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低剂量扫描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炎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CT低剂量扫描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炎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肖鑫懿1 ,莫麒琪2(通讯作者)

1重庆市松山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0000  2重庆市松山医院口腔科  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研究CT低剂量扫描与AI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炎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700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其中对照组340例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诊断,观察组360例采取低剂量CT扫描,扫描结束后,增加AI辅助诊断系统,使用ASIR迭代重建算法,对获取的影像进行重新构建,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病灶特征与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肺炎图像质量与病灶特征主观评分的对比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39±0.23)mSv,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5.25±1.36)mSv,数据比较后,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检查中,使用CT低剂量扫描、AI诊断系统辅助方案产生的效果明显,不仅能够确保图像质量满意,而且降低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检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肺炎;检测方式;CT低剂量扫描;AI辅助诊断系统

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试行),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患者早期筛查、病情评估与治疗工作[1]。在对新冠病毒患者进行诊疗中,需要多次进行胸部CT扫描,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增加,影响身体健康与治疗安全性。在此背景下,研究科学的肺炎院内诊断方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鉴于此,将80kVp低管电压技术与AI辅助诊断系统应用在临床中。本文对二者结合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为2020年9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700例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核酸检测,确诊为肺炎。所有患者中,男性485例、女性215例,年龄20~80岁,平均值(49.85±3.42)岁,BMI体质量指数20~25。患者本人与家属同意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选择

使用GE Optima CT670对患者胸部进行扫描处理。在具体应用中,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提示患者吸气后屏气,扫描范围自肺尖到膈肌顶部。

观察组:将管电压参数调整到80kVp,自动管电流为50-110mA。将准直宽度调整到40mm,机架旋转速度控制在0.5s/r,螺距为1.375。

对照组:调整管电压参数为120kVp,管电流300mA,准直宽度为40mm,机架旋转速度保持0.5s/r,螺距为0.984.

要求受检人员屏气一次内完成胸部扫描,将扫描时间控制在9~12s。使用ASIR迭代辅助方案,重新构建图形,对参数进行调整,其中层厚、层间距均为5.0mm,图像宽度为1200HU、窗位-700HU。

1.2.2检查结果评价

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利用双盲法对两组患者的CT影像进行主观评分,其中图像质量优良、病灶边缘清晰记录5分;图像质量较好、病灶边缘比较清晰记录4分;图像质量尚可,有轻微噪声记录3分;图像质量不良,有伪影记录2分;图像质量极差,无法满足诊断要求记录1分。

对两组患者接受有效辐射剂量进行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的计算方法如下:,公式中,K为转换因子,参考CT质量标准指南可知,K的取值为0.017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CT影像质量、病灶特征与接受有效辐射剂量。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2软件分析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差异,(±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差异,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BMI与Z轴扫描范围的对比中,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BMI(kg/m2)

Z轴扫描范围/cm

观察组

360

46.48±3.48

23.15±1.33

35.28±2.25

对照组

340

46.33±3.45

23.22±1.37

35.12±2.17

t

-

P

-

2.2两组CT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C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对比中,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比较结果[n(%)]

组别

例数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观察组

360

0

0

173(48.06%)

141(39.17%)

46(12.78%)

对照组

340

0

0

169(49.71%)

133(39.12%)

38(11.18%)

X2

-

0

0

0.191

0.0002

0.425

P

-

0

0

0.662

0.989

0.515

2.3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结果

观察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结果(±s

组别

例数

CTDL/mGy

DLP/(mGy·/cm)

ED/mSv

观察组

360

6.24±1.12

73.15±5.32

1.28±0.25

对照组

340

10.25±1.68

124.19±10.42

6.89±1.19

t

-

37.346

82.277

87.431

P

-

0

0

0

3讨论

CT低剂量扫描是判断肺炎病变性质、病情进展的主要方法。然而,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多次进行CT扫描,造成的辐射较大,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目前,临床多采取降低辐射量的方式对扫描方案进行优化,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等方式,使得扫描造成的损伤最小。为进一步提升CT图像分辨率,也推荐使用大螺旋扫描方案,并利用AI算法进行辅助。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使得患者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下降,大部分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在2.00mSv之内,与常规剂量干预的对照组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确保诊断过程安全可靠。

通常情况下,降低辐射剂量后,CT图像的噪声会增加,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降低管电压的方式,使得辐射量逐渐降低。管电压降低后,促使X射线与患者的光电效应比例增加,在此背景下,组织衰减系数增加。为解决图像噪声问题,在具体研究中,使用了迭代重建算法,对AI辅助诊断系统进行应用。此外,考虑到肺部为含气器官,组织密度的对比度较高,小叶间隔与肺部造影在低剂量CT扫描下均能被很好显示出来[2]。在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AI辅助技术应用价值明显提升,能够实现对肺部病灶的及时准确识别,实现对图像噪声的有效规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T常规剂量扫描中,患者CT图像质量、病灶特征主观评分与CT低剂量扫描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差异不明显(P>0.05)。分析具体原因是AI辅助诊断改善了图像质量,为诊断人员提供有价值数据参考。

综上所述,使用CT低剂量扫描结合AI诊断系统辅助方案对肺炎诊断效果良好,可获得满意的CT图像质量,并且减少患者接受有效辐射的剂量,相关诊断方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雁南,周俊林,刘建莉,等.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高分辨率重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38(04):456-460.

[2]祁冬,姜研,姚传顺,等.单能量技术结合ASIR-V算法在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0,18(05):45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