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杨晓丽 ,杨开凤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确诊的贫血患者 150 例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骨髓细胞学检验对其贫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0 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验后有 128 例( 85.33% ) 确定贫血原因,22 例(14.67% ) 原因不明,其贫血原因较多的三项分别为: 缺铁性贫血43例 (28.67%)、巨幼细胞贫血 25 例( 16.67% )、白血病 21 例( 14.00% ) ; 并对 124 例有明显血象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发现其以中、轻度贫血为主 96.77% ( 120 /124)。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验能为贫血病判断不同病因。

关键词:骨髓细胞学检验;贫血;病因;诊断  

贫血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明显减少,且下降至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每年新增贫血患者可达 30 多万人,因贫血而引发疾病、死亡的人数则高达数百万人,对人体健康及安全的威胁不容小觑。贫血的诱发因素复杂多样,饮食不均衡、细胞性病变、免疫系统平衡失常等都是贫血的常见诱发因素。研究显示,贫血患者多可见骨髓细胞改变,故而临 床逐渐将骨髓细胞学检验作为贫血诊断的有效方式。在贫血病的诊断中一般是以血红蛋白含量为基础进行检测,近年血液细胞检验学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发现通过骨髓细胞检验能迅速确定贫血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诊断基础。本文主要观察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确诊的贫血患者 150 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67 例,女83 例;年龄 1.5 ~ 73.5 岁,平均年龄( 40.37 ± 12.49) 岁。均为不明原因贫血,且血红蛋白含量 < 100g /L。

2、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 (1)静脉血血红蛋白含量 < 100g /L; ( 2) 性别不限,年龄在 0.5 ~ 75 岁之间;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3) 取骨髓不耐受,无法完成骨髓细胞学检查。

3、方法

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局部麻醉,通常选择胸骨、棘突、髂骨前后嵴等,2 岁内小孩则取其胫骨,成人主要选择髂后上嵴,因其定位容易,患者接受度较高,且骨髓液丰富,易完成骨髓细胞抽取,且在骨髓抽取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吸液量保持 0. 2ml 左右,防止其被外周血液稀释。制作脊髓涂片,并使用瑞氏染色液 8 ~ 12 滴进行染色,染色时间为 10 ~ 20min,染色好涂片应自然烘干切忌加热烘干。染色结束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分析统计,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再进行细胞组织化学免疫检测。

骨髓细胞学检验诊断标准: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细胞增生极度减低红细胞∶有核细胞 = ( 100 ~ 300) ,白细胞 < 1×109 /L; 网织红细胞 < 1% 或绝对值 < 4 × 109 /L; 血小板 < 20 × 109 /L。( 2) 溶血性/失血性贫血: 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 有核细胞 = ( 5 ~ 12),白细胞正常、增高、减少,网织红细胞 > 10% ,血小板正常、增高、减少。( 3) 缺铁性贫血: 骨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 有核细胞 = ( 5 ~ 12),平均红细胞体积 < 8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 320g /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 27pg。( 4) 恶性贫血∶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 有核细胞 = ( 16 ~ 32),平均红细胞体积 > 100fl。( 5) 急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红细胞∶ 有核细胞 = ( 0 5 ~ 2.0),白细胞 < 10 × 109 /L,少数白细胞 < 1 × 109 /L。( 6)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 有核细胞 = ( 16 ~ 32),骨髓浆细胞 > 30% 。

二、结果

1、骨髓细胞学检验结果 150 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验后有 128 例( 85.33% ) 确定贫血原因,22 例( 14.67% ) 原因不明,其中贫血原因较多的三项依次为: 缺铁性贫血 43 例 ( 28.67% ) 、巨幼细胞贫血 25 例( 16.67% ) 、白血病 21 例 ( 14. 00% )。

2、血液检查结果 150 例患者中 124 例存在血象患者进行血液检查,主要以中轻度贫血为主 96.77% ( 120 /124) ,详见表。

三、讨论

贫血在临床上是指人体的外周血红细胞的容量下降,处于人体正常范围下限以下的症状,人体自身不能够创造出充足的血红蛋白,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易怒不安、心情忧郁、乏力、筋疲力尽等,同时还会伴发头晕目眩、冷漠、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强烈的寒冷感觉等,我国相关的血液医学家认为,在海平面地区中,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在 120g/L 以下、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在 110g/L 以下、孕妇的血红蛋白在 100g/L 以下,则表示为人体处于贫血状况 [2]。通常情况下,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非单一的一种疾病,因而在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再根据不同类型贫血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在医学上对贫血类型主要是分为三类,即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而不同贫血类型在临床表现与其发生机制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对于贫血患者做好院前诊断与类型辨别十分重要。此外在贫血病种还需要对镰状细胞贫血给予重视,其主要是指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的一种遗传性贫血,其又被称为血红蛋白 S 病,其属于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结构异常或者是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病,此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同时还会伴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四肢骨骼以及颅骨的 X 线改变、肢体肿胀以及疼痛等症状;其在临床上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纯合子状态,也就是镰状细胞贫血,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病;第二种是杂合子状态,也就是镰状细胞性状;第三种血红蛋白 S 和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双杂合子状态,主要包括血红蛋白 D 病、血红蛋白 C 病以及 S-β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上常常将人体的血红蛋白浓度的情况代替对红细胞容量的测定,根据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特点,将贫血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以及大细胞性贫血;根据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为增生低下性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包括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根据血红蛋白的浓度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以及极重度贫血;根据贫血进展速度分为慢性贫血、急性贫血。同时将贫血的发病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分为两种,分别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过多性贫血以及失血性贫血。贫血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情况严重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贫血患者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将具体的病因能够确定具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150例贫血患者分别进行骨髓细胞学检验,其中能明确确定病因患者有 128 例( 85.33% ) ,证明骨髓细胞学检验灵敏度相对较高,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的贫血患者采用骨髓细胞学检验诊断的结果相似。根据不同血象及骨髓细胞象能准确诊断贫血原因,以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其中缺铁性贫血在检验过程中髓象出现增生明显活跃,且血清中铁蛋白饱和度明显降低; 巨幼细胞贫血髓象活跃增生,且以红系增生为主; 白血病髓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且原始细胞明显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髓细胞增生明显降低,且全血细胞减少。根据髓象判断溶血性/失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戈谢病则均在 10 例以下,而其中无明显血象及骨髓细胞象患者有 22 例。将 150 例贫血患者根据骨髓细胞学检验结果判断出有明显血象患者 124 例( 82. 67% ) ,对其血红蛋白及白细胞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主要以中轻度贫血患者为主。

综上所述,采用骨髓细胞学检验对贫血症患者病因进行诊断,虽不能确诊所有患者病因,但根据髓象能诊断出不同病因、确诊贫血类型。

参考文献:

[1] 张军能,刘丽雅,陈李好 .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8,17(13):57-58.

[2] 李春艳 . 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2(3):88.

[3] 高景顺,王磊,王松云 . 分析骨髓细胞检查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8,32(5):54,56.

[4] 王广霞,高秀芳 . 贫血病因诊断中骨髓细胞学检验的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4):1823-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