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数学阅读方法        在“双减”中提质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改变数学阅读方法        在“双减”中提质增效

耿会娜 ,李会玲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开源路小学

摘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必备素养和能力,对于数学而言同样重要,可以说阅读在数学教学中是贯穿始终的,无论是运算、是概念、还是应用题以及例题等,都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十分关键的因素。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必备素养和能力,对于数学而言同样重要,可以说阅读在数学教学中是贯穿始终的,无论是运算、是概念、还是应用题以及例题等,都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数学的主观题越来越多,即便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但是因为阅读能力的问题,阅读不仔细就出现“理所当然式”的错误,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十分关键的因素。那么,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更新认识,体会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则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就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数学阅读和一般阅读一样,是对文字语言、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材料感知、理解和记忆的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又由于数学里的方程式、图形等语言的符号化和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具有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这些内容同样需要经过认真阅读才能理解,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学会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思维的基础。这些内容同样需要经过认真阅读才能理解,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学会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思维的基础。很多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数学教学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二、在数学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疑”。学生的探究活动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敢于疑、善于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体现。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或富有探索意识的悬念,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诱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为了使学生积极、有效地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创设一些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意识的悬念等,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了阅读教材的能力,产生了阅读教材的兴趣,唤起了求知欲望,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三、在阅读学习中,加强阅读指导

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个圆。画好后讨论:①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②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脚?它是怎样移动的?③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从而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一)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二)教材中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的阅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这些内容语言精炼、准确、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通过哪些策略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看到的内容的理解,可以要求默读或出声朗读,把自认为关键的词、句子用笔勾画出来,重点理解。然后让学生讲解这些关键字、词、句子的含义,并进行强化训练。例如,教学“分数”这个概念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读,找出关注自认为关键的字或词,并试着把所读懂的意思讲出来,重点讲解“什么是单1?”怎么分?”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意义。(三)计算题的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在计算过程中教师们感到最头疼的是学生正确率低,速度慢。找其原因,学生对题不熟悉,没有具体弄清运算顺序,没有认真追运用计算法则,更重要的是没有去阅读中间过程,特别是多步的混合运算。反过来列式计算学生也就搞不懂先算什么,该不该添括号。恰当的阅读计算过对于理解记忆,巩固已学知识也很必要。(四)图形题阅读,看图题在小学各册教材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对于课本上情境插图、实物图、示意图、表格图、线段图、几何图等,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懂图或说不清图意。这部分内容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看图,如何理解图中一些关系,如何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才能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并学会从多角度、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图意。

总之,把阅读引进数学学习,让学生多读课本,多看课外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但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入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对不同的阅读素材,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阅读技能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激发数学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学自悟自得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方法的实践研究 》的研究报告。课题编号:JCJYC220404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