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实践

王静波

集宁师范学院  01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不断科学化,在汲取传统教育养分的同时,还引进不少国外的先进思想,中西结合,从而使教育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根本目的。本文将基于此,论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法。

关键词: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传统文化

前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延续着华夏的血脉与精魄。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普及,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公式。但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使课堂变得十分枯燥沉闷,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厌烦,甚至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抵触心理。故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拥抱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做到洋为中用,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有着百年实践与传承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幼儿学习兴趣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概念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源于20世纪,其创始人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这种教育方式有着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幼儿个体的特点。蒙台梭利在其自身扎实的医学背景基础上,综合人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并基于对幼儿直接观察与深入研究后,逐渐总结出其独到的教育理念[1]。蒙台梭利博士凭借着该教育理念,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传统教育往往将幼儿看做一个具有相同个性的大集体,采取‘一刀切’似的传统教育;蒙台梭利则认为幼儿是性情不同,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幼儿因为其生长环境不同,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发展规律。教师和家长在进行教导的时候,不应该只是一味的灌输理念,更应该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观察幼儿,研究孩子,如果发现幼儿有所需求,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予以引导及满足,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成长的环境。蒙台梭利教育法和传统教育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既,我国学校往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分班,但是蒙台梭利创建的‘幼儿之家’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混龄制度,让不同年纪的幼儿可以在同一班级之内学习知识。

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传统文化教育缺陷

(一)传统文化教学流于表面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当前的课堂中多是潜隐在语文、历史以及各种特色活动中的[2]。在这些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或是只重视知识点的背诵,或是一味地强调传统美德知识。而那些隐藏在诗词歌赋、传统节日当中的美学、历史与价值并没有得到相关人士充分挖掘。这就导致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往往是流于表面的,肤浅化的,对于传统文化中德性的体悟严重不足,阻碍实践的深化。

(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存在偏差

本世纪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幼儿在课余时间有许多消遣模式,在其中有很多历史剧和历史游戏对传统文化的表达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而幼儿往往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容易受这些娱乐形式的误导,比如,在《还珠格格》热映时期,很多人就将历史中的乾隆形象与张铁林塑造的艺术形象相互融合。由于存在这种先入为主的理念,导致了幼儿很难去理解真正的传统文化知识,故此,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向幼儿普及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又具备着哪些基本特征?

(三)情感教育并未受到关注

在目前,教师在教授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古诗文教学为例默写、鉴赏、分析为主,这种方式不但十分机械化,而且十分枯燥,容易引起幼儿的反感,在文学理解这方面,也停留于浅层表面,并未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分数,而忽略了传统文化中情感价值。这就导致幼儿可以通篇背诵古诗、古文,但是对于古诗、古文中蕴藏的感情、历史背景,缺乏一定了解,无法真正地探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本质。

(四)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认识严重不足

传统文化教学,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特征:其一,工具性;其二,人文属性。然而在当前的课堂当中,深受应试教育观点的约束。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往往会着重于知识点方面,对于传统文化教学中蕴含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挖掘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到课堂当中。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契合的实践策略

(一)从日常生活领域普及传统文化

(1)塑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氛的环境

要想让传统文化不再流于表面,就应该积极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传统文化之美,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故此,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好的环境对于塑造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孟母三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打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氛的环境,教师可以以华夏复兴,衣礼偕行做为活动主题,举办一次盛大汉服节在尊重幼儿个人选择的前提下,让其穿着汉服走进校园中。汉服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流传至今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着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4]。经过现在工艺制作的汉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幼儿和成人一样,容易被美的东西所吸引。在汉服节中,幼儿直面汉服文化,体会汉服文化,处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氛,自然会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2)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专注力

蒙台梭利教育还格外重视‘工作’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幼儿兴趣,还可以培养其专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象棋、双陆、花牌等游戏,具有有趣易上手的优点,故此,可以作为幼儿的室内活动而得到普及。采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思考能力,还可以提高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未来生活品质的根本目地。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在幼儿独自完成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比如,根据笔者观察,幼儿对于绘画存在着普遍兴趣,在其牙牙学语时,就尝试着进行稚嫩的绘画。广大教师可以以幼儿的这一特征作为切入点,以绘画比赛的方式,为幼儿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让幼儿尝试着自己绘制一幅山水画,在幼儿完成绘画作品的过程当中,广大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采用技巧的同时,适当地给幼儿一定的鼓励。在全部幼儿绘画完毕之后,让其以自由民主的形式,评出绘画的名次,并让幼儿说出评选的理由。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幼儿,应该给予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二)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非常注重幼儿的兴趣养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前提下,幼儿才能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而培养幼儿兴趣的最好方式,便是情感教育。故此,教师不应该只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积极地作课外扩展,从而达到让幼儿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的根本目地。

比如,教师在进行教授幼儿《示儿》一诗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背诵,幼儿对于历史故事有着很高的兴趣,故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搜集这首诗背后的历史资料,将其编撰成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例如:宋与金之间的战争,陆游的抗金事迹。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陆游的爱国情感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可以进行基础历史知识进行普及。

(三)鼓励幼儿体验真正的传统文化

蒙台梭利格外重视教学工具,通过工具教学,相较于单纯的文字教学有着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的特性。在教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脸谱、二胡、剪纸、风筝这些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理念的物件,对幼儿进行普及。让幼儿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以最直观的方式,观察并学习真正的传统文化,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不是仅仅从娱乐作品的角度进行了解。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比如说:潮汕英歌舞、广东舞狮、河南太康道情等,这些文化资源都源于本土,与幼儿血脉紧密相连,其父母很可能都是该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因此,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和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京剧脸谱,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京剧的来源、艺术特征等基础知识。并让幼儿猜测这些脸谱都象征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具有什么意义?有着怎样的美学特征?对于那些猜测成功、参与态度积极的幼儿进行鼓励。

(四)探索传统文化的实用性

蒙台梭利曾经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单纯是为上学考试,而是为了在未来拥有更好的生活。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课本上,而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工具属性和人文属性,让传统文化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正向的转变。而传统礼仪文化便是个很好的切入口,我国传统文化礼仪当中,礼仪文化的继承有利于民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发展和民族自豪感的增强[5]。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小剧场的形式,让幼儿表演不同的问路方式,在幼儿表演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小组进行讨论,谁的问路方式更符合传统礼仪?应该如何将传统礼仪贯彻到日常生活当中?在幼儿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讨论进行总结。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当中,让幼儿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人文属性。

(五)利用感官教育,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蒙台梭利教育法格外重视感官教育,采用些能够刺激感官的教具作为媒介,之后,不断训练儿童的生活概念,以此来达到发展思维的目地。感官教育大致上可以分为五种,分别对应人的五感(视、听、味、触、智)蒙台梭利认为,在进行感官教育的时候,应该利用好教学工具,进行教育。蒙台梭利博士在创办儿童之家时,其选用的写字内容为字母的一些书写与认读[6]。在引入到中国之后,教师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普及,在进行感官教育的时候,应该进行一定的本土化。优先使用富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工具,在提升幼儿对颜色认知的同时,也可以向其普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蒙台梭利曾经将感官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命名识别以及发音本文以教授幼儿识别红色为例:

在‘命名’阶段的时候,教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幼儿该事物的具体名称,比如,教师用手指大红色的传统灯笼,告知幼儿“这是红色的灯笼”紧接着便是‘识别’的过程,将灯笼放在五颜六色的杂物之上,询问幼儿:“红色的在哪?”待幼儿成功地指出之后,便可以进行教学最后一步,既‘发音’这时,教师应该指着红色灯笼,询问幼儿“请你告诉老师,这个灯笼是什么颜色?”如果幼儿答道:“红色”则意味着教学目标成功达成。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保持着礼貌的语言风格。

(六)将传统教育集体意识与蒙氏注重个性有机结合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成人应该做教学的观察者、旁观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向幼儿灌输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厌学心理。而是应该让幼儿能够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而达到让幼儿智力以及体力不断增长的目的。教师应该是为孩子服务的,所以应该积极观察、思考孩子的内心需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设备。让幼儿在每次接触教具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完整的学习。但是幼儿往往缺乏自制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在学习蒙台梭利先进教学经验的同时,应该意识到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与美国主流教育相伴而生的边缘运动[7]。教师应该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其成为一名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笔者认为,就传统文化教育而言,提升幼儿集体意识的最好方式便是传统武术,其原因大致上有以下三点,第一、受相关的动画、影视剧的影响,传统武术的模式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传统武术源于古战场,有着‘令行禁止’的特性,故此,练习传统武术可以极大程度地锻炼幼儿的集体意识。第三、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既是传承民族文化,也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传统武术中,经常具有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太极拳中的阴阳五行;六合拳的中的六合同风;八卦掌中的八卦阴阳。让学生可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明白一些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七)从文化教育领域入手,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民族身份的模糊,国家情感的缺失,对传统的淡忘与无视,这些现状在当今社会很常见。故此,教师应该通过传统素材,培养幼儿的中国情感。中国文化绚烂多姿,源远流长,在岁月长河当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形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可以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呈现。笔者将以‘中国象棋’为例,介绍该如何运动蒙台梭利教育法介绍中国的象棋文化,其包含如下三大流程。

第一、感官教育练习,教师向孩子介绍每个棋子的作用,不同材质的棋子欣赏,对于下棋时的礼仪示范。第二、语文教育练习,认识棋具名称,如:棋盘、棋子、棋盒等,不同的中国象棋玩法,比如说:明棋、暗棋、半局象棋、四国象棋等等。第三,介绍棋的世界观,中国象棋的起源,发展历史,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朝鲜象棋、日本将棋、泰国象棋、匈奴象棋之间的区别。另外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安排学生进行对弈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对弈的快乐当中,提高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仅仅是中国象棋,就可以利用蒙台梭利教育开展如此多的流程,使孩子去进行工作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具有‘以孩子为本’‘注重实用性’等显著优点,如果教师运用得当,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完整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牢记蒙台梭利博士那句震耳发聩的名言——‘追随孩子’。笔者希望广大教师可以借鉴先进的蒙台梭利教学法,能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参考文献:

[1]郝静静.浅析融合教育思想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契合之处[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10):14-16.

[2]纪德奎,张永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意蕴、困境与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0):111-117.

[3]张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J].学周刊,2022(24):148-150.

[4]王婧昕.促进汉服产业推进旅游发展[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050(011):131-133.

[5]欧阳宇光.新课程标准下传统文化与高校礼仪课程教育的融合[J].大众标准化,2021(20):128-130.

[6]刘育光,王缤瑞,叶佩.我国公立幼儿园教师因应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过程研究——以温州市A公办蒙台梭利幼儿园为例[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35(008):99-103

[7]洪明,杨正刚.美国蒙台梭利教育运动发展历程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6):8.

王静波(出生年-198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职称:讲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