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康复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效果观察

刘真真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102300

摘要】目的评价康复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效果。方法病例收集区间为2021年1月~2022年8月,从我院纳入的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中抽选出74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康复运动疗法)和观察组(康复运动+中医传统疗法)各37例,对比评价各自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疼痛评分以及睡眠状态。结果治疗前的各评分差异无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自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明显更低,统计结果P<0.05。结论:针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症状采取康复运动+中医传统疗法,有助于恢复其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和改善睡眠效率,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康复运动疗法;中医传统疗法;中风偏瘫;肩痛;治疗效果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心血管疾病的典型代表,其发病快、进展迅速,病情危重,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患者发病后需尽快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治疗,但是研究发现,中风患者对自身身体功能损伤严重,大部分患者即使有效抢救后仍存在不同程度偏瘫,其中有60%以上的患者还会存在肩痛症状,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中风偏瘫后肩痛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单一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而且治疗不当还会遗留病根,导致肩痛伴随一生。鉴于此,本研究将收集2021年1月~2022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展开调查,旨在分析康复运动疗法+中医传统疗法的干预价值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展开研究,收集74例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4~80岁,平均(62.38±4.55)岁;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5~80岁,平均(62.44±4.62)岁。2组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P>0.05。

    纳入标准: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标准;经CT、MRI等检查已证实;存在明显肩痛、麻木和活动障碍症状;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四肢功能残障者;合并肩周炎、颈椎病、心肌梗死等因素引起的肩痛;凝血功能障碍;认知、交流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康复运动疗法:(1)被动活动肩关节。叮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在后背和颈部放软垫支撑患侧,患侧卧位时则需要肩部充分前伸,日常站立位、坐位和行走时要合理使用肩吊带固定和提拉,减轻疼痛感,根据其恢复情况尽早协助患者被动活动肩关节,先松动肩胛骨,然后使肩关节朝上充分拉伸肩胛,并引导做上肢上举。(2)自主活动手臂。双手交叉上举,在疼痛耐受范围后逐渐向外扩大,利用桌角和滚筒用力前伸上肢,并适当的利用小物体上举增加上臂肌力,日常需坚持练习健身操,如扩胸运动、伸展运动等来放松肩部肌肉。观察组在康复运动疗法基础上实施中医传统疗法,具体措施:(1)针刺法:取穴位肩前、肩贞、肩痛、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每次留针30min,每天一次,连续15天休息7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2.走罐法:选择肩痛穴位涂抹自制中药,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用滴酒法或闪火法将罐口拔在对应穴位,扶住罐子往返推动,拉紧皮肤,直到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取下罐子,每间隔3天走罐一次,每次30mim,一个月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用上肢运动评定表(FMA)测评其上臂活动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上肢功能恢复越好;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自理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强;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价其疼痛感,0~10分,得分越高痛感越强。

    借助匹兹堡睡眠指数表(PSQI)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和安眠药物,总分21分,分值越高睡眠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的数据用软件SPSS23.0统计,计数资料用率(%),检验用X2,计量资料用(±s),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FMA、ADL和VAS评分比较

两组各评分差异治疗前无意义,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FMA、ADL和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FMA评分

ADL评分

VA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7

61.22±3.77

88.95±6.21

68.24±3.13

90.41±6.78

5.08±1.22

2.67±0.54

对照组

37

60.95±3.59

77.46±5.55

68.42±3.33

80.56±5.44

5.22±1.13

3.44±0.71

t

-

0.315

8.392

0.239

6.893

0.512

5.251

P

-

0.753

0.000

0.811

0.000

0.610

0.000

2.2 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PSQ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睡眠障碍

睡眠效率

日间功能障碍

安眠药物

观察组

37

1.21±0.33

1.28±0.24

1.37±0.35

1.25±0.37

对照组

37

2.26±0.55

2.38±0.49

2.16±0.59

2.22±0.66

t

-

9.958

12.263

7.005

7.798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以肩部剧烈疼痛、麻木、肩关节活动障碍等不适为主,不仅影响其病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还会阻碍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偏瘫后肩痛与关节排列不齐、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痉挛及关节活动受限等相关,故临床需采取综合治疗才能得到理想效果[3-4]

    康复运动疗法主要指导患者进行主被动协调运动方式来逐步恢复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其康复技巧更加专业、科学,能循序渐进增加上臂肌力,扩大肩膀活动范围,减轻疼痛程度;中医传统疗法采取针刺和走罐法,可综合发挥刺激局部肌肉神经,疏通经络气血,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力,进而调节脏腑,达到止痛温经、散寒通络的效果[5-6]。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运动、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和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

综合上述,康复运动+中医传统疗法既有利于解除中风偏瘫后的肩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还能良好调整睡眠状态,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文怡川,李娜,伍祥容.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与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卒中后偏瘫肩痛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3):226-230.

[2]王罡.上肢功能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超声波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4):137-140.

[3]成俊英.强化肩胛带训练与针灸、康复锻炼联用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肢体功能和改良巴氏指数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3):362-365.

[4]乔蕾,王晨.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肩痛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39-42.

[5]李永华,陈彦良,韩超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21):37-39.

[6]任蒙强,刘盼功,石云,等.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评分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2):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