生与教师的疏离甚至不信任。为此,班主任必须立足学生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不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推动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提升德育实效。例如,班级学习群是展示学生青春风采的一个重要窗口,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做好德育工作。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无论是班级的集体活动,还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不可避免要涉及交际、沟通等。在交往中,班主任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沟通的效率,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如每日在群里分享一则名人名言或者励志的故事,鼓励学生分享感受、交流心得,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基础上,于无形中融入德育。又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交流,了解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样,就可以化解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又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角色的缺失都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支持。

二、“统整性”处理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也是达成“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基于“五育融合”的内涵,中学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必须彻底转变当前孤立处理教材的方式。在“统整性”的原则下,教师在整合处理教材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各个学科内在的联系,还应该关注各个学科教材与实际生活之间内在的联系,科学组织各个学科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构等,确保教材内容更逻辑化、系统整体化。学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落实五育教育,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整合教材内容的时候就应该注意:首先,树立“五育融合”的知识整合观念,深入研究、分析学科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五育”知识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实施“五育”教育,为落实“五育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基于“五育”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整合的现状,各个学科教师在开发教材内容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统整各个学科的教材内容,还应该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跨学科统整教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自己学科的内容吸取、整合其他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五育”元素,使其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在“五育融合”的视域下整合教材内容时要避免遗漏各科教材中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识点。

三、构建具有层次性的德育评价机制

人的道德具有整全性,是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体,新时代的德育评价应该是评价主体对被评价对象的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的双重评价,以此才能明确学生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但当下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高低则主要以卷面考试及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存在评价主体、评价手段的单一化倾向。因此,国家德育政策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上需要明确综合评价模式的主导地位,还要注重多样性的德育评价方法的运用[6]。换言之,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需要构建一套具有层次性的德育评价机制。具有层次性的德育评价机制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将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诊断、预测、反馈与调控等功能,从而净化德育环境,完善德育存在的不足,保障德育一体化建设有效推进。

四、学生遵从道德细节,匿名监督并评分

德育的养成是建立在学生主体自觉的基础上的,但是,中学生在青春期的叛逆时期,其心理活动、行为等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道德教育既要建立,又要遵循道德教育、学生注重细节的准化法、自我衡量道德教育的硬性指标。尽管礼节和奖励制度对学生的影响要大得多,但是他们却是一种恪守道德准则的行为。课堂上,要做到不做任何与学业无关的事情,要与教师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下课时,要做到行为端正,主动地对学校各部门的教师表示尊敬,做到不撒谎、不说脏话,勇于承担责任,通过制定这些硬性指标,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思想自觉,从而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对班级进行匿名监控,以此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匿名平台是由每位同学随机选择并监督的,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以记录其在班级和校园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最后,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班级进行德育评价,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遵循伦理准则。

五、德育活动与日常教学有效融合

将德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有效融合,多维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突出灵活性。高尚品德的塑造,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必须靠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的规范方能达成。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场域,要将德育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挖掘德育因素,创新教育方式,在日常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教师应恰当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灵活变通教学方式,在课堂的生成中抓住教育契机,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育。而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外活动等,也都可以植入校园文化的元素,成为教育学生的载体,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德育与日常教学的有效融合,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结束语

中小学德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均指向培养人、教化人,帮助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道德难题与挑战,做出符合社会规定和价值判断的行为,进而实现道德成长的目标,过上内心安宁的幸福生活。从中学生成长为大学生实际上是人由“个体化的我”向“普遍性的人”进行转变,而这种生活体验与角色的变化就需要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同时,中小学良好的品德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国家公民的重要起点。

参考文献

[1]孟庆远.新时代中学德育课的人本回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

[2]刘军霞.新时代中学数学教学德育模式路径探析[J].发展,2019

[3]孙雪.对新时代中学德育方法的新认识[J].新课程(下),2019

[4]陈曼华.关于做好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苑教育,2019

[5]李坤.新时期中学德育有效途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