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宋杨

吉林市中心医院 , 吉林 吉林 132000

【摘要】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2020.08-2021.07)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常规护理)、对照组35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8.21±3.02分,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6.39±2.01分,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1%VS22.86%),差异显著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短暂性脑缺血;神经功能

短暂性脑缺血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组织发生短暂性、可逆性的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损伤,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相关调查研究发现[3],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肢体残障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前沿的护理模式,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进行直观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2020.08-2021.07)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2020.08-2021.07)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常规护理)、对照组35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男性:女性=20:15,年龄最小49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年龄范围56.19±3.11岁,病程时间1-5个月,平均病程时间2.01±0.31月,观察组男性:女性=21:14,年龄最小50岁,年龄最大75岁,平均年龄范围56.20±3.09岁,病程时间1-6个月,平均病程时间1.98±0.28月,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临床经过影像学检查符合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能配合本次护理内容。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认知行为异常;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内容。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1)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评定情况给予肢体功能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等,每天确保康复锻炼时间在2-3h,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能情况以及临床情况进行酌情调整。(2)日常生活并发症预防,针对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及时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勤翻身、拍背吸痰护理,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和肺部感染;肩拖固定预防肩手综合征;膀胱功能训练提高膀胱功能减少尿储留和尿路感染等。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干预前,干预14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其中采用NIHS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3.2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主要并发症包括:皮肤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尿路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分析,其中神经功能评分属于计量资料(X±S),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或组内对比使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n)%,组间对比使用X2检验,P<0.05表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干预前,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10.31±3.51分,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0.28±3.47分,两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8.21±3.02分,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6.39±2.01分,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观察组在皮肤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占比为5.71%,对照组在皮肤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肩手综合征、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例数为8例,占比为22.86%,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由于脑组织短暂性的缺血缺氧引起的脑部功能损伤后会导致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发生障碍,临床残障率较高[4]。目前相关研究指出[5-6],早期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早期康复能够有效的促进脑功能的重组,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恢复。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干预后,对照组的NIHSS评分为8.21±3.02分,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6.39±2.01分,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71%VS22.86%),差异显著P<0.05。这也进一步的说明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利菊,李锋锋.健康教育联合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5):160-163.

[2]纪林林.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作用比照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14):156-158+162.

[3]谭晶,代兵,张维.综合护理干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114-115.

[4]刘伟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4):86-87.

[5]陈英爱.不同护理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7):247-248.

[6]徐悠悠,张燕,甘慧玲.影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展为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教育,2017,16(01):3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