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颈椎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护理干预在颈椎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杨晓娜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青海 共和  813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分析护理干预在颈椎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40例颈椎损伤患者,并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B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A组患者最终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满意度则低于B组。结论:对颈椎手术患者提高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护理;疗效分析

引言

颈椎损伤是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从而在受损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治疗颈椎损伤常用的有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或重建等手术方法。对于不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则应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是否手术及采取方式。患者术后需要一定的护理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健康,护理干预则是基于科学理论,在前期专业性护理诊断指导下,按照事先预定的干预办法从事一系列护理活动。护理人员需根据诊断的特性、护理成果研究、病人功能康复的潜力、病人和护士本身的能力确定护理干预措施。完善的干预措施能够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保持或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颈椎损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23人,女性17人,年龄范围为49-63岁,平均年龄58.2岁。将40名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B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干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体位护理

术后将患者移动至病房时,病床搬运至少3人以上,保持动作一致,其中一人固定患者头颈部,使躯干在同一水平面移动。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保持卧床休息且床头抬高30°,可让切口内渗血引流顺利。采取仰卧、侧卧位,侧卧时需要枕头和肩部同高,每隔两个小时适当变换体位,避免压疮形成。颈椎后路手术后,可仰卧、侧卧,以侧卧位最佳,如此可避免颈后部伤口和颈椎内部结构受压出现不正常情况,影响手术效果,侧卧还能使切口引流管不受压,不使积血淤存。特别是注意仰卧时不要压迫颈后部,不能垫毛巾或枕头等,如果枕头高度不合适可能扭曲颈部,引发强烈不适合疼痛。胸背部后凸的患者以侧卧位为佳,注意调整好颈背部垫枕高度。卧床时后颈部保持中立,两侧以沙袋固定制动,颈椎术后带有颈托,搬运至病床上后需摘下颈托,翻身时沿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

2.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72小时内对患者进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每隔一刻钟对患者各项体征数据进行记录,状态平稳后可改为每两小时观察记录一次,给予患者常规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神志、面色的变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床边常备气管切开包,熄灯后的夜晚至次日凌晨是意外情况发生的高发时段,当患者有发绀。咽痛。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情况,程度轻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即可,呼吸困难尤其是喉部痉挛时需要切开气管。观察患者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询问一次患者受阻上下肢的感受,观察其运动反应,若麻木程度加剧,范围扩大,尤其是下肢活动力量减弱或幅度减小,应及时通报医护人员。当患者开始四肢被动功能锻炼时,可使用按摩方法,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3 颈部制动和功能训练

术后24小时内佩戴颈托会限制颈部活动,一般是24小时后方可佩戴颈托,颈托可有效防止骨块滑落,术后立即戴上颈围不利于发现颈深部血肿,尤其是界面内固定患者,施术椎骨一般较为稳定,无必要立即佩戴颈托。患者避免颈椎旋转、屈伸的动作,翻身时应避免颈部扭动,注意保持头面部和颈部、躯干部同时翻动。术后2-3天内可以佩戴颈托侧身起卧,下床在室内活动,但应拔出引流管后再下床活动。最好利用学步车先练习行走,然后在逐步正常行走,但应避免颈部转动和点头动作。术后4-7天可佩戴颈托起身,侧身起卧,适当进行四肢功能锻炼。

2.4 切口敷料和引流液变化

术后切口内会防止负压引路管24-72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畅通,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有无异常,及时记录引流量更换引流器或引流袋,避免淤血引流不畅形成血肿压迫喉管,引起喉痉挛或继发感染,必要时重新调整引流管。正常情形下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量在100-300ml。颈深部血肿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切口敷料渗血过多,引流液可多可少,颜色鲜红,周围局部凸起,颈部增粗,局部肌张力高,患者感觉呼吸困难,出现以上情况立即报告医师。

2.6 并发症预防

术后引流液出现淡红色或黄色清亮液体或去除引流管后仍有大量液性渗出物出现则考虑脑脊液渗漏的可能性较大。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呕吐、恶心等低颅压症状或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打喷嚏、咳嗽,便秘等情况会导致腹压急剧变化引起脑脊液逆流,所以要避免患者出现以上情况。术后认真进行口腔护理,每天两次雾化吸入,咽部有不适感的患者给予草珊瑚含片或牛黄解毒丸,每隔两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患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家属不能前来陪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预防感冒。患者需合理饮食,适当增加纤维食物的摄入不利,及时补充水分,饭后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

手术切口需要隔日一次清洁换药,在术后的9-11天进行拆线。切口换药的过程中的主要是防止切口的感染。颈椎病的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一段时间,在卧床的过程中要对于局部的皮肤进行按摩,防止褥疮的形成。在术后也需要定期的翻身叩背,防止肺内感染等基础的疾病出现。

2.7 康复训练

对于术后患部,在其切口及组织愈台之前要避免颈部过多、过度活动,并预防术后外伤,尽量保持术后局部的安定。术后,当患者病情已趋平稳时就开始康复训练,如进行深呼吸运动,可防止长期卧床而致的肺部感染。要进行握拳、足趾背屈等小盖竹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术后创伤的恢复。还可以防止肌萎缩。在恢复期,患者先在床上运动,以后逐渐改为坐及下床运动,以肌力训练为主。上肢以于抓、拿为主,下肢主要是直腿抬高、伸屈活动为主。此外,还可以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的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日常行为习惯等进行个体化的健康行为干预,改正日常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错误姿势。对于那些低头工作或头颈部固定在一姿势下工作的人,首先要使案台与坐椅高度相称。在长时间工作中,做短暂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及回环运动。以改善颈肌疲劳,恢复最佳应力状态。另外每日早晚坚持必要的锻炼可达到预防及治疗颈椎病的作用。为保证颈椎的持续健康,患者出现康复后需增强颈部的抗压性和韧性,有必要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颈肩部局部功能锻炼,如“颈椎操”、“颈椎瑜伽”等。

3 结论

   最终结果显示,A组患者共有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1例,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3%。因此,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康复护理技术、强化康复活动、维持康复活动的连续性等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李涛金,阮丽芬,吴瑞萍,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21,32(6):3.

[2]吕晔,水根会. 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之友, 2021(1): 257.

作者简介:杨晓娜(1987-),女,青海人,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