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究

麻倩倩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第一小学325000

摘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针对小学生展开科学学科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拥有不同的视野和格局,并且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因此,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积极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形成,才会更好地达成科学教学的目标,让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一、构建趣味教学环境,点燃学生科学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发展还比较稚嫩,很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会让学生感觉非常晦涩难懂,甚至非常深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科学知识的理解困难而产生学习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会严重戳伤自己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当下,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进行通盘考虑,并使用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才会在逐步的学习进程中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应该拥有更加趣味性的体验,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都会增强,而教师在此进行合理的提问和引导,会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好奇心,并形成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究的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所掌握的科学原理和规律都会更加深刻,其自身的进步和发展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光和影”的科学知识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参照文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讲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即使这个话题本身有趣味,但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枯燥无聊的讲解而产生对相关知识的抵触情绪,反而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吸收以及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相应动画片或皮影戏之类的搜索,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具象的呈现,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探索的意愿,甚至还可以关掉教室的窗帘和电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首饰观看墙壁上的影子,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对影子的形成原理产生兴趣。接下来,教师则可以借助已经活跃起来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当然,在介绍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从而用学生更喜欢的趣味性形式对学生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此同时,这种趣味性的课堂形象也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即使时隔多年,学生可能在提到影子的话题时,也会联想到这一堂趣味性的课堂。

二、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知识离不开客观事实的佐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过于严肃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涣散,甚至产生对科学知识的排斥心理,影响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手段的调整,甚至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时候,运用实验的方式来具象体现相应的科学知识,以此促进课堂气氛的形成,并帮助学生产生持续的专注力,对相关知识产生足够的认知和探求,并由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时,教师则可以运用实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呈现,比如,在课前教室可以准备三个相同的烧杯,并在烧杯中装入不同的溶液,比如纯净水、小苏打和米醋,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不同的烧杯,此时,学生无法分辨三种物质有什么区别,因为溶解的状态都是透明的水状溶液。之后,教师将三个烧杯的顺序打乱,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我们如果想要分辨哪一个烧杯中装的是水,我们应该怎么操作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开始思考,有的学生会回答用鼻子闻,有的学生会说不知道,教师接着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课本内容的阅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甚至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研究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告诉学生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胜欲,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学习的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三、降低实验难度,激发学生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于学生进行小学科学学科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中所呈现的兴趣便会更加浓厚,参与实验的动力也会更加充足。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应该帮助学生打消顾虑,并以学生更喜欢的方式来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应该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以此帮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对于学生的畏难情绪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也能形成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对于后期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容易。

例如,对“点亮小灯泡”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研究实验中的电路,此时,学生的测试和实验过程一定会比较散乱,之后,教师在对电路、电池的基本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让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的操作。此时,学生在完成整个实验的过程,便会更有目的和计划,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从而更有效的设计出将灯泡点亮的方法,由此,学生的成就感会被有效激发,整个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而言,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一旦树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前后期的学习效果便不能与之前同日而语。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充满好奇心的重要阶段,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学习特性,并帮助学生运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科学问题的解决,由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成绩。

[1]基于“立序”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J]. 钱国华.  教师教育论坛. 2021(12)

[2]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 解玲兰.  教学与管理. 2021(35)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浅析[J]. 张君.  现代农村科技. 2022(02)

[4]例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刘艳茹.  现代农村科技. 2022(03)

[5]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 杨乃锋.  科教导刊. 2022(01)

[6]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黄丽娇.  西部素质教育. 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