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之——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之——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

梁德洁

云浮市新兴县天堂镇中心小学

摘要《2022版新课程标准》在“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合课堂内外(多学科)进行融合。“跨学科学习”的第三学段要求综合运用语文,道法,科学,劳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目的将语文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思政课不应该是思想品德课的专属,可以跨学科将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语文学科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语文教学的话题,写作、重点词句研读来进行思政教育和渗透。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融合 思政 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意义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简称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德育的关键,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阶段。他们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阶段是一种形成世界观,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小学语文是一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在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渗透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思政教育不重视

当今大多数教师认为,思政课是副课。而思政教师则是语文教师的兼任的。因此,思政教育被忽视了,一些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目前,小学生对思政教育不感兴趣,头脑中不接受思政教育。

(二)思政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思政教育体系不完善是小学思政教育遇到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家长不感兴趣。一些家长认为,年龄较小的小学生不会有思想问题。更别说思政教育了。同时教师和家长对思政教育认识不够深入。二是教师不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他们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大多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教学过程以理论为主

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小学思政教育中,教师更倾向于“粉笔+课本内容+理论讲解”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非常单调。而且大部分思政课只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增加思政教育内容,也就是说,当思政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语文课本时,教师通常会用“我们要学习文中主人公的品德”“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来直接将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思政教育。不利于两者的有效融合。

三、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从话题写作着手,渗透思政教育

语文是来自于生活的。语文教材、生活实际相融的。教师可以通过生活话题入手,了解学生的最新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思维等。把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以“苏武牧羊”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写作。有学生写道:“我觉得苏武是个意志坚强的人,特别有韧性。北海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敌人不给他吃的和喝的,也不给他暖和的衣服,只是为了让他在外部环境下投降。但他还是不低头,吃一口冰雪,依偎在羊身边取暖,不能让他屈服,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即使在逆境中,我们也应该努力成长。“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优化教育内容,找准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语文教材为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并且有必要定义和选择一种教育策略。例如,在对《圆明园的毁灭》当我们教学的时候,应当明确思政教育的落脚点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史”。通过对相关历史故事的解读,激发学生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自愧不如、努力奋斗的精神。语文课本中“圆明园毁灭”的故事比较短,很多学生对历史事件认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重要的句子为重点,教学生多阅读,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解释故事的意思。让学生具体了解作者思想的变化,真正做到明白“弱国无外交,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在文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解思政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深厚感情,又能让学生有努力学习的决心。通过有针对性地优化语文教育内容,可以准确找到思政教育的落脚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增加课外阅读,在阅读时开展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外阅读是补充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借助课外阅读和学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从而发现和探索语文学科思政教育的要素,对学生的思政素养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节课时,首先要提炼主题中的“北京”和“春节”两个词。因为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提炼,是作者创作情感的提炼表达,蕴含着思政教育的契机。老师通过课文的提炼,向学生们展示了春节期间老北京的各种民俗风情。通过引导式教学,学生可以有兴趣了解春节习俗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延伸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更多描述中国节日文化习俗的文章,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抓住思政教育的契机,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丰富内涵,实现宣传和推广。

(五)深挖语文教材,渗透思政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要讲究方法和途径。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人生道理,达到思政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小学语文课本,加强课堂设计。语文课本的每一段阅读文字都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思政研究的重要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我们要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一方面,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其他课程的教育跨学科的融合,通过语文与思政教育产生协同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性。在语文课堂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全面完成培养德才兼备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高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7).

[2]潘莉萍.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识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1(2).

[3]李德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1).

[4]刘林林.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国际公关,2020(12).

[5]樊莉.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贵州教育,2020(13).

[6]郑丽芬.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0(23).

[7]张佩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入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