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实践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实践路径探析

王健伟

天津市安定医院  300222

摘要:在我国新冠肺炎的背景之下,医务社会工作也面临着对应的发展契机,在近两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我国医务社工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其专业性和独特性也为我国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实际上医务社工在我国医疗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对应的发展参考,这也就意味着在实际的医务社会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有待整改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实践路径的有效创新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积极帮助。

关键词:疫情防控;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对策

引言:医务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协助病患解决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非医疗问题,并配合相关主治医师提升实际治疗成效,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坚实便利条件,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医务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作用最大化。但是随着近两年新冠疫情防控的不断落实,以往的医务社会工作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此就需要相关领域工作者针对实际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创新整改。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的不足

(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手段较为落后
   从实际的防控工作效果来看,现阶段我国医务社工使用专业手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论较少,使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手段进行智能管理的方法不足。在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爆发时期,医务社工不但要帮助患者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还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既要重视病毒发展趋势,也要重视患者的想法,及时向医疗机构领导传递患者需求,解决患者的问题。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医务社工的专业能力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很难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1]

(二)人手不足导致工作负担重

在近两年进行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能够看出,阻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就是“医务社工人员数量的不足”,与港澳台地区相比,大陆区域内部的社工数量过少。与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不同,医务社工属于一类医护领域的新兴职位,在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如何将“医务社工”发挥其作用最大化,也成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最值得思考与关注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报告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医院机构为了有效地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也开始成立了相关的医务社工部门,并将其用于“病患心理疏导”和“社会服务”等相关业务,但是现阶段我国医务社工人员的数量,还是无法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由于人手的不足,以至于现阶段我国部分医务社工不仅要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还要加入对应的应急事件培训等相关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医务社工造成了严重的工作压力。对此,相关领域工作者就要提升对于“增设医务社工数量”的重视,为我国现有的医务社工减缓相应的工作负荷。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医务社工的专业能力

“医务社工”与常规的医护人员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特点,而在当今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视域下,对我国医务社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的工作技巧,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应急操作与综合知识。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促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效性发展,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就要重点找寻科学性、合理性的手段,提升我国医务社工的专业能力,对此可从下述几点角度入手:

首先,可以对现有的医务社工进行“医疗知识”培训,使其能够明确所对应科室相关的医疗知识内容,通过对于专业医疗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拓宽医务社工的医疗素养,同时还能够使得病患加深对其的信任,进而为后续的治疗工作提供积极便利条件。其次,要重点锻炼医务社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在进行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医务社工要积极发挥其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志愿者进行有效专业教学,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基础[2]

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体系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要整合各政府机构、医院、专家、社区、公众和相关利益方的资源,让各方参与抗击疫情,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同时,要提高应急响应的充分性和及时性,建立共同资源协调的制度,建立战时管理制度,统一管理与有效权力相结合,鼓励有关单位按照规定开展应急管理。其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协调好综合管理和物业管理的关系,并切实发挥综合管控系统的管理功能。此外,在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中,要注重认识规律性,形成经验共享制度,并将先例、成功经验共享作为重要途径,给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带来了新思路、新模式,这也是医务社会工作有效健康发展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3]

)实现社区与医疗机构的有效联动

为了保证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能够实效性发展,医务社工就要明确自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角色,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将社会与医院进行有效衔接,可以推动医院走入社区,为我国人民群众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心理服务和健康服务。同时医务社工在进行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对居民进行积极的“疾病预防战略”宣传,为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知识进行宣讲,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为我国居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将“社区看小病、医院看大病”的政策有效落实,这样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对应的便捷,同时也促进了社区与医院的有效联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体现出了很多医务社会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从中吸取经验,从实际情况和专业角度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方案与应急措施。同时,要重点提升我国医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对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统筹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而在日后为人民提供更加贴心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崖春露,周玉燕,陈飞.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实践路径探析[J].经济师,2022(10):28-29+33.

[2]童峰,拜争刚.医务社会工作协同防控公共卫生事件的循证实践模式[J].社会建设,2022,9(03):53-63.

[3]吴文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1):219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