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政治复习备考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浅谈高三政治复习备考之我见

段园媛

嵩明县实验中学

高三,于学生而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段,是决定自己命运、实现自身梦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教师来说,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和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双赢?教师必须当好领路人,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科学地组织备考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后,就可谓已经进入了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备考。由于忙于应对水平考试,之前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是夹生饭,可高考复习的时间仍是有限的,必须提高效率、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这几年实践下来,基本上也只能组织和落实两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必须到位,这一阶段是整个备考复习的重点,所占用的时间最多,切忌求快,应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较好把握为目标,力求考点全面覆盖,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第二轮复习是综合提高阶段,主要做法是搞好知识专题复习和热点专题的复习(对热点的处理,应从复习开始就与时俱进的加以渗透),加强针对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题的能力。教师除了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外,还应科学地组织备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有关活动,让学生也同样的心中有数。

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构建知识体系,根据高考所要求的四个必修模块,对照考纲和教材目录,熟悉每一模块的单元标题、单元下的课题和每一课下的框题,列出具体单元知识要点和关键词,对宏观体系和微观具体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全面复习考点,这会对今后较好的解答主观性试题,准确锁定设问中考查的具体知识,为增强答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以及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过一段时间后,不时的对自己整理的知识进行浏览、回顾,以便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遗忘”做斗争。最好能达到对着单元知识的目录,说出相关的主干知识。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近几年的高考政治命题仍然立足于考查基础知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运用。扎实的学科知识,这是复习备考的基础和根本。尽管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但是我认为学科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提高是以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作根基,那么,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和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书为本,回归教材,精心指导学生学会按考点进行知识整理,形成关于每个考点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把握每一个考点及其与其他考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使用的政治术语要完整和规范。

在多次的阅卷和教研活动交流中,我们都会发现少数学生主观题得分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学科理论做支撑,仅只是简单抄袭材料或是口语、口水话的表述。所以,要夯实知识基础必须做到:

    1.靠课本。对课本上的要点,要反反复复地看。第一遍,详细看,把书上的例子、谚语、格言“一网打尽”(包括综合探究部分),要分析其体现的道理并与课本进行对比,形成正确的、较全面的认识。第二遍,有选择地看,有分类地去理解和强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组织答案和准确表述的能力。

     2.抓主干。教材内容庞杂,并不需要在每一个知识点上下工夫,要学习和探索事半功倍的方法。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自己做题总结归纳的经验,抓住高频考点、课本重点和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复习,把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  

3.构体系。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打破单元、课的局限,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运用宏观知识体系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和准确作答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加强审题和答题的指导

学生时间和精力都比较有限,政治学科的复习备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搞题海战术。教师要力争做到老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做题宜精选,选题首先要注意突出主干知识、高频考点、知识的易错易混点;其次要涉及到看似简单而学生不易作答的角度以及可能成为学生“死穴”的问题;再次,把历年的高考题和依托时政热点所反映出来的信息题结合起来,根据高考的题量和时间要求,课堂训练限时定量,在有效的训练和强化中提高学生成绩,增强学生信心,从而能够收获到喜悦的成果。

审准题,是答好题的又一个要素。经验告诉我们,审题一定要注意“慢审快答”,宁可多花点时间审题,搞清楚要求,按要求作答才能提高得分率。

关于选择题基本要求是:一审题干,对题目中的材料认真阅读,明确其意;二审设问,明确要求运用什么原理,从哪个角度,判断和辨别什么问题;三审题肢,凡是题肢本身表述不正确的,特别是对一些字、词的使用不准确的,即可用排除法排;同时,联系题干的内容和设问要求审题肢,准确排除干扰项,而且要学会用“生活常识”做题。

关于主观题学生应学会:① “细分设问”。看清楚依据材料几、试题考查的范围是哪个必修模块、模块下面的切入口属于哪一类(宏观、中观或微观切入)、主体是谁(国家、企业、消费者、党、政府等)、对象是什么、要求作答的角度(是要求回答意义、作用还是措施;从哲学角度是要求回答原理还是方法论)等,这样才能避免答非所问造成严重失分。

②要学会分析材料。不管是文字型、数字型、图表型还是混合型材料它都隐含了答题的要点和指向。学生必需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和提示性语言。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了。特别是图表型材料分析题应该在分析时抓住图表的标题、图表中具体数据的变化(纵向看成绩,横向找差距)和图表下的注释(“注”中的信息,一定是答案的要点之一),否则很难答对、答全题目的要点。

四、考前的调整和指导

1.越临近高考就越感觉学生对自我空间的渴求,故临近高考的每一次课,教师更应重视插缺补漏、精讲巧练,多留些时间让学生回味、整理知识、质疑。

2.良好的心态对决胜高考非常重要,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考前和考场恐惧心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把考场看成展示自我的平台,把考试看成发挥才能的机会,把放松看成高考成功的保证。告诉学生进入考场如何面对试卷、面对难题和生题等,保证沉稳应战,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能。

3. 回答主观题的注意事项:①在认真审题的前提下,组织答案要回归教材,以教材理论作依据;要结合材料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要根据具体问题,有选择性的使用时政语言为答案增分;②注意答案表述规范化——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③看分值作答,把主要的得分点放在前面;基础知识、原理、关键词要完整、准确,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总之,高考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作,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刻苦钻研,努力拼搏,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好成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