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性修养现状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4

高校学生党性修养现状调查研究

包富华,申丽君,刘静童[1]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前,高校针对学生的党性修养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为了更加深入且全面地了解高校学生的党性修养现状及高校党性教育进展,本文主要从提升高校学生党性修养入手,对我国36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研,分析了其在党性修养方面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路径,目的在于让党性修养充分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与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党性修养;高校学生;现状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重视基层高校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应当加强学生党员建设管理工作[1]。高校开展党性教育工作,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明确政治信仰的重要保障[2]。青年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储备资源,开展高校学生的党性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党性修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建设的必然举措[3]。因此,我们选择高校学生为研究主体,采取网络匿名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调查,分析高校学生在党性修养方面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二、调查情况统计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通过定量研究调查调查对象整体情况如图1所示。本次调查针对于36所高校在校学生,根据数据反映,共回收11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男性63人(占比53,39%),女性55人(占比46,61%)。被调查者中,从政治面貌来看,大部份为共青团员,占比为69.49%,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比为22.03%,群众为8.47%;从学历来看,本科生居多,为71.19%,专科次之,为21.19%,研究生为7.63%。整体而言,调查对象突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符合此次调研目标。



图1 调查对象整体情况

2.调研结果分析

    从调查对象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学生党性修养意识较强,具备较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有46.61%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对党性的认知明确(图4),并且71.19%的同学表示想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图2);谈及对党章的学习,有65.25%的同学表示会经常学习(图6);也有48.31%的同学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关中党的动态。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具备一定的党性修养意识,能够坚持自觉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这是提升高校学生党性修养的重要前提。根据调研结果,高校学生党性总体状况良好,但是仔细剖析调查结果的数据,不难看出,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高校学生提升党性修养。

(1)部分同学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根据心理学研究,目前高校学生属于青年阶段,在心智、思想上尚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期,思想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信念是党能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撑。对学生来讲,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道路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源泉和动力,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根据调查结果(图2),在提升自我党性方面,只有29.66%的同学认为非常重要,50.85%的同学认为重要,而16.1%的同学认为一般,甚至3.39%的同学认为不重要,与自己无关;由此,只有71.19%的同学表示想要入党,18.64%的调查对象对入党持无所谓的态度,而10.17%的同学表示并不想入党。表明目前高校学生存在着对党性理解不到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偏低的问题,思想信念方面同党组织之间存在偏差,应当加强对这些同学思想信念的培养,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图2 对入党和提升党性的态度

其次根据对入党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图3-4),大部分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家长要求,为65.25%;其次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和方便求职,占比均为51.69%;为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入党初衷为48.31%,甚至有27.12%的同学表示只是因为随大流,还有小部分的同学认知还处于不明确的状态,为8.47%;另外有38.14%的学生认为要把“思想动向”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依据,27.97%的同学认为“工作能力”更为重要,22.88%的同学认为是人际关系,还有11.02%的同学认为是学习成绩。由此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且注重首先在思想上入党,不被功利性和个人主义的入党动机影响,但还是存在大部分同学入党动机不明确,且呈现功利化、多样化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思想信念和其信仰的引导。

图3 入党的初衷

图4 发展学生党员的主要依据

(2)部分同学对党性认知不明确,党性认识有待深化

党性认识是党性教育开展的先决条件。党性认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党性意识的提高和党性教育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图5),只有32.2%的同学表示非常了解中国共产党党性,14.41%的同学比较了解这一概念,而50%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只是知道,甚至有3.39%的同学完全不了解党性;因此,大部分同学对党性的认知都比较浅显,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这对于高校开展党性教育构成了巨大的阻碍,应当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深刻理解并认同党性这一概念。

图4 对党性的了解

在“您面对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中(图5),只有33.05%的同学表示积极参加,从不请假缺席,48.31%的同学会因为其他事情而选择不学习,12.71%的同学则经常无故缺席,而5.93%的同学态度则不明确。由于对党性的认知程度有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便无所谓,毫不重视;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学生对党性的认同感。

图5 对党组织活动的态度

(3)部分同学党性理论修养不足,缺乏对党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图6),在问到“您平时会主动学习党章吗?”时,有65.25%的学生表示经常学习;19.49%的同学偶尔进行学习,10.17%的学生从不学习,而有5.08%的同学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学习;在问题“您在空余时间关注党政新闻的频率情况”中(图7),有48.31%的同学表示“每天都会通过相关报纸或网站关注”,39.83%的同学表示“在浏览网页时,偶尔会关注”,还有8.47%的同学表示“从来不会关注”。可见,部分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大都是浅尝辄止,研究不够深入,大多是流于形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有时只是为完成上级组织的学习任务。回答“您平时如何提升自我党性修养?” 问题时(图8),56.78%的同学通过平时自学提升自我党性修养,其次依次为党支部、党课、政治理论课程、学生理论兴趣社团等;占比依次为55.08%、50%、50%、33.05%;可见,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图6 是否会主动学习党章

图7 是否会关注党政新闻

图8 自我党性修养的做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推动思想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离开实践去讲党性修养和锻炼,只能是空洞无聊的坐而论道。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二者的结合度远远不够,调查数据显示(图9),39.83%的同学认为学校安排的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44.07%的同学认为安排的实践教育多于理论教育,仅有11.02%的同学认为理论教育同实践教育一样多;这表明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实践教育;在回答“您所在的学校在提升学生党性修养方面的做法?”这一问题时(图10),仅有24.58%的同学所在的高校带领学生带领学生考察红色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以加强党性修养;高校普遍开展的提升学生党性修养做法为网络在线学习、安排政治理论课程、党课、短期集中培训、播放教育影片、开展学习小组,读书会等,占比依次为44.07%、42.37%、41.53%、33.05%、24.58%、21.19%。可见,高校对学生的党性教育不仅通过较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也开始利用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进行理论学习,但校园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课的教学、文化活动等传统渠道与图书、杂志、报纸等传统载体还是主流,实践教育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理论武装缺乏吸引力,导致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图9 高校党性修养的安排

图10 高校提升学生党性修养的做法

(4)部分同学道德修养方面存在偏差,安于享乐,缺乏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在问题“个人利益与社会或集体利益冲突时”,调查数据显示(图11),仅有13.56%的同学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完全服从于社会或集体利益,12.71%的同学会牺牲社会或集体利益,保全个人利益,20.34%的同学个人利益优先,30.51%的同学社会或集体利益优先,22.88%的同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表明部分同学过分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追求个人利益欲望强烈,在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患得患失,缺乏为他人、为集体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图11 高校提升学生党性修养的做法

(5)部分学生党员模范意识薄弱,缺乏带头作用,未能做到知行合一

在问题“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入党后的表现”中,只有41.53%的同学会比入党前更加积极,只有38.14%的同学能保持原来的积极性,13.56%的同学表示会有所松懈,而有6.78%的同学完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表明部分学生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未能很好的履行作为一名党员的带头作用。

当问到“高校对学生党性修养培养”时,只有46.61%的同学认为在成为党员之后教育培训多,38.98%的同学认为入党前教育培训多,仅有12.71%的同学认为前后相差不大。这表明高校对学生党性培养方面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入党前后思想上存在偏差,未能做到前后一致。

在对身边学生党员存在问题的调查中(表1),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参与支部活动不积极,任务观念和贪于享乐,铺张浪费,分别占61.02%、占60.17%;其次是入党前后态度不一致、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与群众联系较少等,分别占44.07%、40、68%和35.59%;进一步表明学生党员未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待组织纪律不严肃,对党史了解不透彻,无法同老一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缺乏奉献精神,还未完成从青年到青年党员的身份转变,未能做到知行合一,起到表率作用。

表1 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

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

人数

所占比例(%)

参与支部活动不积极,任务观念

72

61.02%

与群众联系较少

42

35.59%

学生党员入党前后态度不一致

52

44.07%

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

48

40.68%

贪于享乐,铺张浪费

71

60.17%

其他

10

8.47%

(6)高校对提升学生党性修养的组织建设工作不足,学生理论水平有待提升

在“关于党性理论学习的看法”问题中,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自身理论学习能力有限,且理论知识太枯燥,没有兴趣,占比分别为70.34%和67.80%。只有50%的同学认为理论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另外47.46%的同学认为理论知识太难,不易掌握,还有11.02%的同学表示对理论认知并不明确。这说明学生理论水平应当进一步提升,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同,以便学校开展党性教育培训工作。

高校作为学生党性修养的主体,在提升学生党性修养方面起引领作用,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4.41%的同学认为高校在党性修养教育培训时时间安排不合理,与课程学习相冲突;55.93%的同学则认为高校提供的培训计划偏少,47.46%的同学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35.59%的同学认为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符,27.12%的同学则认为高校是简单说教且形式呆板。这表明学生具备提升党性修养的观念,但高校所采取的形式并不能获得同学认同,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与学生联系不深,说明高校在提升学生党性修养方面相关工作并不扎实,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提升学生党性修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在“ 您认为目前我校在提升学生党性修养存在什么问题?”中,61.0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党性教育“基层党组织重视不够,缺乏经常性教育活动”,59.32%的同学认为“多以教育者为中心,党员被动受教育”,52.54%的同学则认为“教育内容陈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35.59%的同学认为“流于形式,缺乏评估效果”,还有33.05%的同学认为“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这表明现阶段高校针对于学生的党性教育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大班教授、讲座等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体现在具体行为中,表明目前高校在提升学生党性修养方面的组织建设工作不足,未能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三、高校学生提升党性修养的路径

1.高校正确引导,净化入党动机

高校应当在对学生的党性教育中融入入党动机的正面教育,加强对每个学生,不仅入党积极分子,更是预备党员和党员,除理论教育,也要有反面教育,防止入党动机的错误变化,教育过程中可充分利用革命先烈的事迹等、红色文化等进行直观性教育。强化理论修养的同时借助于实践活动,以服务社会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入党动机的理解。学生应当在学校的教育中首先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入党动机,以学会辨别入党动机的纯正性,避免产生错误的错误动机,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个人修养,摒弃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2.重视党性教育,提高情感认同

高校学生提升党性修养的基础是对党性的认同;而增强其党性的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对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理解,让学生重视自身党性修养的教育。不仅学生要重视,高校更要重视,从理论、实践、个人能力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而带动党性修养的提高,通过全过程化、深入化、多元化的党性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党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生对党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党性的情感认同,从而强化其对党的认识和了解,自觉践行党性。

3.丰富党性教育内容,提升党性修养

党性教育的内容相对于时代发展较为滞后,对学生党性修养的提升具备一定的制约作用。高校是进行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主阵地,要提升高校党性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学生党员的内心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地区人文资源以及校园文化资源,开展扎实有效的党性教育使党性教育更加生命力。其次在了解学生认知的水平、精神的需求和思维困惑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学生党性教育的系统内容,并适当融入实践教育,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坚定政治信仰,不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

4.创新党性教育模式,增强党性教育活力

    现阶段学生处于青年,应当结合其发展特点,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党性教育方法,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在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打破原有教育方式的局限性,探索符合时代发展、学生发展规律的多元化的党性教育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丰富党性教育平台,依托传统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平台等多方合力,创新党性教育活动机制,将理论知识与党性实践锻炼相结合,借助实践充分发挥党性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以最大限度增强党性教育活力。

5.加强支部建设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支部建设是增强学生党性的推动力,学生党支部是学生与党之间联系的桥梁和互动的重要平台。加强支部建设工作一方面是强化学习机制,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的人物的同时,对学习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提升学生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强化组织纪律,完善支部内及支部外的监督工作,提升学生党员对自身的组织纪律要求,通过完备的奖惩机制,优化支部风气。让学生党员能够时刻铭记党员的身份,积极完成支部任务及学习任务,保持优良的作风,做到知行合一,发挥自身作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党性修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人民日报,2017-10-28(1).

[2]张正华.三全育人视角下强化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20(1):55-58.

[3]宋潇芃,薛玲.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问题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133-145.

项目基金:2022年咸阳师范学院党建课题重点项目(2022XSDJ0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0722010)。

作者简介:包富华(1984-),女,四川内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申丽君(2001-),女,陕西汉中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

          刘静童(2002-),女,陕西汉中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