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篮球训练方法的创新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小学体育篮球训练方法的创新探索

黄时传

南宁市江南区高岭小学 530000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直接讲授、身体示范的方式实施教学,趣味性不足,难以培养学生对篮球训练的兴趣。而充满趣味的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快乐,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发展相关的运动能力。基于此,以下对小学体育篮球训练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训练方法;创新探索

引言

一直以来,在各种常态课、公开课甚至是优质课中,教师选定的教学内容常出现重复性,教学内容局限于单一技术的教学,致使知识点和动作技术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某一动作技术却对动作技能的应用知之甚少,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手足无措,“赛”得杂乱无章。“教会、勤练、常赛”课程新理念的提出,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旨在改变以往“繁、浅、偏、断”现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体化和结构化的设计和编排,“勤练、常赛”才能得以生态地持续发展。

一、小学篮球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校园篮球深受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喜爱,篮球在我国中学和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小学篮球教学方式侧重书面或图文,篮球课程以篮球基本动作和篮球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在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无法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篮球课堂上的互动性和教学效果较差。篮球教师大多是由本校体育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任务除了日常体育课教学,还要承担篮球教学,不少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的篮球知识,也不具备良好的篮球水平,在篮球教学中无法应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以至于学生的篮球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小学体育篮球训练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开展篮球竞技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篮球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虽然在小学体育篮球训练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并不鼓励老师以严格的赛事标准来要求学生,但是要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竞赛色彩。要想让小学生对竞技体育的魅力进行真正领悟,对失败的惋惜和成功的喜悦进行真正体会,就需要让学生融入到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中,亲身体会团队合作的魅力和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篮球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游戏竞赛的方式引入其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挥洒汗水,共同努力以及相互配合的过程,这也是篮球游戏教学的魅力和精华所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是特别的好,而在篮球团队比赛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满意的竞赛结果。虽然很多小学生对分组对抗篮球运动特别感兴趣,对篮球团队竞赛活动的参与性特别高。但是有大部分学生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并不注重自身核心素养和篮球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基于此,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活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相关的游戏融入到篮球团队竞赛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篮球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团队篮球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改善目前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兴趣不佳的问题,有助于优化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效果。

(二)科学统筹规划,开展结构设计

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模式,应从“知、能、行、健”视角对“篮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维度进行体系构建与实施,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的思想,将课程目标化为每一个水平、学期、单元以及每堂课的学习目标,使篮球教学内容呈现整体化构建,制定全校篮球水平计划,并以此为统领,确定相应的篮球学期计划、单元整体计划,开展课时教学,形成具有结构化的教学体系,才能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校篮球教学计划的安排需从整体进行考量,根据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学情开展顶层设计,使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层次,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得。学校应以“常赛”为指向性,按照“知、能、行、健”结构化的方式将篮球运动划分为多个模块和单元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学生对各模块和单元进行递进式学习,全方位地思考和练习篮球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多种技术的组合学练和整体运用中内化为相关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基于比赛能力开展基础知识与竞赛规则、球性练习、运球、传接球、投篮、组合练习、移动技术和专项身体素质等综合性教学。在水平一注重组合练习的比赛,植入“二对二”的简化规则比赛;在水平二融入“三对三”“四对四”的比赛;在水平三开展“四对四”半场比赛和“五对五”的班级、年级、校园篮球周比赛,以形成多种形式的“常赛”,依托层层落实的方式,由课堂的“学、练、赛”向课外的“勤练、常赛”模式递进,使学生的运动习惯逐渐养成。

(三)实施行进间运球训练,培养学生稳定控球的能力

当学生基本掌握原地运球技能后,教师应继续指导学生学习行进间运球。行进间运球是原地运球的进阶版,对学生手脚间的动作协调配合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于刚学习篮球的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重点训练其控球稳定性。关于行进间运球,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进行短距离运球、直线往返运球练习,之后指导学生参与较长距离运球、曲线运球练习等,逐步培养学生稳定控球的能力。在直线往返运球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训练方式如下:学生分为4个训练小组,分别站在篮球场圆弧的4个边缘位置,笔者在圆心,各组人员在这个圆形场地上参与直线往返运球的训练;学生依次将球运到中间。笔者还让学生进行“运球互指”的游戏,即一个篮球场内站3~4人,每人一球进行运球,运球的同时学生可以拍打他人的篮球,游戏结束时学生需保证手中有一球。在同一个圆弧内,笔者还指导学生参与行进间曲线运球、直线变弧线运球、弧线变直线换手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各类训练。笔者构建与开展了各种行进间运球训练,以培养学生稳定控球的能力。

(四)后期以开放性技能为主,封闭性客观测量技能类型为辅

训练后期,小学篮球季比赛即将开赛,篮球运动必须回归本质。这一时期的训练特点鲜明,即技术训练体能主导,标准量化,比赛规范化,贴近实战。主要训练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开放性运动技能,在快速多变的运动情景中,迅速决策,做出最优的动作应答。根据开环控制系统的观点,在篮球比赛中,快速动作的校正,主要是通过来自运动结束的反馈与正确参数的比较,然后进行肢体真确位置的校正。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运动员比赛时做好记录,记录错误的决策和动作应答。暂停时,及时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运动员,赛后针对错误的集体战术行动和个人技术动作进行有效的封闭性量化训练,强化开放性运动技能,从而形成最优化的开放性运动技能。此

结束语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篮球运动群体也在日益壮大。小学篮球课程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通过竞赛引导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战术水平,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抗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春域.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策略[J].家长,2022(16):55-57.

[2]冯德腾.小学体育篮球训练方法的创新探索[J].学苑教育,2022(16):57-58+61.

[3]王兴珊.浅谈小学体育开展篮球训练的有效途径与研究[J].学周刊,2022(15):155-157.

[4]王瑛.小学体育开展篮球训练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22(03):175-176.

[5]王晓敏.探究小学体育开展篮球训练的有效途径[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中).,2021:81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