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1

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研究

刘晓奇

(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血液临检室是放置待检验血液样本的地方,血液临检室通常担任医院内的血常规等血液检验项目工作,在血液临检室中引进时间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检验待检血液样本的各项数值是否合格,有效地体现血液临检室中的血液样本室间检验能力,从而帮助患者分析病情趋势,对于改善医院的医疗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室间质量评估又称室间能力验证,是提高室间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是评价实验室检验质量的重要方法。在临床检验室的检验质量中,室间质量评估不仅可以用于实验室的定量分析,也可以用于实验室的定性分析。使用室间质量评估不仅是对结果进行调查,而且是对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监测,将误差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室间质量评估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评价实验室是否有能力执行其所从事的检测工作。由组织室间质量评估的权威机构进行评估;其次,作为实验室的外部措施,补充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三是对权威机构实验室现场检查的补充;最后,增加患者和临床医生对实验室能力的信任,对于实验室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仪器质量评价。血液临检室室内的仪器质量是决定血液研究质量的主要因素,仪器如果本身存在使用过多或者零件老化等问题,会影响验血结果,导致验血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误诊、错诊等现象的出现,不仅无法改善患者的病情,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对于血液临检室的工作持怀疑态度;其次,是血液临检室的试剂质量评价。用于血液临检的试剂在存放、运输以及保存等方面,一旦出现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血液检验的结果及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对于患者的血压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最后,是血液临检室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评价。血液临检室工作人员如果出现操作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会导致血液临床实验室的血液检测结果不准确。针对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医务人员要继续加强实验室间质控工作,持之以恒的对于室间质量评价进行研究,积累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血液临检室的血液检验质量水平。

对于血液临检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研究时,需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责任明确,确保血液临检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的质量;其次,有血液临检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的文件化程序;最后,执行血液临检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并提供评价记录,以及有效利用血液临检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必要时应提供纠正资料。在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的仪器质量评价方面,医院需要为血液临检室的各个仪器设备制定科学全面的仪器维护保养方案,定期对于血液临检室的仪器进行校准,并加强低于血液临检室中相关仪器的巡检力度,确保血液临检室中的仪器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同时,定期邀请仪器专业人员对于血液临检室室内的仪器进行检修,并且按规定定标,淘汰工作性能较为落后的仪器设备。定期对血液临检室中的所有仪器进行维护和状态维护。如果发现仪器存在电压不稳定、光源老化等问题,要及时修复问题,做好日常维护,确保血检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制定血液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维护档案,确保血液临检室仪器维护保养工作的有效性。

在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的试剂质量评价方面,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对于血液临检室中的试剂进行检验,淘汰敏感度低、不符合相关工作要求的试剂,引进敏感度较高、较为先进的工作试剂,同时制定完善的血液临检室试剂的实际运输、储存、使用方法制度和流程,并定期不定期对血液实验室的试剂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血液实验室的试剂质量合格。

在血液临检室室间质量评价的工作人员质量评价方面,一方面,需要加强血液临检室的质量控制知识教育,增强血液临检室全体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并且制定科学完善的血液临检室工作人员质量评价方法体系,将血液临检室工作人员的质控工作落实到临床检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加强检验前、中、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血液的管控临床检验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教育,重视业务骨干的培养,制定不同级别血液检验人员的培训方案,提高全体化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活动,使血液临检室全体检验人员认识到检测结果对患者救治的重要性,增强血液临检室检验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综上所述,对于血液临检室的室间质量评价进行研究,有助于血液临检室认识到其在室间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于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及创新,不断提高血液临检室的室间质量评价水平,将血液临检室的各类工作误差降至最低,确保血液临检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各医院必须对于血液临检室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引起重视,及时发现血液临检室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对应的整改调整方案,进一步提升血液临检室的工作质量,改善医院的医疗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