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EV车型路噪优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1

某EV车型路噪优化分析

赵利平1  ,刘伟2  ,杨付增3

1身份证号码:232326198608113830  2 身份证号码:130636198810277330 3 身份证号码:372929198708234210

摘要:因EV车型无发动机噪声的遮蔽,在行驶过程中路噪问题尤为凸显,因此研究路噪性能提升机理,可提高乘客感知度和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路噪、性能提升

0前言

某EV车型,在开发验证过程当中,发现车辆40、50、60kph工况在粗糙路面行驶过程当中路噪较大,以至于车内声压级高,乘客存在抱怨,通过排查分析,200Hz左右轮胎空腔音对车内声压级影响较大。本文主要讲述路噪的影响因素,为后期同平台车型开发验证提供指导。

图1 粗糙路面空腔音示意图

1路噪原因分析

在车辆行驶过程当中,路面激励通过轮胎激励传递到轴头,经过轴头激励悬架,悬架振动传递到副车架从而传递到车身,激励车身板件振动,钣金件振动辐射到车内,另一方面车辆行驶过程当中的摩擦声、气动噪声、泵气噪声通过空气路径传播到车内。

图2 路噪产生机理示意图

2.针对200Hz左右轮胎空腔音进行排查

2.1 静音棉轮胎方案

从噪声源-轮胎开始排查,静音棉轮胎对于降低路噪效果显著,通过60kph工况测试发现,静音棉轮胎与原状态相比,200Hz左右峰值基本消失。

图3 静音棉轮胎方案

2.2 转向节加动力吸振器方案

在转向节上安装动力吸振器,通过车轮和动力吸振器振动的相位相反、偏频相等原理,两者振动相互抵消,达到减少轮胎振动对空腔模态的激励降低路噪的目的。

即:

通过50kph工况测试发现,在左后、右后转向节处增加动力吸振器,前排车内噪声可降低3.5dB(A),后排可降低4.5dB(A),增加动力吸振器对于降低路噪有很好的效果。

图4 动力吸振器方案

2.3 其他结构传递路径排查

利用BTPA方法,40km/h工况在其他传递路径被动端布传感器,排查相关路径对于200Hz左右空腔音贡献,发现后副车架与后弹簧被动侧幅值明显,初步判断后副车架和后弹簧为主要贡献路径,进行相对应的方案验证。

图5 各路径贡献示意图

对后副车架进行模态测试,发现其存在199Hz模态,为验证后副车架是否有共振放大车内空腔音的作用,对后副车架进行了配重、提高、降低后副车架刚度三种方案进行测试验证。

图6 后副车架模态布点与振型示意图

通过对副车架配重、提高、降低后副车架衬套刚度进行验证,发现副车架加配重方案,后排明显改善1.5dB(A);后副车架刚度改变对空腔声有改善,特别是前排更好;但降低副车架衬套刚度,鼓噪有变差风险,提高副车架衬套刚度,低频声恶化,因此单纯改变副车架衬套刚度不利于NVH性能,需要通过衬套结构优化。

图7 后副车架验证方案与结果

后弹簧刚度为117N/mm,通过整车约束状态下测试原点频响,发现存在194Hz的模态频率,因此为了避开200Hz附近轮胎空腔模态,将后弹簧刚度提高到143N/mm,通过对比模态测试结果,整体模态频率升高,以达到与空腔声问题频率避频的效果,防止共振放大,通过实车测试前后排都改善2.5 dB(A)。

图8 不同刚度后弹簧原点频响与车内噪声测试结果

2.4 车身面板排查

以40kph工况测试结果发现在后轮罩贴阻尼,对于空腔音无改善,而后地板增加配重后,200Hz左右空腔音恶化,在后侧围贴阻尼时前排改善1 dB(A),后排改善4 dB(A)。

图9 后侧围贴阻尼测试结果

2.5声学包排查

在后围填充吸音棉,验证对车内空腔音效果,通过实测测试,发现此方案对于200Hz左右空腔音无效。

  

图10 后围填充吸音棉方案测试结果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Hz左右轮胎空腔音过大问题,从源、路径、响应分别进行分析,验证其对试验样车空腔音的影响,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1)静音棉轮胎对于200Hz左右轮胎空腔音有极好的消除作用,考虑其开发成本问题,可作为工程化备选方案;

(2)在后侧车轮转向节处增加动力吸振器方案,对于车内空腔音有明显降低,由于车型开发前期预留空间问题,不能完全消除轮胎空腔音峰值;

(3)高刚度轮旋弹簧,可以避开空腔模态频率,对于空腔音峰值有2.5 dB(A)改善;

(4)后围填充吸音棉方案无效、后地板配重方案对于空腔音有恶化效果;

(5)副车架配重方案,对后排有1.5dB(A)改善、 降低副车架衬套刚度,鼓噪有变差风险,提高副车架衬套刚度,低频声恶化、后侧围贴阻尼方案前排改善1dB(A),后排改善4dB(A)。

综上所述,降低200Hz轮胎空腔音,改变单一影响因素达不到预期效果,需进行多方案联合调校,以达最优效果,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庞剑,谌刚,何华.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M].第1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34

[2] 沈伟,易斌,陆伟领. 动力吸振器在降低车内路噪中的应用.汽车工程,20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