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TAE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急诊TAE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熊诗峰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西  吉安  343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急救治疗中应用急诊血管介入栓塞(TAE)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19年6月-202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40,采用急诊TAE治疗)和观察组(n=40,采用常规外科治疗),对比两组生命体征指标、住院情况、不良结局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率休克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更高,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更短,医疗费用更少,出血性休克、肺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等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急诊TAE治疗可稳定生命体征,缩短康复时间,减轻治疗负担,减少不良结局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血管介入栓塞;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整体创伤较重,且容易合并多部位损坏,治疗难度大,特别是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其会因快速失血、止血难度高、多脏器衰竭等原因致死[1]。对于此类患者,治疗关键在于第一时间控制出血,传统治疗方法为外固定治疗,但其存在出血控制不充分的缺陷[2]。基于此,本研究即提出应用急诊血管介入栓塞(TAE)治疗,并以我院收治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为例开展实验,取得良好效果,有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19年6月-202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7~53岁,平均(39.58±5.5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7例,高处坠落伤7例,挤压伤6例。观察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4~54岁,平均(39.91±5.0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0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5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TAE治疗,具体措施:患者到急诊室后即开展连续监护,快速评估病情并紧急处理,包括呼吸道管理、临时止血、建立循环等。留取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完成床上超声快速评估、拍摄胸部、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评估结果临时包扎。术前予以控制性液体复苏,平均液体输注量晶体为2000ml,血浆600ml,红细胞悬液4U。使用飞利浦FD20平板血管造影机,血管腔内对比剂选择碘海醇。由放射介入科和急诊科医生共同进行TAE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血管穿刺,于健侧腹股沟入路,穿刺股动脉,置入5F Terumo猪尾巴导管,水平造影显示髂内、髂外、骶正中动脉,对比剂总量18ml,注射压力200PSI,流速6ml/s,连续曝光摄影4帧/s。确认出血部位后撤出导管,更换4F Terumo直弯导管,再次到出血部位造影确认直接责任血管,对比剂总量12ml,注射压力200PSI,流速2~4ml/s,连续曝光摄影4帧/s。确认责任血管后,导入微导管,对出血量、出血范围小的血管,使用明胶颗粒、海绵条止血,对于出血量、出血范围大的血管,使用弹簧圈止血。显影检查其他腹主动脉分支,排除其他部位出血。

1.3研究指标

(1)记录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休克指数等生命体征指标。(2)统计两组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医疗费用。(3)统计两组出血性休克、肺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等不良结局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18.0,计数资料(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以“%”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休克指数、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

观察组心率休克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更高(P<0.05),见表1:

1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中心静脉压(cmH2O)

休克指数

观察组

40

105.13±11.20

79.41±8.85

5.14±0.77

1.06±0.09

对照组

40

113.02±10.95

66.37±7.12

3.36±0.85

1.22±0.04

t

-

3.186

7.261

9.816

10.275

P

-

0.002

0.000

0.000

0.000

2.2两组住院情况对比

观察组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医疗费用更少(P<0.05),见表1:

1两组住院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ICU治疗时间(d)

总住院时间(d)

医疗费用(元)

观察组

40

14.29±4.13

35.33±2.39

91 104.82±8 611.72

对照组

40

17.75±4.82

39.70±2.51

108 257.70±9 418.33

t

-

3.448

7.974

8.501

P

-

0.001

0.000

0.000

2.3两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血性休克、肺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等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两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出血性休克

肺栓塞

多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0(0.00%)

0(0.00%)

1(2.50%)

2(5.00%)

3(7.50%)

对照组

40

2(5.00%)

2(5.00%)

3(7.50%)

3(7.50%)

10(25.00%)

x2

-

-

-

-

-

4.501

P

-

-

-

-

-

0.034

3 讨论

骨盆骨折多因高暴力外力作用所致,且患者多为多发伤,合并休克比例高,早期出血控制不佳极容易引发脏器功能衰竭,从而致死[3]。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建议开展多学科诊治,即急诊室-手术室-ICU一体化救治,基于损害控制复苏理念,及时止血,积极预防酸中毒、低体温、创伤性凝血等并发症。急诊TAE具有微创、快速、止血效果优秀等优点,可迅速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治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首选方法[4]

本组结果提示,观察组心率休克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更高,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更短,医疗费用更少,出血性休克、肺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等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更低(P<0.05)。这是因为急诊TAE损伤小,操作简便,可避免开腹手术造成二次应激,且TAE治疗是在腹腔血管造影下进行,可全面了解脏器损伤情况,精确选择责任血管,止血效果优异[5]。另外,TAE治疗重复性强,术后保留导管鞘,若患者再出血可重复介入治疗。

综上所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急诊TAE治疗可稳定生命体征,缩短康复时间,减轻治疗负担,减少不良结局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连欣,王利民,周东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急救处理[J]. 创伤外科杂志,2019,21(1):5-8.

[2]陈明祥,张为民.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血管造影栓塞诊疗进展[J]. 创伤外科杂志,2022,24(1):74-77.

[3]方加虎.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致病因素和早期处理措施[J].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5):321-325.

[4]游建雄,王精兵,赵庆,等. 动脉栓塞联合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出血性休克效果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5):493-497.

尹英超,张瑞鹏,李石伦,等.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指南解读及诊疗现状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30(1):4-6. 基金项目:吉安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222-02684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