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4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的影响

王志举

肥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 肥西 231200

摘要: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日粮(含鱼粉10%)中0(FSM0)、20%(FSM20)、40%(FSM40)、60%(FSM60)、80%(FSM8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初始重量(29.24±0.07)g的鲫鱼幼鱼56d。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日摄食率、存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FSM60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肠体比高于FSM0组。全鱼粗蛋白含量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FSM60组粗脂肪含量、内脏脂肪率低于FSM0组,FSM0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发酵豆粕处理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均高于FSM0组。中、后肠FSM60组肌层厚度和绒毛宽度显著大于FSM0组(P<0.05),FSM40组绒毛长度高于其余各组。综上所述,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可以提高鲫鱼的生长、代谢能力,改善鲫鱼肠道结构。

关键词:鲫鱼;发酵豆粕;鱼粉;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

近年来,养殖行业迅猛发展,对鱼粉等相关类型的蛋白饲料需求日益增长,饲料资源短缺现象愈加突出,使相关蛋白饲料价格无法稳定,呈现不断上涨趋势。为了解决饲料短缺及蛋白饲料的稳定供应问题,使用植物蛋白作为鱼粉等动物蛋白的替代品研究已势在必行[1]。豆粕粗蛋白相对较高,而且营养成分十分均衡,但因为含有大豆球蛋白、植物凝集素以及脲酶等会对动物吸收饲料的养分有一些影响。经过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动物的肠道组成会受到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而出现异常,动物无法正常生长,营养物质吸收效果不理想。通过微生物发酵豆粕能够利用蛋白质来对游离氨基酸、成多肽进行降解,提升动物免疫力,减少抗营养因子含量,满足动物的正常生长需求。

作为我国比较重要的一种淡水养殖品,鲫鱼具有较强的抗病力,且适应性强,食用后营养价值高,肉质十分鲜美。近年来,人们对鲫鱼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价格也十分不稳定,同样处于上升趋势。故而,研究鱼粉替代品在鲫鱼饲料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养殖效益,还能降低饲养成本。本研究对象为鲫鱼,对各种比例鱼粉采取发酵豆粕进行代替,主要分析其在鲫鱼生长期间对鲫鱼肠道结构、血清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进而为相关行业研发符合标准的大豆蛋白提供可行的参考性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发酵豆粕制备

本研究中的发酵豆粕由多部分组成,包括嗜酸乳杆菌发酵、鼠李糖乳杆菌、嗜酸小球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等,发酵豆粕中含量的粗脂肪与粗蛋白分别为0.7%与41.7%。

1.2试验设计及试验饲料

在鱼粉的配制期间,可使用发酵豆粕结合实际代替含量为80%的鱼粉、60%的鱼粉、40%的鱼粉、20%的鱼粉以及0%的鱼粉,分别制作成FSM80、FSM60、FSM40、FSM20以及、FSM0具备五种氮等能的饲料。在全部粉碎原料后,需要遵循饲料的配方要求,对其重新进行称重,逐渐混合均匀,再经过40目筛,制粒机制粒,待其全部晒干,再放置阴凉处进行存放。

1.3养殖方法

鱼塘内设网箱,规格为长、宽、高均为1.5m,实验中使用的鱼是雄性鲤鱼和雌性白鲫杂交后产出的鲫鱼。挑选600尾无论大小还是健康情况都较为相近的(29.24±0.07)g鲫鱼,将这600尾鲫鱼平均分为5组。对这5组鲫鱼平均采取常规饲料提前进行一星期的饲喂,再开展试验比对。结合鱼体质量,日常投喂的发酵豆粕量为3%至5%,每天投喂时间为早7:30和下午5点30,并根据天气情况科学调整,试验需要持续56天。养殖过程中,鱼池内水的温度要控制在26度至30度,溶解氧为3mg/L~5mg/L,pH值为7至9,亚硝酸盐氮含量要控制在0.005mg/L以下,氨氮含量为0.05mg/L以下。

1.4样品采集

经过56天的试验后,详细计算各网箱内的鲫鱼数量与重量。对各网箱内的随机取出9尾,然后对这些鲫鱼实施MS-222麻醉。在常规营养成分测定中选择其中的3尾鱼作为样品;而在血清生化指标测定中则选择剩下的6尾鱼作为样品,从鱼尾中利用注射器取出2mL血后放到4℃静置2小时,每分钟40转离心10分钟,并将上清取出展开测定工作;在生长分析期间,主要选择3尾鱼,主要对鲫鱼的脂肪重量、肠道重量、肝脏重量、空壳重量、内脏团重以及体长;待完成整个试验后,对鲫鱼禁食24小时,在存有4%多聚甲醛固定液的10毫升离心管中放入每网箱一尾鲫鱼的中肠和后肠,肠的长度取1厘米。

1.5指标测定

1.5.1营养成分测定

1.5.2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1.5.3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1.6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均由SPSS25.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LSD),用Duncan’s多重检验法分析,显著水平设为P<0.05,数据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生长的影响

2.1.1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1)

表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g、%、d)

项目

初始体重

终末体重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饲料系数

日摄食率

存活率

FSM0组

29.24±0.42

99.24±4.64

239.36±16.20

2.18±0.82

1.40±0.09

2.66±0.09

98.34±1.92

FSM20组

29.24±0.13

99.66±3.39

241.57±12.14

2.19±0.06

1.35±0.09

2.67±0.14

96.67±4.71

FSM40组

29.24±0.03

102.2±6.36

256.81±20.34

2.24±0.11

1.37±0.17

2.62±0.18

95.83±5.00

FSM60组

29.24±0.06

107.7±4.73

268.40±6.41

2.33±0.08

1.38±0.16

2.63±0.17

96.67±0.00

FSM80组

29.24±0.05

97.62±3.19

233.68±11.41

2.15±0.06

1.40±0.12

2.66±0.12

95.84±1.67

从表1中能够看出,各组在饲料系数、存活几率以及日摄食率等方面差异并不突显(P>0.05),与FSM0组饲料系数相比,FSM20、FSM40、FSM60组明显较低。在发酵豆粕替代量的逐渐增加,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以及增重几率具有先升后降的现象,尤其是FSM60组比FSM0组和FSM80组要高,数据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而FSM20组和FSM40组则在特定生产率、增重几率以及终末体重方面数据间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形态学指标的影响(见表2)

表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形态学指标的影响(%、g/cm3

项目

肝体比

脏体比

肥满度

肠体比

内脏脂肪率

FSM0组

1.87±0.26

8.80±0.98

2.99±0.2

2.10±0.38

1.47±0.51

FSM20组

1.79±0.24

8.96±0.49

2.9±0.22

2.00±0.35

1.39±0.74

FSM40组

1.83±0.27

8.95±0.69

2.98±0.26

2.03±0.24

1.52±0.41

FSM60组

1.94±0.29

8.94±0.95

3.02±0.34

2.49±0.35

1.06±0.49

FSM80组

1.75±0.22

8.19±1.27

2.91±0.25

1.89±0.25

1.09±0.67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组无论是肥满度、脏体比还是肝体比方面,数据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脏体比方面,FSM20组、FSM40组以及FSM60组明显比FSM0组和FSM80组要高;FSM60组与其他组相比,在肠体比方面较高,数据间差异明显(P<0.05),但其他组的内脏脂肪却明显比FSM60组要高。

2.1.3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3)

表3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干物质基础)

项目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灰分

FSM0组

57.17±1.01

19.78±1.35

13.23±0.53

FSM20组

57.97±1.10

17.22±0.19

15.03±0.64

FSM40组

57.75±2.32

17.11±2.17

15.05±0.57

FSM60组

59.29±1.66

15.59±2.17

14.93±0.20

FSM80组

57.10±1.31

16.83±1.23

15.52±0.6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发酵逗 粕替代量的逐渐增加下,在粗蛋白含量方面,各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其中最高的就是FSM60组;FSM20组、FSM40组以及FSM80组在脂肪含量方面差异并不明显(P>0.05),而FSM60组与FSM0组在脂肪含量方面差异却较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添加后,对鲫鱼粗灰分含量有明显提升作用。

2.2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4)

表4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mmol/L、U/L、g/L、m/L)

项目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三酰甘油

谷草转氨酶

FSM0组

4.24±0.26

1.72±0.17

0.99±0.08

71.14±1.83

FSM20组

4.31±0.81

1.65±0.20

1.10±0.21

70.0±19.49

FSM40组

4.98±0.22

1.64±0.49

1.26±0.07

76.8±11.09

FSM60组

4.67±0.25

1.80±0.10

1.35±0.13

71.78±3.51

FSM80组

3.86±0.11

1.41±0.38

1.09±0.08

68.0±17.41

项目

谷丙转氨酶

总蛋白

白蛋白

碱性磷酸酶

FSM0组

67.74±3.96

20.10±3.71

14.80±1.54

5.20±0.85

FSM20组

9.99±1.84

19.65±1.14

15.15±2.94

5.47±1.66

FSM40组

6.87±2.57

23.27±2.92

15.57.±3.58

5.99±2.08

FSM60组

7.45±1.16

24.53±3.43

15.45±2.5

5.87±2.60

FSM80组

14.72±0.99

22.91±0.45

14.68±3.85

5.37±2.08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总胆固醇方面,各组间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最高的就是FSM40组;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以FSM60组最高;各组的谷草转氨酶(AST)无显著差异(P>0.05);FSM80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FSM0、FSM40、FSM60组(P<0.05);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FSM0组;各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无显著差异(P>0.05),呈先升后降的趋势,FSM60组的TP含量达到最高,FSM40组的ALB含量达到最高。

2.3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肠道结构的影响

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量的增加,中肠FSM60、FSM80组肌层厚度显著高于FSM0、FSM20组(P<0.05);FSM40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除FSM60组)(P<0.05);FSM60组绒毛宽度显著大于FSM0、FSM20组(P<0.05),与其余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后肠FSM60、FSM80组肌层厚度显著大于FSM0、FSM40组(P<0.05);FSM40组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FSM60组绒毛宽度显著大于其余各组(P<0.05)。

3讨论与小结

3.1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生长的影响

通过本文结果证实,在发酵豆粕替代数量的逐渐增加下,将会导致鲫鱼最终体重、自身增重率以及特定的生长率发生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究其原因表明,主要原因是发酵豆粕中含有的蛋白质再被降解后,会转变为易于消化和吸收的大豆球蛋白、氨基酸以及小分子肽,大幅度降低了鲫鱼生长期间受到抗营养因子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了鲫鱼吸收与消化营养物质的力度。

3.2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TG和T-CHO能够将脂质代谢充分反映出来,属于一项重要指标[2]。血清TG于本试验开展期间,会在一定程度内处于升高现象,表明体内脂质代谢有明显增强情况;胆固醇是细胞膜的极为关键的一种成分,由于肝脏催化血清中有70%至80%胆固醇的生成,如果血清中胆固醇含量降低,那么就表明肝脏中胆固醇代谢受到严重阻碍[3]。TG和T-CHO含量当脂质代谢能力强时,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4]。在本实验中,TG和T-CHO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FSM40和FSM60组达到最佳,表明随着发酵豆粕含量的增加,鲫鱼的脂质代谢能力增加

AST和ALT是属于评估肝脏健康的指标,是参与动物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酶[5-7]。血液中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由肝脏合成。TP和ALB含量的增加表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增强。在本实验中,除FSM80组外,试验组的AST和ALT与FSM0组无差异,TP和ALB含量略有增加,表明适量的发酵豆粕代替鱼粉不会损害肝脏,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代谢调节酶,参与体内磷酸基团的代谢和转移。它可以在鱼骨中沉积磷酸盐和其他物质,并促进鱼骨生长[8-10]。在本实验中,ALP具有十分突出的上升趋势,这表明使用发酵豆粕代替鱼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骨骼生长和发育。

3.3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鲫鱼肠道结构的影响

肠道是鱼类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肠绒毛的主要功能是扩大吸收面积,因此可以作为水生动物肠道吸收能力的重要指标[11]。组织形态学指标,如绒毛高度、绒毛密度、肌肉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可以反映鱼肠的发育和健康[12-14]。在本实验中,FSM60组的绒毛长度和宽度均高于对照组。肠绒毛长度和宽度的增加扩大了吸收面积,表明发酵豆粕对肠道的生长发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李云兰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8]

3.4小结

总而言之,利用发酵豆粕替代鲫鱼的日粮,可以使饲料中小肽含量予以增强,对促进鲫鱼肠道健全,增强鲫鱼代谢能力意义重大,对其健康生长十分有利。结合本试验数据数据得知,在鲫鱼肠道吸收、代谢以及生长等各方面,利用发酵豆粕作为鱼粉的10%替代,可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TACONAG,METIANM.Globaloverviewontheuseoffishmealandfishoilinindustriallycompoundedaquafeeds:Trendsandfutureprospects[J].Aquaculture,2008,285(1/4):146-158.

[2]张晓峰,杨建平,潘春梅,等.双酶法酶解豆粕蛋白最佳工艺条件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8):184-186.

[3]高美云,张通,刘宾,等.豆粕抗营养因子及其生物改性的研究[J].中国饲料,2010(3):37-41.

[4]URÁNP,GONÇALVESA,TAVERNE-THIELEJ,etal.Soybeanmealinducesintestinalinflam-mationincommoncrarp(Cyprinus⁃carpioL.)[J].Fish&ShellfishImmunology,2008,25(6):751-760.

[5]宋霖,蔡春芳,叶元土,等.四种植物蛋白对黄颡鱼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2,42(6):54-60.

[6]高庚渠,郭杰.微生物发酵豆粕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0,45(1):10-13.

[7]熊智辉,过玉英,陈丽玲,等.微生物发酵处理对豆粕抗营养因子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7(3):396-399,406.

[8]李云兰,高启平,帅柯,等.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对鲤鱼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2):469-475.

[9]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凯氏定氮法:GB/T6432—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安徽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皖农科〔2021〕711号)资助。

作者简介:王志举(1971—),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E-mail: 11737911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