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建筑概论课程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课程思政视域下建筑概论课程改革探析

李清1,马令勇1,贾娇娇1,徐晓丽,梁静

1东北石油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8

摘要结合课程思政育人现状,探究课程思政育人途径,并以建筑概论课程为载体,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课程改革路径。即从思政视域下课程内容及特点出发,修订课程培养大纲,以大纲为导引凝练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并进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发挥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功效,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 建筑概论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东北石油大学“课程思政”重点建设课程《建筑概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东北地区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GJB1421133,2021年;东北石油大学“课程思政”重点建设课程《外国建筑史》。


1 引言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深刻论断。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2]。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结合是当前各类课程改革的的重点,同时专业课程有各自的特点,想做好课程思政,必须从课程特点出发,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

2.课程思政育人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许多成绩,但问题也较为突出,尤其是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主要存在几下几个方面:(1)专业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仍然是双轨制,无法做到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专业教育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点和能力的教授,在教学计划中对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考虑不够。(2)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临时性,并未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知识传授实现价值引领的全课程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3)专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不足,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普遍缺乏课程思政的示范性课程案例,课程思政育人氛围不浓。(4)专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并不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意识不足,思想政治觉悟未能被充分激发[3]

3.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途径

(1)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是思政教育的掌舵人。要使思政育人与专业课程教育完美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要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关注国家政策,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通过渊博的知识和自身的政治素养使知识的教授更有温度,更好的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活跃课堂,可以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使学生在认知行为与情感交流中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学风,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日三省乎己,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习总书记强调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理念,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关键。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只有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共享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发挥团队力量,实现1+1>2的效果。

(2)提高课程思政质量,深挖课程特点,实现课程、学情、教师、教材与思政五位一体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是架起思政教育与工程教育的桥梁,是促进两种教育相互融合与开拓创新的纽带。它将两种教育的人文精髓相融通,既包含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深厚基础的价值判断,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筑文化、职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行为规范等,这种融合构想的核心是彰显工程教育的育人底色,是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思考与回答。

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就要深挖课程特点,全方位了解学情,调整教学计划,实现教学改革。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课程思政”还应与教师队伍和教材契合。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责任。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德育活动,高校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先于学生掌握各项能力,进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能力;同时,教材作为课程思政在教学层面的支撑,一本好教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自学的效率与效果。“课程思政”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建设包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精神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探讨课程思政在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如何塑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3)建立评价体系,进行课程思政效果评估,利于持续改进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就是在教学实施推进的全过程中,对思政教育的分析、指导和评判。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非间断的过程,它要负责对思政教育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指导,从而达到思政教育预期的效果。因此,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思政教育的保障,在推动思政教育实施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意义。

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过程是一个严谨、复杂和系统的过程,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实施过程的实时性,实施效果的专业性,在评价方法合理性,评价体系应用性等,因此,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建立过程要抓住以下三方面:①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相结合。客观性评价就是对评价的内容进行指标化和量化的打分,具有可操作性和客观性。主观性评价是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者的记录、交流和沟通,对被评价者的分析和打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②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进行分析、纠正和反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政育人的质量。结果性评价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工作整体结束后对其思政育人效果的评判,一般伴随等级性的打分;③预判性评价和持续性评价相结合。预判性评价就是在教学工作实施之前,通过学情和课程特点的分析,调整适合学生特点的思政育人目标,并对预期效果作出评价。持续性评价是对课程思政是否对学生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评价,其作用是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4]

4.建筑概论课程思政改革

1思政视域下《建筑概论》课程特点

《建筑概论》课程是引领建筑学专业新生步入专业学习的基础性课程,是由高中的通识性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化的衔接性课程。本课程是建筑学理论化的思维总结,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建筑,要求学生了解建筑内涵及外延,使学生建立起建立理论层面上的系统化的专业思维方式,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以此指导具体的专业设计实践。

《建筑概论》课程是引领一年级新生步入专业学习的基础性课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因此,思政教育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建筑概论》课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抓手,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建筑学专业特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及正确的职业操守。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向青年学生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弘扬民主、文明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宣传公平、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灌输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2优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及目标

本门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能正确理解并掌握建筑学相关基本概念、了解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熟悉建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②了解熟悉国内外经典建筑,理解建筑发展历史。③熟悉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掌握如何进行建筑设计表达。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情制定的思政育人目标:紧密结合课程教学框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民主与开放、文化自信、建筑文化、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

3)凝炼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完成思政的教学设计

研究大量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相关文献,探索课程思政的导入方式方法,与专业课程结合的路径及载体。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究“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通过课程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多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

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归纳,结合建筑概论课程特点,对应相应的课程内容探寻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及思政的切入点。主要包括弘扬民主、文明、公平、公正、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民主与开放、文化自信、建筑文化、职业道德、工匠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及思政核心理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思政课程导入,以形式多样,内容有趣为原则,巧妙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见图1。

IMG_256

图1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北京(2016-12-08)[2020-07-27].

[2]孙建平,朱东岳,王建国.浅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入贯通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8

[3]蔡小春,刘英翠,顾希垚,熊振华,倪霓.工科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7-13.

[4]王岳喜.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125-130.

[5]林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69-70+74.

[6]高琼.当“新工科”遇上“新思政”——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大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39-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