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辍保学及差生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控辍保学及差生转化

黄长安

汉中市南郑区职业教育中心 陕西省汉中市 723100

全面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学校领导和政教部门的领导组织下,学校和班主任采取了各种措施,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及差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圆满成果。

一、提高认识,思想到位

学校定时针对性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充分认识控辍保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使广大干部教师从思想上对控辍保学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还制定出了具体的控辍保学措施,并和班主任逐一签订防辍保学责任状,并落实到实处,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到位三个结合

三个到位就是主要领导抓到位,教导主任协调到位,班主任工作做到位。

三个结合就是: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班级与学生相结合。

二、建立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把握实施控辍保学的关键

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教师的素质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教师的政治业务和职业道德的标准并制定《南郑区职教中心教师考评细则》南郑区班主任工作考评办法》,鼓励教师要有爱岗敬业、勤业精神,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并提出:教师把爱学校、爱学生做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还给每位教师布置了定期进行政治业务学习的任务,并要求写出心得笔记,期末进行检查,使教师们的思想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规范常规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

1、依据完善后的《南郑区职教中心教师考评细则》南郑区班主任工作考评办法》,加大对日常教学行为的管理力度,务必实行每定期检查制每月一公布总结,重点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思想交流的检查和跟踪,理直气壮的狠抓教学质量。

2、深入学习经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发展,进一步深化我校课堂教改的力度。通过观摩优质课堂教学片段,开展我校课改的大讨论,学习后,因地制宜,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 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器材,组建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文娱活动,发挥资源的效能。

四、关爱后进生,照顾特困生,转化差生

职业中学学生家庭状况、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也就难以避免地产生了不同状况的三生。为了更好地关爱三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摸清每班三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开学一个月内,学校要求各任课教师除教好本门课程外,还要注意摸清本班学生的底码,一个月后,写出自己班的三生,并向学校说明原因。

(二)、转化差生是是防辍保学的关键环节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真挚的师爱去关注差生的成长

1)、确立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增强差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差生往往因表现落伍而缺乏自信心,在教师心目中印象不佳,在优生面前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平等、民主的教育观念,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压抑学生的独立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差生都有平等参与、大胆发言,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和权利。只有让差生感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生间有温情存在,他们才会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2)、切实关心差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用师爱来感染学生

差生和优生一样,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呵护,也需要分享老师慈母般的爱。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能让他们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学习上,对差生要耐心辅导、解释疑惑、百问不厌,同时要号召优生主动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实行优帮差、兵教兵,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在生活上,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差生遇到的问题,对奢侈铺张浪费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批评教育,对质朴俭约者应予肯定,对家境贫困者要通过捐款、助学等多种方式多方筹资,尽其所能减轻差生的经济压力,消除其后顾之忧。在思想行为方面,职高生模仿力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关注,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差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差生的志向往往因遇到挫折而不坚定,教师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

2、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建立差生个人成长记录,为转化差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1)、加强同差生的沟通,以诚相待、互相信任

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的了解不外乎直接和间接两种。教师可通过与差生正面交谈、差生写总结汇报材料直接了解;也可通过与家长、同学、差生的亲朋好友、其他教师等来间接了解。只有频繁沟通,才能让差生对老师有一种亲切感、信赖感。老师才能对差生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

2)、关注差生平时表现,及时搜集资料,建立差生个人成长记录

教师在平时要对差生课堂答问、作业完成情况、考试、学习态度、课外言行举止、师生关系等要做定量与定性分析,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以便为转差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可靠依据。

3、关注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提高转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差生中也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在:智力发育迟缓学习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跟不上,实训教学不爱参与,有严重缺点和缺陷而品行差等。对差生也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1)、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

每一位学生即使是差生也都必然存在优点,学习上不行,可能在绘画、唱歌方面有特长,对其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能让差生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

2)、分类指导、分层要求

针对个体差异,教师应系统分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和辅导方式,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使学习目标具体化、传授内容系列化、反馈训练层次化(如可分为ABC三级,由易到难排列)。同时,要多鼓励和培养差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勤于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让每一位差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

3)、成立兴趣小组,培养特长

差生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有的爱打球、有的爱唱歌、有的爱画画……教师可根据其个性特长专业特长,成立课堂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小组、实验小组、课外兴趣小组(如:我们建筑施工专业的《建筑工程测量兴趣小组》),只要善于发现并诱导得法,他们同样有成为行家能手的可能。我们不就有没有喝过多少墨水而成为企业家、实业家的吗?

4)用纪律约束,目标化管理

中国有句俗语:无规矩不成方圆,它告诉人们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无状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差生学习的目的一般不甚明确、态度也较浮躁,完成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更多需要别人的叮嘱和监督,所以教师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关怀,除了要多叮嘱外,还应让差生认真学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及校规校纪班规班纪,让差生知法、懂法,切实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教师还应根据班级学生具体实际,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如考勤登记、作业上交情况记载等用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来约束差生的越轨行为,促其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老师也可通过制定班训、班歌,差生自定目标(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来激励差生为实现个人和集体目标而奋斗。

4、榜样激励

现在不少学生出现追星热,即影星、歌星、球星;还有的对心目中偶像崇拜有加。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教育差生,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获得人生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1、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如同班同学中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勤奋好学的典型,展示优胜者成绩;让进步较大者谈体会等来使差生受到激励。

2、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榜样。如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

3、要充分利用书本中榜样,寓品德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如匡衡凿壁偷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等历史人物和事件此外,教师能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本身也就是学生的楷模。

、建立三生联系卡和档案。学校根据反馈意见,建立了三生联系卡,进行定期联系和跟踪调查;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做出了减免学费的规定,期末对后进生再进行全面考查,对转化措施得力的教师大力表扬,先进经验大会发言。

、建立学生家庭联系卡,上面详细、准确地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监护人姓名及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了每班家长微信交流群和QQ群)并天天坚持学生到校考勤制度,严格坚持学生请、销假制度,而且学生因病、事请假必须由家长亲自与班主任说明;一旦出现学生无故不到校的情况,班主任立即通过《学生家庭联系卡》上的联系电话与其家长联系,以了解情况,及时沟通。这样,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旷课、逃学等现象的发生。

、实施定期家访制度。为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规定每周五为家访日(通过电话联系了解也属家访范畴)。家访时要求教师写好记录,包组领导定期检查,期末还要进行总结评比。

、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后进生的转变。例如我们建筑施工专业的《建筑工程测量兴趣小组》使我专业的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以兴趣促学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充满了信心。开展得蓬蓬勃勃,扎实有效。各班级为后进生安排角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其转化。此做法受到了后进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也使后进生有了用武之地:有获奖学生事迹展示、进步明星的展示等等,大大调动了后进生转化的力度。

虽然我们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更加优秀的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力度,采取更为得力的措施,把

控辍保学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黄长安(1982),男,籍贯:陕西汉中南郑,民族:汉族,职称:讲师,学历,本课,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