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张航,李文静,陈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地方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其人才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之间始终没有形成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剖析,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为解决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浅层次、产学相对脱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困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其主旨是通过校企联合显著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战略发展思路。2020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目标到2025年,形成“16”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显著提升。2021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系统谋划加快构建本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从国家政策层面看,产教融合与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一致性。习总书记在2021年9月出席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企业要把培养环节前移,同高校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由此可见,建设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然而,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企合作难以达成产教融合深化目标。如何推动由校企合作走向真正的产教融合,研究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教育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地方应用型高校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在定位上有一定区别,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即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专业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学生入学之初,高校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应用型高校不一样的教学理念,不一样的培养方式,不一样的职业规划。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校企合作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学习工作交替进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但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学生到企业只是做简单的技术工作,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升,企业方不能很好利用学校和学生资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合作机制缺乏科学性,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新模式,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前提,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1、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从优化运行管理模式和内部保障机制着手,成立校级产教融合组织机构,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管理机制,对全校产教融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运行管理和质量监督,对各学院产教融合工作加以指导、管理、服务、协调、考核和评估,推进产教融合落地实施。各二级学院成立院级产教融合机构,负责对本部门工作进行决策部署、工作指导和具体实施。通过逐级推进,形成组织结构完善、教学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提升学校管理能级,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加强制度保障,健全运行机制

制定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的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强化工作职责,将产教融合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学校建设与发展各个环节,保障产教融合工作协同推进、落地实施。对原有产教融合和卓越计划工作流程及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加快职称评审、教学科研管理、产教融合绩效考核等配套制度改革,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质量管控、体制机制等方面优化完善,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3、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践,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畅,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强化人文、美育等通识教育,优化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课程,增强课程模块的灵活搭配,着力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度,实施“见习—实习—实践—毕业设计”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厘清不同实践教学活动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匹配性,体现知识能力进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依行业产业办学优势,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平台载体,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产学研服务平台搭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利用行业学院资源优势,率先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示范建设,形成切实可行的校企深度合作实施方案,为同类高校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案例。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微专业建设

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对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研究“微专业”与产教融合有机结合的育人新模式。紧密对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的紧缺学科专业,将核心课程以“模块”形式内嵌于培养计划,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横向拓展、纵向深入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实现企业定向培养、行业用人前置的培养需求,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实现人才培养的交叉性和开放性。

三、结语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解决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弱、企业对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满意度低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组织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给出建议与参考,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建立协作机制高效通畅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将产业技术变革的趋势与需求作为内生要素植入教学改革各环节,使之成为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汤正华,谢金楼.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

[2]孙振忠,黄辉宇.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

[3]庄西真.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9).

[4]何文明.产教融合的关键是要素的融合[J].江苏教育,2019(20).

[5]徐家庆.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及实现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6]李倩.产教融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J].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9(9).

[7]孙善学.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8]石伟平,郝天聪.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思维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

基金项目:2022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妇女)理论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