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远期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远期并发症的影响

陈明珠

哈医大四院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远期脑卒中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CABG治疗,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LVEF显著升高、LVEDD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CPB下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快术后恢复等,较CPB下CABG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轻。另一方面,非体外循环CABG可有效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疗效;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118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6.49±6.3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7.11±5.95)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CABG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采用芬太尼与异氟醚吸入复合麻醉,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严格把控室内温湿度,维持患者体温,通过相关仪器对患者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等进行监测。通过不接触技术监测患者各个动脉血流情况,适当给予钙离子拮抗剂,避免术中、术后发生桥血管痉挛等不良情况。给予患者全身肝素化(1mg/kg),激活凝血时间控制在300s。对患者心包进行纵切,并维持悬吊状态。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将患者心率控制在50~60次/min,通过心脏稳定系统固定吻合靶血管,并通过冠状动脉腔内分流器维持待吻合靶血管的血流通畅。对移植血管与远端靶血管进行吻合时,选择7~0prolene缝线,采用连续缝合的方式,缝合完毕后将分流器取出。对移植血管行近端吻合时,先在主动脉上作4.5mm孔,选择5~0prolene缝线进行连续吻合。若患者左室下壁、侧壁、侧后壁的显示难度较大,可通过深部心包牵引线、悬吊技术进行处理,引导患者将体位转变为头低脚高位,适当向右倾斜,从而简化吻合操作。在对心底部血管进行吻合时,若出现血压异常下降等不良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予升压药物,至少将动脉收缩压控制在100mmHg。右冠状动脉切开时,可能会对房室结血供造成一定的影响,及时予提高心率药物,例如β-受体兴奋剂。近端吻合时,需先夹取主动脉,此时应当将动脉收缩压控制在80~90mmHg。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CABG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体位均与观察组一致,于胸口中央切开。行全身肝素化处理,激活凝血时间250~300s。使冠状动脉分支完全显露,靶血管固定,心脏跳动状态下行体外循环CABG手术。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h、术后24h血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包括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Elecsys2010电化学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cTnI水平,采用OLYMPUSAU27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水平。(4)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心功能对比

观察组术后心功能指标LVEF(51.13±6.49)、LVEDD(50.92±6.18)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49.89±5.85)、LVEDD(49.92±6.55)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显著升高、LVEDD显著降低(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1.69)较对照组(13.56)脑卒中发生率低87.54%、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30.51)低72.24%、观察组(5.08)较对照组(22.03)急性肾衰竭低76.94%、肺部感染较对照组(18.64)低90.93%、呼吸衰竭较对照组(16.95)低80.00%。表明非CPB下CABG治疗CH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PB下CABG治疗CHD患者(P<0.05)。

3讨论

据报道,一些心肌梗死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或血管内干预后,身体指数值仍有较大波动,病情无法稳定。心脏供血不足的客观证据仍然非常明显,狭窄和患病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此时,临床医学通常建议患者使用普通外科手术来改变心脏供氧不足的问题。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CCABG在体外维持循环系统以满足毛细血管的要求,产生超低温条件并停止心血管系统后进行手术。虽然效果明显,但手术对身体造成的应激状态相对较大,且会因创设体外循环、置管等侵入性实际操作的刺激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在影响预后的前提下加重其诊疗。此外,据报道,心梗患者在调查手术条件时发现,弥漫性呼吸系统疾病、肾衰竭和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合接受CCABG治疗,其基本症状也会增加手术风险。随着普通外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大力推广,CCABG手术程序被作为改进的载体,并明确建议使用OPCAB进行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与乳房中的小切口、肩胛骨伤口的中部配合,以创造非体外循环等手术方法。该手术不是创建体外循环和取消停搏液注射过程,而是根据将心跳保持在室温的条件进行,它可以进一步降低体外循环创建引起的身体应激状态,防止患者的心肌功能再灌注损伤,这符合当今临床医学倡导的微创手术的核心理念。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前提下,对围手术期控制疾病发生概率、减少手术期间的血流有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分析,对于本科学研究中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CCABG和OPCAB相比,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血流、24小时引流流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证实OPCAB具有更好的疗效。根据简化的手术程序,OPCAB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微创手术的优点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加速术后身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治疗成本,术后安全系数更高。

结论

综上所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减少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天数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蛋白心肌损伤指数水平。实际效果优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参考文献:

[1]米怀雪,张培喜,张申.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口服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2020,60(10):63-66.

[2]陈曦,郑辉,谢波,等.三种风险度评分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预测中的应用和比较[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3):231-236.

[3]王丽丽,常冰梅,张文颉.FloTrac/Vigileo系统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0):1677-1680.

[4]金文杰,李修远,郝瑞.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脏器损伤及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6):712-715.

[5]李连镇,梅举,何毅,等.肺动脉导管与经胸心脏超声测量非体外循环冠搭桥术后心排量的对比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5):40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