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

周旺 ,陈柳英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池州 247100

摘要:一直以来,课程体系构建都是中高职培养方案的关键,须受到充分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教学衔接的开展为高职与中职教学相互衔接奠定了基石,提出有力的理论与实际保证。本文以会计学为例,对该学科中高职三二分段制课程相衔接的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深入研究,以确定制约中专科院校如何衔接发展的有关要素,确定暴露的具体发展课题,剖析课题形成的根本原因,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调查法,编制、发表和科学研究考察项目等方法,剖析了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机制缺陷的形成因素,并解决会计专业与中高等职业相连接系统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三教"改革;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

一、引言

中高职教学相衔接,是中国现代职业教学体系建立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实践性环节,并受到了许多专家学术的研究、探讨。因此,针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着重大的基础理论研究价值与意义。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完成了转变,从以往的注重学生数量增长,到了现在的更加注重于培养素质,已经完成了由表面到内容上的巨大变化,并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并且得到部门的支持,已经逐步形成了完整健康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系统。根据会计专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培养的发展规律,对培育现代财经与管理会计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作出了一定努力。但实践也证明,与经济技术职业学科的衔接是一次重要变革,促进了现代职业教学发展的新步伐,也带动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建立,从经济理论的高度研究、探讨对会计专业与中高级职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有着意义重大价值。

在中、高职的授课之间形成了有效课程衔接,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职教学发展问题的压力,同时也为中职院校毕业生升学深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繁荣,推进了现代职务教育课堂系统的建立、茁壮成长。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较高级职业培训的需要和发展经济对高层次技术能力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中高职衔接,并相继制定出了一系列措施为学生保驾护航。尽管有了政府方面的保证,以及经过了一代代职教工作者的深入研究、探讨,但是中高职衔接问题仍然存在,而学科的衔接并不顺畅便是比较严峻的课题。但有关专家一致认为,三段式的学科展开逻辑,仍然是当前在全国大部分中高职学校中最普遍实行的衔接式课程体系。这个模式面临着突出的困难,许多难度大的科目,都集中设置到了高等职业学校中,对这一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显然是不适合的。采用什么方式的学科衔接,长期以来存有争议,未能达成共识。各个学者提出的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与优势。唐静还给出了基于外延型与内涵型互相沟通的中高级等职业学校教学衔接模型,她是在深入研究了澳大利亚与英国中高等职业教学课程衔接模型的基石上所给出的。根据中国当前国情,张家寰和舒悦觉得三+二的教学衔接模式,将具有更广阔的适用性。而宋烨和邓桂平则更偏向于教学区域的教学教学模式,同时他们还强调了中高职教学的融合衔接要做好转换课程领域,并总结典型工作任务。不过也有与他们持有相反观点的专家,芦京昌与朱琳佳也指出学习的课程模型并不能使用中的职业教学,为了让教学更为连贯,使用模块化是最佳的沟通方式。

二、教学问题研究

刘潇亭教授在其相关成果开发工作过程中,对当前高等教育背景下主要的衔接教学模式做出了阐述和说明,将其界定为两个类别,一是基于教学人员为中心考虑,二是基于学员为中心考虑,从当前的高等教育背景来看,后者将更加适用,能够有效地满足职务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实际需要,也能够支持各个阶段的高校间进行交流和互动式协作,开展并实践新型的协同教育办学管理模式,为中职与高等院校教育衔接蓬勃发展提供了借鉴基础。在其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总结梳理了当前中高职教学交叉衔接的主要教学模式,明晰了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对其今后的实施和蓬勃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借鉴依据,有着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意义。

在中高职阶段目标相衔接的文献中,于秀娜教授指出,在设计与中高级等职业学校相衔接的目标时,应呈现出一个水平递进的态势。个别研究生曾提出"技术人才确定是中高职院校教育总体目标相连接的基础。"但多数研究生所持的观点,是认为中高职院校教育总体目标的相连接上,在全面考察中高职阶段学院学校该所面临的各个发展时期,以及各个职位所面临的发展水平差距的同时,仍然要以具体的专业培养为基础。

实现高中职相连贯的课堂教学目标,对于掌握知识链接的具体方向,至关重要。知识点内涵链接应注重以下3个维度的内涵:正确界定级别与架构、强调个性化与实用性,以及促进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融合与提升。在教材规划的同时,还需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广泛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职业转换意识与技能素质。知识点内涵作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对高中职阶段相衔接课程体系的顺利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学者陈章等人提出"能力分层是高中职教材相连贯的重点"。学者沈凌等人指出,建立高中职教学相连贯制度的重要基石便是知识点内涵链接。关于这层面的问题,在科学界还没有一定的建树,也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构架。但为了达到与中高阶等专业性院校在高等教育内涵上的相连贯,要通过职业教学的层级架构来完成,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接受的观点。

冷雪认为,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连接,不但可以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同时也可以为中国终生学习系统的形成提供更强大的保证和支撑。虽然多次明确强调了二者连接的重要性和家意义,但高锡鹤认为,中国终生学习系统的形成是中国高等教育行业成长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实现二大系统的有效整合,并注重对三个子系统实际需要的适应,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培训条件,为全民终生学习教育创造了条件。姜大源地区教授在其所出版的一些书籍中,重点介绍了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解,重点阐述了教育的系统性教学,并阐明了教育系统性教学对个人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晰了教育职业教学与求职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完成自我综合素养的提高,以便更有效应对职场的巨大压力,适应职业工作岗位的个性化需求。而邓洵教授在其所撰写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研究报告中也明确认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必须借鉴德国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并根据当前具体形势设计具体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可行的途径,以尽快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成长的总体目标。

20世纪60年代初期,欧美等几个西方社会主义发达国家逐渐地针对我国中高等院校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并经过不断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已经逐步产生了完整的中高等院校衔接课程体系,并能够有效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兴起的多样化需要,美国的中、高等院校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程序原则是利用互相贯通的学科来完成的。美国也对职业高等教育的新学制作出了设置,将其总结为"2+2",即将中学时期的二年职业高等教育与大学后期的职业高等教育相连接,以促进中高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中、高职阶段课程现代化教学模式。详细的操作和过程为,对中高职阶段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将其概括为整体的课程单位,以减少学生学习课程的重复性,课堂教学效率。按程度分为五个阶段,中职的课程单位占三个阶段,中高职阶段的占三个阶段。其中,第阶段的单元和初中的学业教材进行了衔接,这样以来各学科单位间逻辑次序比较清晰,联系紧密,不断层,不重复,学科衔接适应性比较好德国的"双元制"规定,所有从事专业技术培训的学生都需要通过专职学校或在企各项事业等实践单位二个场所的培训,在校内掌握相应的技能理论知识,同时也在企事业等校外场所进行实际锻炼,从而学以致用,提高职业技巧水平。该模式在各行业协会监管下,由职校与中小企业单位协作,一起完成对学生的培训。

三、结论与建议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必须受到充分的关注,学科衔接的深入为高职与中职教学的衔接奠定了基石,具有强大的理论与实际支撑。对本学科中高职三二分阶段的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和探讨,以确定制约中专科院校衔接发展的有关要素,明确暴露的主要问题,并研究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为今后的教育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调查法,制定、发行和研究调查问卷等手段,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的产生原因,并解答会计专业与中高级岗位衔接课程体系所面临的困难。

在对会计专业中高级岗位培养目标的衔接,教学设计的衔接,与推动社会主义教育实践进程相衔接的情况下,进行了突破,并重点就教学实践的衔接问题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和意见。课程实践保障的衔接在增加教师能力、改变课程环境等方面提供措施、方法。在"三教"改革背景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率,加快培养地方技能型人才。

教学中还必须围绕以下问题研究:首先,在中高职教学衔接方面,由于存在着大量宏观方面的政策理论基础,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衔接和微观方面的理论探索都比较欠缺;其二,对于课程体系的衔接从何处入手把握和执行方面,经过几年探索,仍缺乏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效果不明显,也未能把研究范围细化,特别是关于会计化专业的衔接方面,缺乏也不广泛关注;其三,研究视角比较狭隘,问题的出发点和高度不足,未能占着学校终生教育的视野思考问题,对于中专科院校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意义认识还缺乏深入。

参考文献

[1]关于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探讨[J].刘潇亭.中国市场.2018(05):17-18

[2]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于秀娜.科技资讯.2016(35):22-23.

[3]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冷雪锋.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1):135-136。

[4]面向职场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冯新广,郭庆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67-68。

[5]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衔接研究[J].唐静.西部素质教育.2015(03):87-88.

[6]论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J].李利.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111-112.

[7]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刘晓琴,盛林.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76-77.

作者:周旺(1989.4-),男,池州,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金融学; 陈柳英(1988.6-),女,池州,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工商管理、国际贸易。

项目课题:省级人文重点项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集装箱港口竞争力水平研究--以芜湖港为例》(SK2020A0772);省级人文重点项目《长三角一体化池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SK2021A0985);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研究》(2020kcszyjxm179);省级一般教学项目《两性一度财税金课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2021jyxm1030);省级线上课程《新编统计基础》MOOC示范项目(2020mooc358);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税费计算与申报》(2020szsfkc0647);院级教学重点项目《基于两性一度标准混合式财税金课建设与实践教学研究》(2020jyxm02);院级人文重点项目《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运营管理风险评价体系研究》(2020yjrwzd06);院级人文重点项目《互联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产品电商上行策略研究》(2020yjrwzd03);院级重点教学项目《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2020jyxm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