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康复训练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早期运动康复训练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薛勇

八一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评定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用于下肢骨折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取下肢骨折者100例介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开展单双号随机化方法,50例常规康复方案者为对照组,50例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者为试验组,评定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2组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的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下床行走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试验组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4.00%),P<0.05。结论 下肢骨折者接受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能更好促使其膝关节功能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缩短康复的时间,且并发症几率较低,意义重大。

关键词:早期运动康复训练;下肢骨折;应用价值

下肢骨折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多数同时存在其他损伤。下肢骨折的发生,会对患病者的身心健康水平造成影响。目前,临床主要是采取手术、关节复位等方法来对下肢骨折治疗,同时配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能更好改善预后[1]。本研究主要评定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用于下肢骨折者治疗中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取下肢骨折者100例介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开展单双号随机化方法,50例常规康复方案者为对照组,50例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者为试验组。纳入标准a:经影像学检查疾病确诊者;b: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c:知情同意书签署者。排除标准a:精神/智力障碍者;b:骨骼病变、原发性骨质疏松者;c: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d:神经肌肉病变者;e:激素药物使用者;f:资料不全者。试验组年龄(30.12±3.58)岁,8例为跟骨骨折,10例为踝关节骨折,10例为胫腓骨骨折,10例为髌骨骨折,12例为股骨骨折,男29例,女21例;对照组年龄(29.56±4.02)岁,9例为跟骨骨折,9例为踝关节骨折,11例为胫腓骨骨折,11例为髌骨骨折,10例为股骨骨折,男30例,女20例。基本资料评定2组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方案,嘱咐患病者在术后2周内充分保持卧床休息,强化其健康教育,促使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并对饮食结构调整,避免对辛辣刺激性等的食物摄入。

试验组:予以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即患病者术后3d予以其康复干预,即:

1.2.1 主动运动锻炼

a:肢体与关节固定时,可先进行小腿三头肌、四头肌等肌肉的相关拉伸与收缩练习。未固定的下肢可与患病者肌肉耐受程度相结合,开展抗阻力锻炼。b:关节活动锻炼,以平衡牵引的方式开展下肢关节练习,每个关节进行20次。康复中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对关节造成损伤。c:坐立练习,予以患病者一定的健康教育,不可长时间卧床。鼓励其开展坐立练习,在康复中做好保护措施。若患病者存在差错和失误,需要及时纠正。d:负重练习,于患病者耐受范围内,开展负重练习,可先进行下肢的伸直和抬高,之后向自主行走过渡,每天练习15min。

1.2.2 被动运动练习

按照患病者的骨折周边情况与肌肉损伤状况,予以其针灸和按摩干预,被动运动能对患病者血液循环促进,使得患病者更早康复。同时,在患病者卧床中,需要定时协助其翻身,适当按摩,并需要开展呼吸道清洗干预,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评定2组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AKS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即代表膝关节功能越好)、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0-100分,分值越高即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评分的差异,并对比2组干预后关节活动度、下床行走时间与并发症(骨质疏松、肌腱损伤、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发生情况的差异性。

1.4 数据分析

科学以SPSS 22.0版本软件开展统计学研究,计量资料以“t”计算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²”核实以(%)表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

干预后2组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的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S)

组别

例数(n)

膝关节功能评分(分)

髋关节功能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组

50

53.68±7.54

80.10±4.29

50.47±6.34

80.46±5.22

对照组

50

54.15±6.33

73.62±5.77

49.86±7.36

73.20±4.97

t值

--

0.338

6.373

0.444

7.122

P值

--

0.736

0.001

0.658

0.001

2.2 关节活动度、下床行走时间

试验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下床行走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关节活动度、下床行走时间(±S)

组别

例数(n)

关节活动度

(°)

下床行走时间

(h)

试验组

50

114.61±7.98

29.53±2.51

对照组

50

85.50±8.44

151.46±13.98

t值

--

17.721

60.701

P值

--

0.001

0.001

2.3 并发症

并发症比较显示试验组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4.00%),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n(%)]

组别

例数(n)

骨质疏松

肌腱损伤

内固定松动

骨折移位

总计

试验组

50

2(4.00)

1(2.00)

1(2.00)

0(0.00)

4(8.00)

对照组

50

4(8.00)

3(6.00)

3(6.00)

2(4.00)

12(24.00)

X2

--

--

--

--

--

4.762

P值

--

--

--

--

--

0.029

3讨论

患病者下肢骨折的发生会对其肢体功能造成影响,引发肌肉软组织损伤,降低正常生活质量。内外固定是下肢骨折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长时间钢板固定的挤压,会严重损伤骨折断面,使得下肢对关节活动度降低[2]。常规康复干预是以卧床休息为主,但经研究显示,骨折者在手术时若长时间保持卧床休息状态,则易引发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情况,影响肌腱损伤恢复的速度,因此,选择更加有效的方案来促使患病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干预后2组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干预后的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下床行走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比较显示试验组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4.00%),P<0.05。评定结果显示早期运动康复训练的开展,能促使患病者关节功能与活动度的改善,缩短康复的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控制。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的开展,能积极对骨质疏松等并发症预防和控制,保证患病者骨内矿物质充分的吸收,避免发生流失的状况。且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能有效锻炼患病者的下肢肌肉,提高肌肉对骨的相关牵引力,使得骨更好的发育和生长,减少再骨折的几率,缩短康复的时间[3]

综上所述,开展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用于下肢骨折者中的价值相对较高,可降低患病者的术后康复时间与并发症几率,更好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与膝关节功能,意义重大,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乔姗姗,张龑,曹倩. 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模式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1):111-112.

[2] 王刚,刘宏建,李振伟,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渐进抗阻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4(4):615-618.

[3] 严文,崔淑仪,慕容嘉颖,等. 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干预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21,41(4):387-39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