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城发展格局的“滨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构建双城发展格局的“滨城”实践

刘义国

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党校,300457

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双城互动、新区带动、各区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滨城”作为双城发展格局中的核心之一,担负着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高质量建设美丽“滨城”是构建双城发展格局中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滨城”作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做出了“滨城”贡献。

一、构建双城发展格局对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是在对天津发展情况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做出的重要决策。这既是对天津发展的未来规划、也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动作为。“津城”城市建设成熟,公共服务完备,适宜发展高品质现代服务业,促进城市进一步转型升级。“滨城”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城市综合配套水平,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品质,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滨城”干事创业,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和区域发展的中心,为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为“滨城”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战略中,“滨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着眼于区域的整体发展全面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出发点,实现区域单中心向多中心的发展。这是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整体发展、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滨城”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依托“滨城”的发展基础,进一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提高城市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以更为良好的禀赋条件和主动的精神实现“滨城”“一基地三区”核心区的功能定位。

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为滨海新区提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契机。构建双城发展格局,强化“滨城”职能,集聚城市功能,错位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实体经济是天津发展的基础,滨海新区是天津市制造业的聚集区,发展实体经济也是“滨城”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双城格局的构建,“滨城”的功能定位更为清晰,强化创新功能培育,集聚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对新型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双城紧凑、中部生态”的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天津市和“滨城”的高质量发展。双城之间面积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也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了空间。构筑双城之间的路网新格局,不断加强双城间的交通联系,实现双城的共同发展协同发展。这些都为“滨城”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机。

二、双城战略的历史沿革

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办好特区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决定,天津即是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3月,天津市组织有关部门审查、修订了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等上报国务院。1986年8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至此,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津市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边实施规划的历史,进入了按照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的时期。该规划提出“一条扁担挑两头”的城市布局结构,首次明确了天津的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心向双核心发展,提出了“全市工业布局向沿海地区转移”的重要思路。津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海河文化为特色、兼容并蓄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完善的基础服务配套、大量科研教育机构集聚以及较为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未来津城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成为以综合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配套完善的紧凑活力城区和宜居宜业的城区。

为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定位,200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全市人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开始编制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6月3日,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出炉,其中正式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其中,“双城”就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天津“双城”概念首度出炉。

2019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支持滨海新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港口规划布局,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20年中国共产党天津第十一届委员会九次全体会决议出炉在这份事关天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决议里“滨城”二字的首次出现。

“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津城”现代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津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海河文化为特色、兼容并蓄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完善的基础服务配套、大量科研教育机构集聚以及较为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未来津城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成为以综合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配套完善的紧凑活力城区和宜居宜业的城区。

三、新时代高质量推进美丽滨城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建设美丽“滨城”体现了“滨城”的担当。紧紧围绕打造“一基地三区”核心区的目标,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上集中发力,加强组织领导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水平承接平台和创新发展集聚区。以增强城市载体功能、补齐发展短板为重要抓手,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先后实施了轨道交通系统工程、双港集疏运工程、城市交通承载力工程、城市更新改造工程、新型城镇化工程、社会事业提质工程、市政配套完善工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文旅商业提升工程、新型基础设施工程等“十大工程”。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着力加强“滨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配套能力,按照建设城市的标准高质量建设美丽“滨城”。

美丽“滨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城市建设的价值导向,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方式。要着力补齐短板,增加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推动职住平衡,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以充分的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每个在“滨城”干事创业的人都能安下心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要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接续建设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环境。要加强社会治理力度,实现城市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滨海”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落实“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的工作方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新的征程上,滨海新区必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构建双城发展格局中,以实际行动全力以赴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让“滨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向人民交上一份美丽“滨城”建设的合格答卷。                                           课题名称:中共滨海新区区委党校校级研究课题“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Y-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