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觉与时代担当---聂鹤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历史自觉与时代担当---聂鹤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研究[*]

杨严严 ,徐中圆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阜阳236300

摘要: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的政党。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赢得胜利的精神武器。积极研究和挖掘聂鹤亭将军的英勇事迹,探究其为中国革命奉献一生背后的精神动因,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也是搞好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最生动和最鲜活的实例。

关键词:红色文化;聂鹤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建党精神

时代是用来表达时空范围的概念,是时期的集合体,时代既可以用来指称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也可用来表达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时代节点上赋予了那个时代青年做出一些别样的抉择。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历史[1]回望中国近代以来的风雨岁月,正是涌现出诸如聂鹤亭将军这样一代代为民请命的共产党员激荡起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书写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史篇。崇尚英雄,方能产生英雄。聂鹤亭作为阜阳唯一的开国中将,研究挖掘在历史的关键之际然走上革命道路,历经艰难仍然不移志向,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为中国革命建设奋斗的一生,重温英雄的伟大诗篇可以使我们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初心告慰先烈,不负他们的重托。

一、研究现状

学界对于聂鹤亭将军的相关研究包括一些学者在研究别的红色革命人物中略为提到关于聂鹤亭将军的一些事迹研究。从研究的地域来看研究集中在聂鹤亭将军在革命年代辗转经过的战斗地方(如河北省、辽宁省)和革命胜利后工作所在一些军事院校的学者和当地党史办同志的一些研究。而聂将军家乡对其研究则不多,仅有学者姜从山、刘兰芳等学者在《江淮文史》中以时间为线索从与命运抗争的少年、学生运动的闯将、参加吴山庙起义、南昌、广州起义、参加长征、抗战时期战斗在晋察冀边区、在解放战争的岁月里,为组建装甲兵呕心沥血等方面介绍了聂将军不平凡的红色往事,高度赞扬了他为山河撒热血的爱国情怀,时代变迁、初心不改的政治品质,为民本色的宗旨意识,勇闯荆棘路的奉献精神。[2]河北省廊坊市陆军弹学院的任家绪在《党史纵览》上发表了《南昌起义中的安徽籍将领》一文介绍南昌起义中升起的几位安徽籍将星,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聂鹤亭将军在南昌起义中的英勇表现,为我们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无畏生死的光辉形象。[3]魏凤霞在将帅传奇栏目称赞聂鹤亭将军是求知新学、学运领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参加南昌起义和两度广州起义,在长征期间万里跋涉,成为开路先锋。[4]魏凤霞侧重于聂将军的前半生研究,对于其后面人生经历研究则不是很多。作家铁流以传记文学的形式讲述了聂鹤亭将军的革命事迹。梅蓝心则选取了长征这一历史阶段以文学艺术的形式阐述了聂鹤亭将军在长征中的英勇表现,这种表现方式使得聂将军的事迹更为生动传奇。[5]

二、聂鹤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遵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思考原则去分析聂将军革命理想信念的形成逻辑,去透视聂将军革命理想信念形成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与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直视、认清其革命理想信念形成的现实依据、时代特性

(1)聂鹤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形成的历史逻辑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时代之问接续绵延。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历史的变革都是基于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理想信念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聂鹤亭将军理想信念确立的过程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

20世纪初中国的落后、西方的入侵、青年的觉醒,这三重因素的结构性内在张力决定了聂鹤亭将军走上革命的必然性,就是理想信念回应了时代的召唤,顺应了那个时代主题的诠释与回响。生于1905年的聂鹤亭正处山河破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出生时的他家境尚还能勉强度日,家里尚有薄田30亩,7岁时家庭发生了变故,父母亲和二姐都染上了鸦片瘾而无力操持耕作,家里被迫将土地变卖家境由此衰落,年仅12岁的聂鹤亭辍学归田。家庭巨大变迁使得他备受打击,他深深痛恨鸦片给他的家庭带来的不幸,痛恨外敌入侵,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少年聂鹤亭心中萌发,性格要强的他愈加发奋读书。常吟诵着天生吾材必有用等诗句自勉,与命运作顽强的抗争。旧中国复杂的社会处境使得广大的人民轮番遭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欺压、帝国主义的蹂躏、官僚资本的压榨,人民生活苦难深重。人民要解放、国家要复兴,成为那个时代包括聂鹤亭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最深沉的呐喊。1921年秋考取了安庆皖江专科师范学校的聂鹤亭,迎来了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时代诉求与时代需要,促进了其思想的转变。正是暮霭沉沉、不见前路的旧中国让聂鹤亭选择了与其决裂,要冲出牢笼、摆脱压迫,除旧布新、重整山河。可以说聂鹤亭将军的个人命运与中国命运的一体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伟大复兴真实历史的写照。

(2)聂鹤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形成的理论逻辑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犹如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使得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革命的思想武器。理想信念是信仰的力量,聂鹤亭将军在革命战争的各个阶段展现出的无私无畏、视死如归本色和风采,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不久他考取安庆皖江专科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聚集了众多爱国进步人士,聂鹤亭在进步师生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他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革命理论和进步书刊。《新青年》《评议报》高语罕著的控诉列强宰割中国领土的《青岛茹痛记》《共产主义ABC》。他均有涉猎研读,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这些书刊使他眼界大开,他还经常和一批热血青年如许继慎、郑鼎,江完白等谈古论今,研究新思想,探索人生道路。许继慎影响下聂鹤亭追求真理,要求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理想信念是真理的力量。是对真理的追求、坚信与运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影响之下,他将学习、宣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社会矛盾与民族危机的重要行动,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导向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从迷茫走向成熟、从自在自发走向自信自觉,马克思主义真理给了其理想信念在握的自信,胸中有主义、信念因其而执着。聂鹤亭成最终成为具有无产阶级纯洁性、先进性特征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具备了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最广泛性代表的品格。无数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后并为之倾倒、细照笃行、信仰终生,显示出真理和理想的崇高性。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马克思主义给聂鹤亭及其中国知识青年极大的启迪,他们回过头来,认真研读早已传入中国,但并未被关注的马克思主义,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力量,于是从科学民主与传统文化的抽象缠斗中摆脱出来,一头扎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从此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大地上最鲜艳的理论旗帜,成为中国解决一切重大问题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3)聂鹤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形成的实践逻辑

生存过程总是对现实的超然,但人的生存又受周围环境的制约,处于社会要求和个体需求的对立统一之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的确立与持续践行源于旧中国广大人民的苦难、孕育于文化传统中精神的历史积淀、立于精神的催化、成就于对理想信念的奋斗拼搏。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胀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7]1921年5月安徽凤阳税关监督倪道烺、安徽军务帮办兼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为扩充军费,强迫省议会削减本已决定增加的教育经费引起了安庆各校师生的公愤,数千名学生一齐前往省议会示威。聂鹤亭也参加了这次示威,面对手无寸铁的师生军警们用棍棒和刺刀对付学生,50多人在这次示威中被打成重伤,姜高琦、周肇基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安徽六二惨案。惨案发生后,在全国舆论的谴责声讨下,安徽省当局不得不将年度教育经费由92万元增加至150万元,对伤亡学生也给予了抚恤。但下令残杀学生的元凶马联甲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升了官。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聂鹤亭认识到,在中国体育救国读书救国走不通。要想真正救国救民,就必须同封建军阀、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斗争,彻底改造黑暗的社会。从此,聂鹤亭不再安于平静的课堂生活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去,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1926年春经党组织介绍聂鹤亭来到武昌,在叶挺独立团二营六连任少尉排长。同年秋经团参谋长许继慎、一排长李岱岳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聂鹤亭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聂鹤亭被提升为六连连长。1927年12月初,聂鹤亭受党组织派遣赴广州参加暴动。举行了广州起义,聂鹤亭被指派到总指挥部任参谋,在第2次反围剿的斗争中他身先士卒右臂中弹洞血流如注但仍不下火线。1939年春聂鹤亭在晋察冀军区任参谋长开展抗日斗争。为晋察冀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聂鹤亭指挥松江部队解放了哈尔滨市,1948年春聂鹤亭任辽北军区司令员参加围困长春的战斗,1951年聂鹤亭带领部队奔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争。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远大的理想引领和激励一代的人去思考和回答时代之问。理想信念点燃了一代代人的斗志,也铸就了一代代人的传奇。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青春至美是担当,聂鹤亭主动担当精神决定着其人生价值的砝码。有担当的人生是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将军一生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执着的政治品格、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成为未来我们体悟千钧初心与使命,沉淀岁月精神力量,赓续荣光、激励继续奋斗走向未来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1-178

[2]姜从山,刘兰芳,刘林.聂鹤亭将军的不平凡经历[J].江淮文史,1997(06):45-51.

[3]任家绪.南昌起义中的安徽籍将领[J].党史纵览,1997(04):19-22.

[4]魏凤霞.开国中将聂鹤亭的戎马人生[J].党史纵横,2017(07):47-51.

[5]梅蓝心.浴血奋战的岁月——红军长征中的聂鹤亭将军[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6(10):81-89.                                                                                                                                                                                                                                                                                                                                                                                                                                                                                                                                                                                                                                                                                                                                                                                                                                                                                                                                                                                                                                                                                                                                                                                                                                                                                                                                                                                                                                                                                                                                                                                                                                                      

 


[*]基金项目:阜阳市2022年社科规划课题:历史自觉与时代担当---聂鹤亭将军革命理想信念研究(SK20210001)、2021年度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研究(Azcj2021178)、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校级教研项目:阜阳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ZLGC2021JY004)

作者简介:杨严严,男,安徽阜阳人,法学硕士,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徐中圆,女,河南洛阳人,法学硕士,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