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超声诊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价值研究

丁清华,朱勇苗,李小青

江西省分宜县人民医院    江西分宜    3366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的分宜县人民医院内产后42天产妇140例作为探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指宽测量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测量法,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效果。结果:临床采取超声检测产后腹直肌分离检出率显著高于指宽检测法(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产后孕妇采取超声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检出率,对后期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诊断;指宽测量法;产后腹直肌分离;价值研究

腹直肌分离主要表现为腹直肌两侧肌腹组织相互分离,会导致产妇形成骨骼肌肉类疾病,造成患这体型改变以及内部器官下移等现象,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若该类症状不能得到及时指导或采用错误治疗方法进行干预会导致情况恶化。临床早期诊断并进行针对性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腹直肌恢复[2]。以往使用指宽测量法进行诊断,在同一检测者中重复性较好,但由于不同检测者临床经验以及手指宽度具有显著差异,会造成重复性较差,目前,超声检测已广泛应用到临床诊断中,具有无创,简便等优势,可以直接观察腹直肌形态以及分离部位,并且精确测量分离宽度,不受患者体位以及体型影响[3]。因此,本研究以产后42天产妇作为对象,探讨超声诊断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7月 至2021 年12月的分宜县人民医院内产后42天产妇140例作为探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28.21±1.12)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39.01±0.03)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6例,剖宫产分娩14例。观察组,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28.62±1.23)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39.12±0.12)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2例,剖宫产分娩18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指宽测量法,需要依靠检测者手指触碰明确边界范围,检测者需要将脐上3cm,脐水平以及脐下3cm作为参照位置。检测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膝弯曲大约90°,脚掌维持平放状态,全身放松后检测者将单手手指放置在患者肚脐处并进行情绪安抚,嘱托患者抬高头部及肩膀,将肩胛骨离开床面,根据手指宽度测量患者两侧腹直肌内缘间距,根据插入手指数目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若单侧超过两厘米则确诊为腹直肌分离。

观察组采用超声测量法,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进行诊断,患者采取仰卧位后在检测时保持双膝关节90°弯曲,检测者指导患者收紧腹部,在静息状态下进行检测,若情绪不稳定需要进行安抚。情绪稳定后需要使用探头在静息状态下探查脐上3cm,脐水平以及脐下3cm处做横切以及纵切扫查,观察切面回声状态。检测时显示连续中线中断状况,将双侧腹直肌内缘间距作为目标点位,采取上下移动方式进行检测,并有效记录分离距离,将前后筋膜作为双侧腹直肌参照物,对最大距离进行有效记录。

两组患者均进行双盲交替检测,在完成指宽检测以及超声检测后,同时进行双盲交换检测,最后比较诊断结果。对超声诊断结果图像阅片时需要两名以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影像科工作人员进行阅片,若意见不一致,需要讨论出统一意见。

腹直肌分离标准:对产妇脐上3cm,脐水平以及脐下3cm腹直肌分离距离进行记录,若脐上距离超过1.4cm,脐部位置超过2cm,脐下位置超过0.2cm,则确诊为腹直肌分离。

治疗方法:采取仿生物电刺激疗法治疗,每次半小时,每天一次,将10天作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

1.4统计分析

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

所有产妇在产后接受检查过程中主动配合,未出现中途退出者,临床采取超声检测产后腹直肌分离检出率显著高于指宽检测法(P<0.05),见表1。

表 1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

组别

例数

检出例数

检出率

观察组

70

26

37.14

对照组

70

10

27.03

χ2

10.326

P

0.003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

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cm,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χ2

P

观察组

4.21±0.21

1.40±0.03

10.215

0.003

对照组

4.22±0.12

1.68±0.23

12.623

0.002

χ2

1.526

1.748

P

0.821

0.624

3.讨论

腹直肌能够支撑产妇腹腔内器官,并且维持腹内压稳定,腹直肌分离是分娩后常见症状,出现原因主要为产妇子宫体积增大导致腹直肌过度伸展,而多次怀孕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较高,会影响美观程度,并且腹直肌分离严重还会诱发产妇出现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4]。目前腹直肌分离主要指腹直肌沿肌肉长轴方向分离距离超过正常宽度,一般认为超过2cm分离则确诊为腹直肌分离,早期诊断产后腹直肌分离对后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诊断方法较多,包括指宽测量法,卡尺测量法检测以及超声检测等,其中指宽检测法适用于同一检测者,由于不同检测者在检测过程中临床经验,手指宽度等具有显著差别,会造成后期结果偏差[5]。卡尺测量法会由于白线解剖位置改变而使测量值缺乏有效性。CT检测能够显示肌肉组织,但空间分辨率较低,并且对机体具有一定辐射反应。相比于以上检测方法,超声诊断检测具有较高优势,操作过程中方法简便,并且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观测患者体内肌肉形态,并且利用高频超声能够在二维图像上直接测定腹直肌分离距离以及最大分离所处位置。本研究中,临床采取超声检测产后腹直肌分离检出率显著高于指宽检测法(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宽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测腹直肌分离情况出率较高,能够帮助主治医生后期调整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采用仿生电刺激法进行治疗,原因在于治疗过程中使多个肌纤维参与肌肉收缩,有效提高肌肉力量,改善皮肤松弛情况[6]

综上所述:针对分娩后产妇采用超声诊断腹直肌分离情况,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检出率,并且进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史红梅, 龚林, 董玉楠,等. 横纹肌联合平滑肌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1(1):16-19.

[2]胡桂朗, 谢纯平, 区薛宜,等. 探讨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在产后诊断腹直肌分离中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5(24):203-205,209.

[3]冯靖, 刘海涛, 周月影,等. 高频超声检查在产妇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及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医疗装备, 2021, 34(11):100-102.

[4]邓素明, 朱艳芳, 邓劲瑶,等. 二胎政策下超声测量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 42(1):45-47.

[5]Li Y ,  Zhang X ,  Yan Y , et al. Correction to: Prenatal Ultrasonic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Analysis of Isolated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LSCA) and Left Brachiocephalic Trunk (ILBCT) Malformation[J]. Pediatric Cardiology, 2018, 39(8):1656–1656.

[6]Zhang Y ,  Chen X . Particle separation in microfluidics using different modal ultrasonic standing waves[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21, 75(1):1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