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包杨洋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3

【摘要】目的:评价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6-2021.8间诊治的86例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成参考组和探析组,各选入43例。参考组开展常规护理,探析组开展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探析组干预后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且探析组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冠心病介入术生命质量;不良事件

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出现血管狭窄阻塞的情况,会对心肌血氧供应量造成一定影响,引起心脏病变的情况[1]。冠心病心脏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液灌注情况,但难以对冠心病进行根治,仍存在血管再次堵塞的风险,需要积极加强针对患者的有效护理,以促进总体疗效的不断提升。但常规护理服务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是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内容,以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内容为主,护理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难以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心脏康复护理主要是指为患者提供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支持,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社会功能[2]。为此,本次研究特选取2020.6-2021.8间诊治的86例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我院2020.6-2021.8间诊治的86例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成参考组和探析组,各选入43例。参考组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0例;年龄区间在44岁到67岁之间,均值(57.42±2.36)岁。探析组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19例;年龄区间在43岁到68岁之间,均值(57.51±2.42)岁。对比组间基本资料可见P>0.05。

1.2方法

参考组开展常规护理:常规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日常饮食以清淡、低脂、低盐食物为主,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应用药物,适当开展活动等。

探析组开展心脏康复护理模式:1)加强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说明疾病相关知识和心理康复的重要内容,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内容主要以心脏康复护理为主,并根据手册相关内容详细为患者进行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各项问题。2)营养指导:严格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主要了解患者白蛋白水平、身高、体重以及BMI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饮食喜好等,制定科学的三餐饮食食谱,日常饮食每日配餐保证食盐小于5 g,食用油小于25 g,谷类和水果均控制在300 g左右,蔬菜控制在500 g左右。3)加强对患者的运动指导:对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制定针对性康复运动计划,对患者运动期间心血管事件危险情况进行分层。①对于血肿穿刺部位无出血、呼吸困难无胸痛患者,对其划分为低危险患者,主要运动以低强度运动为主,指导患者仰卧位开展直腿抬高训练,让患者充分放松,将腿部抬高30度左右,配合吸气、呼气,每组5次,每天两次。在患者连续运动三天无明显不适感受时,采取站立位、床旁座位等,每次控制5分钟,每天两次,持续三天。无明显不适感受者,则逐渐开展床旁自主行走和病房内活动等,控制每次运动活动时间在10分钟左右,每天两次。②对于中危风险及高危风险患者,则在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下完成各项康复运动,必要还可实时心电监护,主要以被动关节活动和主动关节运动等为主,以患者实际耐受情况为宜,控制每天训练一次。③对于二期心脏康复患者,每周开展3-5次中等强度运动,主要以柔韧性训练、抗阻运动、氧代谢运动等为主,控制运动时间在30-90分钟左右,连续开展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评价表(SAQ)进行评价,量表共包括19个条目,5个维度,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质量水平越高。②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再入院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28.0进行评价,生命质量评分用(±s)表示,以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率用χ²检验,以构成比表示,有明显差别:P<0.05。

2结果

2.1 生命质量评分组间比较

探析组干预后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如表1。

表1 生命质量评分的对比(±s)

组名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探析组

43

71.42±6.35

85.47±5.36

参考组

43

72.01±6.47

80.65±5.78

t

-

0.426

4.009

P

-

0.670

0.000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

探析组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参考组,P<0.05。如表2。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n(%)]

组名

例数

心绞痛

心力衰竭

恶性心律失常

再入院率

探析组

43

2(4.65)

1(2.33)

1(2.33)

2(4.65)

参考组

43

8(18.60)

6(13.95)

7(16.28)

9(20.93)

χ²

-

4.073

3.887

4.961

5.107

P

-

0.043

0.048

0.025

0.023

3讨论

由于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在术后往往面临血管再狭窄的风险,需要长期应用药物,患者往往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多种负面心理情绪,依从性不高,心脏康复效果不佳,对患者的不身心健康和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需要针对该种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预后康复[3]

心脏康复护理是多学科共同合作开展的综合性保健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运动康复方案,有效控制患者心肌重构情况,使患者的射血分数和心脏收缩能力明显提升,有效改善周围组织血流量情况,提升患者的运动耐量[4]。同时还能够充分加强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其更好的执行合理饮食、准确用药、康复运动等各项内容,有效提高用药效果,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和冠脉血流量情况,适当开展有效的运动措施还能够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不仅能满足患者的机体各项需求,还能有效降低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5]。本组结果显示,探析组干预后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探析组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参考组,P<0.05。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书明.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建立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意义[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1):58-60.

[2]曾华萍,莫琳勤,周焕芳,陈丽娜.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69-4372.

[3]邢爱华,裴文娟.阿司匹林联合比索洛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5):2697-2699.

[4]王芳,郭丽丽,许爽.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3):133-135.

[5]于芳,任萍萍,于兴才.多种形式延续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06):92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