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问题支架  彰显问题张力——浅谈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问题支架的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构建问题支架  彰显问题张力——浅谈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问题支架的运用策略

郭红宣

浦江县南苑小学  322200

[摘 要]绘本教学中的问题对幼儿成功阅读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通过对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问题“密集现象”、“浅层现象”和“提问主体单一现象”的分析,建议以问题为支架,帮助幼儿成功阅读。提出 “引起关注”策略,帮助幼儿捕获关键画面和细节;“化解难点”策略,降低幼儿阅读困难;“生成思考”策略,激发幼儿思维的深入;“嫁接经验”策略,实现幼儿生活经验和文本的转化;“链接个体”策略,开放中生成幼儿的快乐“悦”读。

[关键词]本阅读;问题支架;策略

绘本的阅读从形式上来说是一种成人与幼儿的共读活动。柯南指出:“ 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这种帮助在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主要通过与成人的互动来获得。在众多的互动方式中,“以问题为支架,彰显问题张力,引导幼儿有效互动,促进幼儿成功阅读”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方式。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提问的现状

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问题对幼儿的阅读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审视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较大影响了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过犹不及——问题的密集现象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问题过多以“问”代“读”。经常可以看到教师“问个不停”现象,不管有无必要,什么都问,惟恐错过了一个细节。幼儿基本处于被动回答状态,几乎没有自主阅读、深入思考或联想感悟的时间,以致出现幼儿个体阅读的缺失。而且“狂轰滥炸”式的提问容易引起幼儿的烦躁和反感,导致其阅读兴趣的丧失。绘本教学中的提问 “过犹不及”,效果适得其反。

2主客不分——提问主体单一现象

绘本教学中提问的主体应包含教师和幼儿两方面,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是幼儿提出,两者拥有平等的发问权。但在现状中却基本以教师发问为主,幼儿处被动状态,几乎没有给幼提问的机会和空间。提问内容以师设为主,忽视幼的主体理解和感悟,幼提问主体地位被剥夺。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

二、关于问题支架

1、支架的含义及意义

布鲁纳由此提出了“支架教学”这一教学理念与方式。要求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也应具备这种特征,发挥这种凭借的作用。支架理论的核心是: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教师——学习者对话的互动形式,帮助学习者完成其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从而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中的学习互为支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问题支架在幼儿绘本阅读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问题为支架是帮助幼儿成功阅读的有效途径。在绘本阅读中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帮助幼儿解决阅读中碰到的困难;通过启发性问题促进幼儿思维,构建经验;通过关键性问题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主旨和内涵。在绘本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以问题为支架,彰显问题张力的策略

让问题成为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支架,帮助幼儿体验阅读乐趣、提高阅读技能、感悟绘本意义、建构自我经验,提高绘本教学的实效性。但何时提问、怎样提问才能让问题真正成为幼儿阅读的支架,彰显其有力作用呢?经过观察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提问的支架作用和策略应体现在如下方面:

1、引起关注策略:帮助幼儿捕获关键画面和细节

幼儿绘本由画面和文字组成,幼儿的读图能力有限,他们从图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受到其观察力水平、生活和社会经验的多少等许多限制。如:对一些表示害怕心情等细节符号的生疏使他们不能较好体会人物的心理;对表达绘本主题的关键字词不能认读理解;缺少对前后页画面间的逻辑关系联想等都会影响到幼儿对绘本的解读和感悟。

——途径形式:

(1)挖掘关键画面:

符号图像主要可针对一些幼儿较生疏或易忽视却具有反映角色心情情感的符号,如抖动、思考等符号;也可是一些辅助表现动作的符号,如快速奔跑、熟睡呼噜等;或者是一些多次重复出现的主要文字,如绘本《小老鼠与大老虎》中,小老鼠由于弱小总是处于被欺压的状态,在每次遭不公平待遇后画面中总是发出小老鼠的一声叹息 “唉!”教师可针对“唉”提问:“小老鼠为什么发出‘唉’的叹息?”“画面上为什么又出现了‘唉’?”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对‘唉’这一关键符号的关注,感受小老鼠被欺压时的难受和前后相处地位变化后的情绪转换,体验朋友相处公平关爱的重要,从而理解绘本内容和主题。

(2)问题主要形式。“引起关注”的问题一般可通过“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画面(符号)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等形式呈现。

2、化解难点策略:降低幼儿阅读困难

每个绘本中都存在着一些难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或者一组“问题团”等方式作为支架,降低幼儿阅读困难,帮助幼儿走上成功阅读之路。此时所提的问题应针对幼儿认知难点,要提核心问题。

“一个问题”:如《是蜗牛开始的》幼儿对故事题目较难理解,教师可通过“小动物们都开始嘲笑别人,这个结果是谁引起的?”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帮助。

“一组问题团”:如《是蜗牛开始的》可通过一组相互递进的问题,“蜗牛开始嘲笑肥猪,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动物们都心情变糟去嘲笑别人。)“蜗牛开始向肥猪道歉,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动物们都变开心向朋友道歉。)“你发现了什么东西会传递?”让幼儿理解烦恼可以传递,快乐也可传递这一难点。

———途径形式:

“化解难点”的问题首先需要准确把握幼儿的难点,教师可与幼儿进行互动对话,通过“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等问题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困惑。也可通过“从绘本中你知道了什么?”等问题了解幼儿的阅读水平和存在的瓶颈及困难。此外,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在阅读中的表情神态、翻阅动作、喃喃自语中获得幼儿的阅读困难信息。教师根据幼儿存在的问题,搭建设计相应的问题支架,降低幼儿的阅读困难,让幼儿体验成功阅读的快乐。

——途径形式:

(1)容纳幼儿个性化表达。让幼儿说出自己的不同阅读感悟,例《小老鼠和大老虎》,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大老虎,当小老鼠生气时你会怎么做?”幼儿甲:“把好玩好吃的都给小老鼠。”幼儿乙:“轮流。”幼儿的回答基于自身的经验和体悟,都有它独特的存在理由,教师要予以充分接纳,从而使幼儿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在表达中提升阅读的乐趣和能力。

(2)实现生生间互动学习。充分发挥同伴间的互教互学作用,在问题交流过程中学习、吸收他人的经验,促使幼儿进一步迁移运用到生活中。续上例,当幼儿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办法和幼儿甲比,谁的更好,为什么?”幼儿乙:“我的更好。如果总是一个人玩好玩的,吃好吃的,时间长了另外一个朋友就要生气了,要是两个人轮流,就很公平了!”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继续抛出问题:“你认为幼儿乙说得对吗?你和朋友在一起时怎么做大家最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2康长运走进图画书世界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