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胡宗国

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663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危害严重,涉及范围广,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重视。因此,本研究以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心理危机干预概念,其次对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突发并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群体不明疾病、中毒事件或是其他事件,这种事件不可预测,传播广泛,危害具有普遍性,干预比较复杂,对个体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影响,导致公众出现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除了需要采取常规的救治之外,还需要评估心理健康,面对不同人群所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需要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以降低事件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影响,并保持稳定情绪,积极面对疫情。

1.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共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会产生严重威胁,在处理这些事件时,个体一般难以完全应对,心理平衡受到影响,进而出现心理危机,引发一系列身体症状,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并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可能会出现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反应,若是无法及时干预会导致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持续破坏,有些患者由于心理障碍需要通过酒精或是服用药物缓解,甚至有些患者会有自我伤害表现。心理危机干预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采取的干预处理,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有计划地干预目标群体心理、认知、行为等,当前一般采用的干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治疗、危机事件应急团体晤谈、眼动脱敏以及信息再加工治疗等,甚至可以联合药物共同进行治疗[1]

2.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2.1预防作用

根据研究发现,心理干预对缓解消极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对焦虑抑郁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一般常用心理干预、心理教育这两种措施。有学者从不同维度评估不同心理教育所起到的预防效果得到,成人消极思想会导致抑郁症产生,在两种心理疾病中认知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预防焦虑抑郁情绪,需要改变认知,而对于青少年儿童,则是认为心理教育干预的预防作用难以通过改变思想发挥出来,这类群体干预十分复杂,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2.2干预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心理危机干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患者和家属。我国心理干预研究主要用于自然灾害后,早年用于大地震、火灾事故等灾害后对受难者及其相关人员进行灾后心理干预。实验发现[3],干预后受害者情绪在短期内可以得到安抚,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预防精神异常,帮助人们适应灾后现状。根据现有心理研究发现,疾病流行以及症状认知、隔离要求、后续突发状况、身体难受等因素导致心理发生率提高,甚至会影响疾病康复,也影响了医护人员工作,不利于管控疫情发展,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出逃事件。因此患者接受诊断处理时需要采取有效心理干预。有学者研究得到[2],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应对SARS事件,有学者对SARS患者进行电话咨询、面对面沟通等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身体症状、强迫症、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敌对情绪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主动电话咨询的效率更高,心理医生干预率可以达到92.3%。因此,医护人员和专业心理医生为患者及其相关人员主动提供心理帮助十分必要。

(2)医务人员。根据调查发现[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患者和医护人员均有抑郁表现,其中5%医护人员的焦虑情绪和心理波动幅度比较明显,大部分医护人员会有无法治愈疾病而感到自责,有些医护人员会有退缩、逃避心理,其中临床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最大,特别是年轻护士,一般在事件爆发2周后会有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来自于担心感染、救助困难、不自由、休息不好、家庭平衡不当等方面,多重影响导致医护人员面临的心理压力巨大,出现应激情绪。在这种情绪下,医护人员会产生工作倦怠、失去信心等情绪,有些医护人员会有身体反应,导致心理应激反应进一步加剧,如此循环出现精神崩溃,甚至会有暴力行为等,引发不可逆精神疾病。另外,复杂医疗救治导致大部分医护人员面临的心理和责任冲突压力,导致不良情绪加剧。对此,医护人员需要获得良好的社会关系支持,以便缓解创伤后心理应急反应,保证心理情绪平衡。有学者发现,医院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应急训练、巩固专业技能培训、动员激励等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自行调整心态,迅速适应工作。

(3)普通民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普通民众作为支持,在这一阶段,民众会有阶段性波动表现,之后表现出各种消极行为,例如错误防护、过度防护、集体恐慌、生活无法保障等,进而出现焦虑迷茫情绪,在缓解后会突然面对复工复学而无法积极应对,心理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导致心理痛苦加剧,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情绪尤其不稳定,在防控期间接触网上大量不良信息而发生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甚至会有身体症状表现

[5]。对此,国家教育部门、干预机构、学校以及家长等主体需要联合起来共同解决问题,维护好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做好媒体正确引导,正确认识危机,迅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调整社会关系,并提供公共心理咨询渠道,及时疏导并安抚普通民众。

3.结论

综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普通民众都会产生心理障碍,对此,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员需要积极面对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组织心理援助,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心理危机。

【参考文献】

[1]顾淑芳,刘亚平,赵连惠,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7):3082-3085.

[2]陈华,魏然,伍佳曜,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心理状况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21(12):224-226,230.

[3]秦邦辉,孙艳君,何源.国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及启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116-122.

[4]安静,刘肇瑞,梁红,等.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9):795-800.

[5]Wang Zhifeng,Wang Dongmei. The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five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n public psychology since new century: 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202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