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术(CTA)在咯血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CT血管造影术(CTA)在咯血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汪玲

池州市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术(CTA)在咯血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院接治的咯血患者资料抽取50份进行分析,所选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术诊断治疗,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标准,对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咯血责任血管共78支,CT血管造影术诊断咯血责任血管共75支,数据对比未见统计差异(P>0.05)。在CT血管造影图像中,责任血管铭心啊出现扭曲及增粗表现,相对正常血管超出2毫米;肺部实质出现异常染色,肺动静脉出现分流,对比剂有外溢表现。结论 CT血管造影术在咯血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能够较为准确的提示咯血责任血管的存在情况,且CT血管造影相对于数字减影等手段来说,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对患者创伤更小,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术;咯血;介入诊断

咯血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因素导致的,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多数患者存在肺部血管破裂,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常见疾病包括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动脉畸形等[1],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咯血症状的出现,对于一些疾病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而要确保治疗的有效性,首先要在术前明确责任血管情况,缩短治疗用时、提高治疗效果。CT血管造影是当前临床常用的介入诊断治疗措施之一,获得了较高的评价。鉴于此,本次研究即分析CT血管造影术在咯血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本院接治的咯血患者资料抽取50份进行分析,所选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术诊断治疗。所选患者77岁为最高年龄,36岁为最低年龄,年龄均值(56.66±20.66)岁;21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其中26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13例患者为肺结核、8例为肺癌、3例为支气管动脉畸形。

1.1.1纳入标准

所选患者有完整的病史资料;均出现明显的咯血症状,单次咯血量超过300毫升,已对患者造成威胁;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于同意书签字[2]

1.1.2排除标准

排除存在甲亢、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患者;排除对碘对比剂存在过敏患者;排除存在精神障碍患者。

1.2方法

CT血管造影术诊断:使用多层螺旋CT仪对患者进行扫描,患者于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位,指导患者适时进行呼吸配合,扫描于患者吸气末进行,对参数进行设置:宽度0.75毫米、层厚0.625毫米、螺距1.17毫米、重建层厚1.5毫米、重建间隔1.0毫米、电流100毫安秒、电压120千伏,扫描范围于两侧锁骨向上至肾动脉水平。对比剂选择非离子碘对比剂,通过静脉注射应用,用量按照每千克1.5毫升确定,控制输注速度每秒3.5-5毫升,冲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图像传回工作站,在工作站进行多容积、平面等重建,对肺内异常血管情况及出血病变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支气管动脉形态、走向等进行明确,最终图像由放射科2名医生共同分析,得到统一意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DSA机器进行诊断,于患者右股动脉穿刺后,将CT提示的咯血责任动脉进行置管插管,使用非离子碘作为对比剂进行血管造影,造影剂用量在5-10毫升,控制速度每秒1.5毫升,对图像进行阅读,并按照实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CT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准确性进行观察,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为标准,同时观察咯血责任血管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计算分析过程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x²进行检验,率作为计数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对比CT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咯血责任血管共78支,CT血管造影术诊断咯血责任血管共75支,数据对比未见统计差异(P>0.05)。见下表1。

表1  CT血管造影术诊断结果

诊断方式

咯血责任血管

未检出

占比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78

0

100.00%

CT血管造影术

75

3

96.15%

-

-

3.059

P

-

-

0.080

2.2咯血责任血管CT表现

在CT血管造影图像中,责任血管明显出现扭曲及增粗表现,相对正常血管超出2毫米;肺部实质出现异常染色,肺动静脉出现分流,对比剂有外溢表现。

3 讨论

肺部疾患是导致咯血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3],对患者的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内科止血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则能够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介入治疗前,首先需要对引起咯血的责任血管进行明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缩短手术的用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诊断咯血疾病中的应用能够达到可靠的效果,但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X线辐射,且需要对患者进行动脉穿刺,而CT血管造影术用于诊断工作中,具有安全、简便、廉价等优势性,在得到图像后,通过不同方面的重建,能够对患者的责任血管情况、血流情况、解剖特点等进行观察,所得结果相较于数字减影相符度较高,有助于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

[4]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咯血责任血管共78支,CT血管造影术诊断咯血责任血管共75支,数据对比未见统计差异(P>0.05)。在CT血管造影图像中,责任血管铭心啊出现扭曲及增粗表现,相对正常血管超出2毫米;肺部实质出现异常染色,肺动静脉出现分流,对比剂有外溢表现。

综上所述,CT血管造影术在咯血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能够较为准确的提示咯血责任血管的存在情况,且CT血管造影相对于数字减影等手段来说,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对患者创伤更小,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宋来,李佩如,吕洁霞,傅武勇. CTA技术在咯血患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08):1522-1525.

[2]龚军伟,李琦,罗天友,霍继文,何小群. 咯血患者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的CT血管造影[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01):31-34.

[3]李荣军,李鑫.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咯血介入栓塞前的评估意义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5):52-54.

[4]张敏红,陈晓波,蔡勇,何志江,刘云军. 640层CT联合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J]. 海南医学,2019,30(12):1568-1571.

池州市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汪玲 女 1990.5.21 本科 技师 CTA在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池州市百牙中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