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王瑞

富裕县实验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200

摘要: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性的活动实践获得传统课堂中得不到的直接体验和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获得情感体验,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客观地理解它的意义和主要内容,这与其他课程不同,才能在小学开展高质量的实践工作。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含义及特点以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策略

 1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1.1 含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由教师设计各类活动,并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指导者,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设计的各类活动都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可以构建出多样化的活动模式,并引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各类生活事物,并在参与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及提升各项能力。

1.2 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经验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已经超越了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注重的是学生拥有的经验及社会实际与社会需求,通过构建主题的方式整合课程资源,进而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目标。其次,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单一式知识传授的方式、注重理论性知识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改变,构建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进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实践的过程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并提升学生各项能力。最后,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过程要突破教材的限制、课堂的限制、学校的限制,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密切的关联,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类知识解决遇到的生活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与发展,达到综合实践课程创设的目标。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措施

2.1 开展社会服务主题活动

学生在校园之外,参与社会活动,用劳动满足他人或社会团体的需要。在他人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不但提升和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成为敢于担当的人。

例如,帮助家长做洗菜、整理餐桌、屋内清洁、碗筷清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衣物的简单缝纫和洗涤、晾晒等方法。在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例如,在校内帮助教师进行图书馆书籍整理、校园公告板书抄录、升旗仪式引导、校内花草养护等持续、多样的服务活动,了解不同的服务需求,学习相对应的服务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责任感和校园归属感。

2.2 强调“自主探究”的学生角色定位

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其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科知识性学习不同。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去解决问题、去感悟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者、同伴互助者和自我反思者。

学生是主动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学生被“学习意义”不断激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发现问题,调动已有的多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在主动探索中不断获取新知识。

学生是同伴互助者。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与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互动交流、协作互助等解决问题。同伴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经验共享、讨论交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学生要做自我反思者。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要不断地反思问题解决过程,审视预设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不断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在问题解决后,学生还要对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

在明确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行为主体与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需要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这能促进真实情境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3 结合实际生活完善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息息相关。那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就应当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通过将生活内容融入实践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并结合这两项因素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寻找教育主题,以此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养成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总之,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可以结合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开展教学,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要推动实践课程的落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成长。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照明灯完成教学活动。首先,在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搜集各式各样的灯具图片,并制作成精美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随后通过猜灯谜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请问同学们知道古代用什么照明吗?现代呢?”学生会回答:“古代用油灯,现代用电。”老师再次提问:“那你们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吗?”针对老师的这个提问,由于学生不懂此方面的知识,因而会感到迷茫,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出电是怎么被发明的,并联系实际探究生活中常见的发电形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实现高效开展,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也更加轻松、简单。

2.4 高效落实项目活动

高效落实项目活动是应用项目学习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需要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项目主题,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项目,确保所得项目具有实践可行性。例如,在进行《地域特色·我爱鲁菜》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项目主题确定为“鲁菜”,并围绕这一项目主题设计如下项目活动:其一,推动各个项目小组在课后自主通过查阅书籍或借助互联网搜集并整理关于鲁菜的资料,之后再在小组中对于“鲁菜的特征”“鲁菜代表菜”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得到个性化的答案,之后教师组织各个小组在课堂上分享探究成果;其二,开展鲁菜主题菜单设计活动,推动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中的鲁菜名菜,设计一份菜单,应用手绘等形式在菜单上突出鲁菜的特色;其三,开展鲁菜特色菜馆寻访活动,带领学生前往本地的知名鲁菜馆,对厨师进行采访,之后组织其写作采访报道。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基于此,教师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突出这一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从而开展更加高效的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从科学教学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加大隐性资源开发力度、运用家校合作机制等确保资源可以更好地融入教学,并通过教师的努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璇.浅析如何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科学评价[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3):131-132.

[2]范红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探究——以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5):93-94.

[3]张巧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