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传染病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临床医学传染病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中的应用

文艺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医院 湖北武汉市 430074

摘 要:考虑目前肠道传染病的现状以及感染几率,临床医学传染病消毒的优势全面体现。传染病消毒可以使用特定的处理手段,对微生物进行处理灭菌,包含致病以及非致病微生物。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且患者的患病几率由卫生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变化而变化。肠道传染病的首要特征为腹泻、腹痛等,儿童、老年人抵抗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受肠道传染病的影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分三大环节,既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人群。肠道传染病也能够通过大便排出,污染水源以及土壤,还可以由蟑螂、苍蝇等媒介传播,具有高传染性。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将借助临床医学消毒措施,改善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源,保障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几率降低。

关键词:传染病消毒;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应用分析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泛指大肠、小肠,作为人体消化道的重要环节,大肠、小肠是分解食物、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若被病原体感染,肠道内部聚集细菌以及毒素将会破坏肠道粘膜组织,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患者的粪便排出病原体,将再次造成感染,诱发传染性疾病。肠道感染细菌主要包含阿米巴原虫、痢疾杆菌等。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肠胃情况,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全身中毒。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在传播途径中,以水传播、食物传播、昆虫传播、接触传播为主。水传播是患者的粪便、呕吐物等排入水源,导致水源受到感染。食物传播则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可能会面临病原体污染的风险。且进餐时,手部接触或容器接触到,也会造成一定的传播几率。接触传播则是通过文具、门把手等公共物品,造成病原体的传播。昆虫传播则是苍蝇、蟑螂等生物,能够起到媒介传播的作用。

临床医学传染病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中影响因素

(一)肠道传染病特点

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疾病,消灭传染源。要及时治疗,患有肠道传染病的人不得从事饮食工作,以免将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污染食物。在医学传染病消毒时,要考虑肠道传染病各自细菌的耐受性,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灭菌剂或热力辐射处理,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对于某些菌类,要考虑对于热力消毒的敏感性以及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肠道病毒通过乙酸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铵盐类对其无效。由此,在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中,就要结合这些特征,保障消毒处理的效果,取得良好的控制[1]

(二)消毒对象特点

在消毒时,要考虑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消毒方法分物品,其最终的效率不同。例如,在控制和预防肠道传染病中,对于油漆光滑的墙面,药液不易停留,应该以擦拭为标准。而对于粗糙的墙面,便于药液停留,可以使用喷洒型保证药液的预防效果。必要时,可以采用熏蒸法,对于布匹、纸张等效果较好。在某些金属表面,必须延长消毒时间。对患者的粪便、痰液消毒,要避免使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凝固蛋白质药物对病原体要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使用高温蒸汽杀菌,不可用于毛皮或人造纤维制品。在消毒场所中,其也要考虑当地的卫生条件,在室内消毒时要保障密闭性[2]。密闭性好,可以使用薰蒸消毒,而密闭性较差的房间,可以适当通过擦拭或喷洒消毒。通风条件良好的房屋,通过换气法进行消毒。而通风换气条件较差的房屋,也可以使用熏蒸法完成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要考虑人口稠密,人口过于密集区域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气体消毒。在接近火源时,要考虑使用的消毒药品是否包含环氧乙烷等易燃物质。

(三)防疫要求特点

结合现有的防疫要求,了解肠道传染病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途径。在严重疫情区域,应结合效率较好的药物以及器械。而对于发病率较少的外围区域,就可以采用简便的消毒方法。传染病房患者集中,因此污染现象严重,消毒工作量较大。必须采用固定设备以及高效的措施,饮水在净化基础上额外煮沸,加额外的氯消毒即可。而对于肠道传染的空气传播,要加强空间隔离,佩戴口罩,肠道传染病患者应使用专门餐具。在防治中,传染病消毒使用消毒剂量、消毒温度、湿度、酸碱度等,考虑化学抗拮物、消毒剂的穿透力以及表面张力,避免使用季铵盐类以及来苏类等一般消毒剂。

临床医学传染病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中的应用

(一)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可以对一般金属器械进行消毒,在控制肠道传染病中,临床医学传染病法可以考虑病毒的病菌芽孢。如煮沸30分钟,加2%的碳酸钠,既可以溶解杀菌,有消毒去污的效果。在使用流动蒸气中,对消毒、温度、湿度进行设置,如湿度保持80%。温度设置为100℃。利用水蒸气的表面凝聚释放热能的原理,消灭病原体。使外层热蒸汽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促进消毒。使用高压灭菌,压力可设置为98.006KPa,温度则为126℃为主。经过15分钟高温灭菌后,就可以有效去除肠道传染病细菌,考虑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及死亡时间。通过辐射消毒,包含非电离辐射以及电离辐射两种。非电离辐射包含紫外线、红外线,而后者则包含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依靠产热杀菌。电离辐射设备较为昂贵,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其磨损率以及电力辐射对人体是否有伤害性。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紫外线,对于控制肠道传染病将紫外线波长设置为2100~3280a,可以有效杀灭肠道传染病细菌,使用方便。

(二)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使用酸类,对于肠道传染病细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通过研究分析,酸类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有杀菌灭活的效果。但酸类有一定的腐蚀性,一般很少用于室内消毒。通过5%的盐酸洗涤器具,即可杀死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源。而使用醇类乙醇75%的浓度,也可以杀灭繁殖型细菌,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肠道病毒的芽孢无明显作用。氯胺-T(chloramine T)为有机氯消毒剂,含有效氯24~26%,性较稳定,密闭保持1年,仅丧失有效氯0.1%。微溶于水(12%),刺激性和腐蚀性较小,作用较次氯酸缓慢。0.2%1小时可杀灭细菌繁殖型,5%2小时可杀灭结核杆菌,杀灭芽胞需10小时以上。各种铵盐可促进其杀菌作用。1~2.5%溶液对肝炎病毒亦有作用。活性液体须用前1~2小时配制,时间过久,杀菌作用降低。二氯异氰尿酸钠(sod.dichlorisocynurate)又名优氯净,为应用较广的有机氯消毒剂,含氯60~64.5%。具有高效、广谱、稳定、溶解度高、毒性低等优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特别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体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夏季是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症状严重,传染性很强,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唐烊阳,王明义,李雪,等. 四川两地居民呼吸道传染病消毒知识掌握现状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9):1-4,8.

[2]王小华. 公共卫生传染病消毒控制的探索浅析[J]. 康颐,2022(14):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