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笔墨教学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写生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笔墨教学中的作用

王博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在当代山水画的笔墨教学过程中,写生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作为教师层面,让学生运用写生的方法将临摹与创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作为学生的层面,通过写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在教学中的写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现各自的水墨倾向,有助于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写生 教学 造型 情感表达

对于写生的定义,现代的说法是指直接以实物为描绘对象的作画方式。其实,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上,写生早就存在。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出“以形写形”这一概念,南齐谢赫的《画品》中有“六法论”,其一便有“应物象形”之说。再比如山石的各种皴法,均是根据不同的山石纹理写生得来。清初石涛更是明确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将写生与创作结合起来。当代人对于写生的理解,则更多是从素描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的。

写生的主要作用,是为创作收集素料。元代画家黄公望言道:“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1]因此,在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中,写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写生在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这一教学过程中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要全面探讨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从两个大的层次来进行理解。

第一个层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与学两个方面。

一方面,作为授课的教师来讲,需要让学生理解的是山水画的笔墨不仅仅是临摹。让学生进行临摹是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属于继承传统的这部分因素。而写生是对于当下中国画笔墨探索的一个手段,是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寻找,不断实验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实验的过程,或者说是探索的过程,不仅仅是对造型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水墨的学习,更是为了合二为一让它们结合起来。它所要培养的是一种活跃的、创造性的绘画的思维,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启发,这是一种带有创新探索的方法。如果在山水画笔墨的教学阶段,能够让学生一直保持着活跃的思维和对绘画的兴趣,能有持续的、良好的认知状态,那么学生的接受能力就会变得很强,接受知识就会变得更快,更多,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对待山水画笔墨的学习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并不是让老师告诉学生所有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启发式的,是要通过老师所教的知识点去悟,去开拓思路,去举一反三的发现更多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提高自身的审美,来进行专业修养的提升,也包括认知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这需要学生不断去探索,去实践。在学习中遇到很多关于笔墨感受的新问题,往往也需要通过写生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来检验这些想法或者是感受是否正确。

所以,从常规的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说,写生都有现实的实践意义,它既是检验教师教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方法,也是让学生进行探索,提高绘画兴趣的有效方法。

第二个层面则是要考虑我们在当代的社会客观现实条件下,写生能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写生所处的两种状态加以探讨。

第一种状态,是用笔墨的方式去状物。

状物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物象的一种塑造,或者是造型。我们现在的中国山水画教学是建立在现实主义表达下的教学,这是教学中主要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了山水画,我们能够去画生活,能够去表达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通过笔墨塑造形态来完成的,这更多的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表达。

因此,在山水画的教学中,当笔墨遇到造型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塑造可观测到的客观事物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没有其他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写生训练来解决。

“通过写生,可以消化传统的笔墨技法,加深自身对传统的理解。如,通过与大自然的对比,理解古人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在与传统的对比中发现用传统笔墨语言不能充分表达的地方,从而寻找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方法,对传统有所突破”[2]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绘画者来说,无论能力的高与低,都必须直面写生。此时的笔就手上,笔墨和造型怎样结合,它们兼容性到底好不好,高不高,完全是靠实践,靠写生对应检验。技法上的高不高需要时间解决,而用写生的方式来解答问题的时候,或者说用笔墨实践的方式来不断获得造型经验的时候,那么最终的获得的结果经过积累一定是高的。若是不能用写生这样的实践来积累经验,即使临摹的再多,不去把它通过写生的方式去转换,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后梁荆浩在《笔法记》中言道:“度物象而取其真”。在日常的写生中,我们往往也会面对着不同的形象。比如说不同地区的生活化形象,像建筑,山石之类的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差别就造成了在造型规律,表达方式上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创作画面时不能完全照搬,需要对形象进行提炼、取舍,在符合布局、章法、节律的前提下,捕捉自然生态的丰富性和偶然性,这种对形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能力,是写生创作不可绕过的环节。”

[3]在面对不同的物象时,怎样用恰当的笔墨塑造它们,这是需要通过写生的方式摸索经验进行总结的。

第二种状态,是情感的表达方面。

关于写生中情感的表达,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概念,即物象给观者的一种感受。南北朝王微在《叙画》中有“望秋云,神采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论述。

张彦远认为“以形似之 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以气韵求 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夫象物必在于形 似,形似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为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凡事之臻妙者,皆如是乎,岂止画也。”[4]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写生,是一种生活化的体验,是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将其用所学的技能表现在画面上的一种形式。在写生的这一过程中,人的个性、情感,都可以通过毛笔的水墨书写的方式体现出来。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山水画的营造“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的原则,以及“三远”的观察与表现方法。关于山水画意境的营造,郭熙认为要画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他还指出“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5]

前人都将“意”的体现作为画面营造的最主要目的,那么什么是意呢?其实,总结来说就是画面的一种情感表达。在写生中,一个人捕捉瞬间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在画面中各种要素处理的好与不好,这些造型训练都是为了表达。也就是说为了表达,意味着不要在一张作品上反复纠结它是属于西方的素描或者是属于中国画的造型。只要在一个写生的过程中能够体现自我的观察与感受,并在体验这个过程的同时,就已经是把如何表达作为主要目的时候,就不会纠结在表达的工具,或者是技能技巧上面。

在写生的水墨表达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造型能力好坏的问题。有人担心自己的素描能力不好,认为在塑造物象上就存在问题,需要专门再进行素描能力的练习。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不需要刻意的专门训练,而是综合考虑,综合解决。学习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时段不间断的训练,而不是为画一张好的写生专门解决形体准确的问题。例如有人会在写生的时候画一张稿子,如果第一遍稿子有的局部画坏了,就会想着把画坏的稿子垫在下层,上面覆盖一张新的纸去描下面这个造型,仅仅是对局部进行修改。如果是这样的写生,那么写生也就失去了意义。当我们把是把表达作为写生的目的,那么根本不需要把画坏的写生稿子放在下面去描。因为这样描的作用仅仅是为了让造型准确,还停留在状物的层面上,不是为了表达。还停留在状物这个层面能画出好的写生作品吗?将精力放在追求造型的技法上,而忽略了写生感受的表达,这样的训练越多,就越失去了表达的欲望,这样是画不出好的作品的。

还有一种,就是画水墨写生的时候,为了画完美,用铅笔或者炭笔把稿子画得极细。其实极细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是为了让毛笔的线覆盖在上面的时候更有把握吗?而这个有把握,恰恰是失去了感性的表达,作为日常的写生训练来说,这就是有害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在一系列的写生中,不断找到经典的东西,找到最佳的状态并将观察到的对象表达出来。在这样教学思路的影响下,对学生而言,会快速提升其对于绘画表达的那种欲望,而不是刻意的画一张写生作业。张仃先生说过:“当面对表现对象时,要有个人特有的激情,选择角度,选取构图,在表现过程中强调什么?省略什么?有时甚至要调动静物的位置,甚至删去不必要的枝节。写生过程即是艺术加工过程,绝不是如实照搬、自然主义的再现。”[6]摆脱开这些惯性的思维束缚之后,写生的内容就变得丰富了,水墨表达也就变得丰富了。绘画中没有绝对的错,比如写生时画错了两条线,那么这两条线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其实,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还可以在继续的绘画过程中不断修正,当画面完成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本认为是错误的线可能就被融入在艺术表达里面去了,它变成了一个丰富画面的元素,而不是一个障碍,更不是一个错误。

写生相对于临摹,对发现笔墨,应用笔墨,转换笔墨至关重要。同时在写生里面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对比。笔墨情趣是个人意趣的发现,因为这个笔墨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功训练,也就是用笔墨来状物。既然它是笔墨的体现,那它就是有个性的,是每个人独特情感的表达。就像一群人在同样的时段学习,临摹同样的作品,进行同样的写生训练,但是到后期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笔墨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越往后,个性的东西就会越多的呈现出来,他们的情感表达侧重完全是不同的,有侧重造型的,有侧重笔墨情趣的,有侧重画面结构的,有侧重强化语言表现的。

“每个人的素养、兴趣、爱好、审美趣味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侧重点也各有差别。”“画者要把自己融入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达到情景交融,得以升华境界,从而获得新的创作热情 和艺术思想,从这层意义上讲,写生就是创作。”[7]

写生虽然是一个初期阶段,是一个专业的造型的基础,但是同样可以发现一个人的水墨倾向,有助于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是可以达到的,这也是我们进行写生练习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风景写生教学与绘画创作生成的三个层次[J].刘彦瑢.当代美术家.2022(03)

[2]山水画水墨写生教学漫谈[J].刘雪梅.美术教育研究.2015(03)

[3]我读《石涛话语录》[M].大象出版社.吴冠中,2010

[4]陆俨少论艺[M].上海书画出版社.陆俨少,2010

[5]时代发展中的中国画写生意义探究[J].美术大观.方志勇,李敏,2013(12)

[6]国画写生教学问题再思考[J].书画世界.邹孟染,陈桃梅,2021(12)

1


[1]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701.

[2] 刘雪梅.山水画水墨写生教学漫谈.美术教育研究,2015,(03)

[3] 邹孟染,陈桃梅.国画写生教学问题再思考.书画世界. 2021(12)

[4][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唐朝 下〉,《画史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第1册,第121页。

[5]彭莱,《古代画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年1月,第1版,第183页。

[6] 张仃,关于中国画写生[J].美术,1998(01):15.

[7]刘雪梅.山水画水墨写生教学漫谈.美术教育研究,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