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韩红梅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1例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性颅内胶质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粒子活度为0.4-0.6mCi,间距为0.5cm,共植入粒子10-3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剂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结果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1、3和6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48.4%、67.7%和80.6%。全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其中1-2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26个月,3-4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11个月;全组1年生存率为67.7%(21/31),其中1-2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83.3%(15/18),3-4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46.2%(6/13)。并发症包括针道少量出血4例,局部脑坏死5例。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和疗效肯定等优点。

[关键词]碘125粒子;CT引导;复发性;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最难控制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脑胶质瘤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治疗后仍易复发,约95%的患者5年内出现局部和单一病灶复发。复发性脑胶质瘤预后很差,如不进行治疗平均生存期为(3.2±1.6)个月。本文旨在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治疗探索新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31例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性颅内胶质瘤患者,接受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51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按WHO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1-2级胶质瘤18例,3-4级胶质瘤13例。均有影像学资料,术前行MRI检查。病例选择符合下列条件:KPS评分>70;肿瘤为单发,直径<6cm;无室管膜下和脑膜转移;肿瘤不累及间脑和基底神经节结构。

1.2 方法

1.2.1 TPS的应用

术前1周行CT扫描(层厚5mm),对CT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肿瘤大小、形态、位置、与脑内大血管的关系,为选定穿刺点设计进针路线和方向做充分准备。通过胶片扫描法将图像传送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订粒子植入计划,确定肿瘤靶区剂量,粒子数量和粒子空间排列。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得出肿瘤和危及器官的实际接受剂量。根据治疗计划订购粒子。粒子种植结束后即刻行CT扫描,层厚与术前计划一致,行术后质量验证,必要时补种粒子。

1.2.2 CT引导下定位方法

选取适当体位,扫描前用自制栅格贴于进针大体位置,定位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麻,钻孔。为防止筋膜撕裂,可先垂直颅骨方向钻孔,待颅骨上形成小孔,钻头不易滑动时,重新调整角度钻透颅骨内外板即可。

1.2.3植入过程

选取适当体位,根据病灶的位置,兼顾最近距离、最佳层面、无重要结构(如脑内大血管、静脉窦、脑重要功能区、脑室系统等),在CT引导分步进针,将18G穿刺针进至靶点,按照巴黎原则(放射源呈直线排列,相互平行且距离相等),以0.5cm间隔125I粒子植入到瘤体内,即刻CT扫描观察,再退针至肿瘤边缘,调整角度后再次进针,同法逐颗释放粒子。共植入125I粒子10-35颗。

1.2.4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抗炎、脱水、激素、止血治疗3-5d。所有患者均完成125I粒子植入,3例行2次粒子植入,5例补充外照射,外照射的分次量为2.0Gy,总剂量DT40-50Gy。术后1、3、6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瘤体大小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为靶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为靶病灶直径比基线水平减少至少30%;疾病进展(PD)为靶病灶直径增加至少20%;疾病稳定(,SD)为靶病灶减少的程度没达到PR,增加的程度也没达到PD水平,介于两者之间。有效率(RR)为(CR+PR)率。截止到2022年9月,随访时间12-43个月,中位随访26个月,随访率100%。

2 结果

2.1近期疗效率

随访1个月31例,其中CR0例,PR15例,SD12例,PD4例,有效率为48.4%(15/31)。随访3个月31例,其中CR0例,PR21例,SD7例,PD3例,有效率为67.7%(21/31)。随访6个月30例,其中CR2例,PR23例,SD4例,PD2例,有效率为80.6%(25/31)。

2.2生存情况

全组中位生存期16月,其中1-2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26月,3-4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11个月;全组1年生存率为67.7%(21/31),其中1-2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83.3%(15/18),3-4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46.2%(6/13)。

2.3转移及并发症

治疗后复查新发生室管膜转移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6例局部边缘复发,其中3例再次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治疗后针道小量出血4例,局部脑坏死5例,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

3讨论

本研究中31例复发性脑胶质瘤125I粒子植入,全组1年生存率为67.7%(21/31),其中1-2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83.3%(15/18),3-4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46.1%(6/13),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31例患者全部在CT引导下进行,因为术前制定处方剂量后,必须确立预计粒子用量(放射性总活度)、粒子个数、最佳分布,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TPS的应用不可缺少。另外,粒子治疗由于受脑组织解剖结构、粒子植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粒子植入位置、数目与术前计划不吻合,因此术后质量验证很有必要,如发现术后肿瘤实际接受的照射剂量低于术前计划,应及时补种粒子。粒子植入时,应根据病灶的位置,兼顾最近距离、最佳层面、无重要结构,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尤其应该指出的是,根据我们的观察,出现针道出血的概率与脑组织被穿破的次数基本一致,因此,穿刺时,要尽量减少穿刺次数。组织间植125I放射粒子不同于活检穿刺,要求所释放粒子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因此,穿刺针的角度调整非常必要。我们的体会是,第1角度释放完毕后,只要退针至病灶边缘,即可轻轻变换角度重新穿进病灶。粒子释放后退针不宜过快,以免负压吸引导致粒子位移。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是安全的,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以下几种:针道小量出血,局部脑坏死等,无脑疝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针道出血后应及时给予止血等内科保守治疗,并密切随诊观察,一般2-3周血肿可完全吸收。局部脑坏死主要发生于病灶局部,因此并未造成明显临床症状,应避免正常脑组织内植入粒子,以免发生正常脑组织的坏死。

总之,CT引导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疗效确切等优点,为复发性脑胶质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秀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四脑室区脑肿瘤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8.

[2]陈恩立,张宏涛,等.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肿瘤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0(02).

[3]郭宗通,柳明,等.磁共振引导125I粒子植入挽救性治疗恶性脑胶质瘤1年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09).

注:本文系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技术攻关项目《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