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如何拓展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

杜月影

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第四小学 638500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专业领域或现实生活情景中,以发现的心理为动力去探究、探索创新问题的教学方式,以类似于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理解专业知识,并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实践问题,这样可以在了解专业知识内涵的同时,使学习者感受、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能形成积极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要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以增强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兴趣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思维方式;策略

引言: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指导教师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孩子的实际状况,但由于不同的孩子的能力和特征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也必须设计出最符合孩子实际状况的方法,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填鸭式”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被动地进行相关数学知识,从而使得他们慢慢地没有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知识为基础,改革自己的教育方式,努力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一、拓展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思维方式的策略方法

(一)结合生活化教学,提高探究积极性

小学数学的广泛应用决定了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把各个数学知识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含义、功能和用途,同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一起,并学会了怎样利用这些知识点处理具体的日常生活问题。

例如,在进行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位置”等有关知识点的教育之后,教师还应通过活动问题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左右、前后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位置能力:例如,小明前边坐的人是谁?哪个小朋友在小明的后边?教室的墙壁挂着有什么?而教室地上又是什么东西?具体可见,通过适当开展探究性的教育,就可以使孩子的视野从书本知识中跳跃出来,从周围及活动中发现与书本知识相应的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活学活用、边学边用,给数学的阅读以兴趣。再如,当进行二年级上册“测量长度”章节的教学活动后,教师便可提出:我们在刚才掌握了厘米、米的定义后,就明白了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即一米等于一百厘米。这样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提升其学习效果。

(二)提升作业质量,培养学生解题思维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中,教师往往采用中规中矩的习题训练,而大量的习题训练则是为了巩固当日所学知识点,但其实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另一致命缺陷,它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因为重复性的习题训练只能培养孩子的基本解体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运用技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限制。所以,教师学生必须指导学生开展“应用研究”,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到现实的活动中,从动手、动脑的实际项目中逐步的提高学生的数理素养。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时,教老师可以展开如下课程导入的设置: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位学生知道如何求他们的面积,你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呢?学生们回答道:有了公式就可以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生们再看,这个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回答道:是圆柱形的,哪位学生有办法来求圆柱的体积,那么如果这个圆柱是铁块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它的体积?比如要求大厅中圆柱的体积,那么之前的方式还可以用吗?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这一部分知识时,要展开阶梯式的提问,让问题从简单到困难,一步一步的递进,逐渐打开学生的思维,最后保障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积累与提高的作用。

(三)探索合作交流,实现自主思考

课堂的进程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进程,也是一种教师内部交流协作的进程。课堂上传统的协作形式大多为教师内部的单向协作。因此,在课程上我们更提倡分组协作的交往与互助,因为这样的交往互助,更能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更便于学生进行探究练习。

例如,教师在讲授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更充分地动手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在教学上指导学生联系刚学完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元,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独立或合作地讨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因为有了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理为基础,学生很轻易的就能够联系到“数方格”和“转化”的几何理论。但是要想将自己的设想变为实际,一个人的能力通常是不够的,而这时候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就能够取得群策群力的成效。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可将自已当成一个学习者,通过模拟学生思考提问的方法与视角,在解题目中有意显示出学生思维的受阻,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索新知识。又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不将探究结果和盘托出,而只是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空白问题”,将学生直接带到探究提问的情景中去。这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可以建立一个教师学生共研究、“共教共学”的模式,而且它更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营造和谐氛围,拓展思维方式

教师在孩子从幼儿至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是除学生家长之外,最为关键的角色了,他们对孩子从幼儿时期至青少年的成长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他们自身成长的关键原因之一,而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更利于他们发展,而探究性学习也必须在民主的氛围中开展。对待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耐心的予以回答或指出意见,不应当抱着不耐烦的心态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如果在小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程,学生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时会出现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设想,那么教师要做到的首先是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前要有充分的耐心,并且仔细的聆听,然后予以表扬,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探究试是不是可以的,但不要对预期的表现不相符的学生急于否定,这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的优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提出并耐心的教导其改进,做到爱而不溺爱。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传统应试教育下很难培育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具备创新精神、实际意识、善于处理现实难题的具备良好学习和沟通能力的人才。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好奇心才可以不断激发他们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上课时应该让学生发觉到数学的乐趣,进而带动课堂整体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美兰.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效性[J].南北桥.2020(11):177,200.

[2]黄国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四个精准”[J].西部素质教育.2021(10):190-192.

作者简介:杜月影(1981.04.23)女、汉族,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第四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