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观察

吴丽娟

山东省鄄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 鄄城县 274600

摘要:目的:探讨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方法:选取在本院疾控中心抽血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抽血后对各自的护理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满意率为99.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对疾控中心咨询检测的抽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里护理措谁后能够明显降低抽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疾控中心;抽血;患者;心理护理

血液检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日常工作,我疾控中心抽血对象包括HIV/AIDS患者本人、HIV/AIDS患者配偶及固定性伴、吸毒者、卖淫女、嫖娼者,还包括一些疫苗临床试验等,但部分病人在抽血过程中及采血后会出现紧张、害怕等心理反应,严重的病人可拒绝配合。本研究探析了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在本院疾控中心抽血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1—67岁,平均(42.13±1.28)岁,有抽血史57例,无抽血史43例;试验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25—62岁,平均(45.88±0.97)岁,有抽血史48例,无抽血史5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抽血,主要细化为以下几点,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对患者解释抽血的健康意义,提高患者对抽血的认知水平,并且在抽血期间提醒患者采取深呼吸进行调节紧张情绪,并且告知患者在抽血完毕后所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②环境调节:抽血室应该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准备好饮用水给有需要的患者,提高四周的绿化水平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抽血室是否通风,不宜过于干燥潮湿或者密闭;③观察患者反映:在抽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发现情况异常及时询问患者,必要时及时对患者展开救治措施。③环境护理。疾控中心抽血病人在抽血过程中更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护士应对病人护理环境进行调整,使病人感受到周围环境的舒适。合理安排抽血环境,在室内放置植物,营造温馨舒适的护理氛围,避免嘈杂环境影响病人情绪;特别重视卫生清洁工作,对抽血房定期消毒,确保抽血房环境清洁卫生。调温调湿,为病人营造更适宜的采血环境。④优化操作。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血护士护理相关培训。有些病人血管狭窄,四肢冰凉,不利于抽血。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血管的位置和大小,使用热水温敷或热水袋保暖,可先揉搓双手,再为患者穿刺,避免因手冷刺激患者皮肤。理解病人抽血时的感觉,对疼痛耐受性差,因紧张、晕针而导致血管收缩的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如注意力转移、自我暗示等,适当缓解病人的不适,了解抽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观察采血后的止血和抗感染过程,并关注病人的其它并发症。

(2)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在抽血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开解劝导,安慰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开导,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行为措施、语言措施、态度以及表情措施来转移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得患者的恐惧心态在尽可能的消除,从而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抽血。在以上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说明采血前向采血者说明采血的基本方法,让病人对采血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如聊天等,医护人员以亲近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采血环境需要清洁整洁,可以通过聊天或播放音乐等方式使病人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采血过程上,采血结束后做好消毒,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护士应以和善、友善的态度对待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注重微笑服务,减少病人在抽血过程中的阻力,回答病人的问题,并积极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科学普及抽血相关知识,提醒患者注意补充人体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等。和病人沟通时,要注意语言措辞,尽量使用人性化的用语与病人沟通,合理称呼病人,注重自己的外表,保持清洁,积极健康的形象。

心理护理的内容:(1)首先自我介绍取得患者的信任,应用交流技巧耐心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有效的心里疏导,善于用语言,行为,态度、表情等因素来影响患者。(2)了解患者对抽血的认知程度,并对患者咨询检测的疾病针有对性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对疾病恐惧感,消除患者的不安和紧张情绪,使患者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抽血。(3)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情绪,询问有无晕针史,以免发生意外。

1.3观察指标

在所有患者抽血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采访记录,记录患者对抽血期间护理方式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总满意率为99.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见表1。

表1两组抽血后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n(%)]

3讨论

抽血是疾控中心咨询检测的一项日常工作。被检测患者由于对传染病的恐惧和抽血的认知不足,有一部分患者会抗拒抽血,或者在抽血时会发生晕针反应,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应用交流技巧与患者耐心沟通使患者了解抽血的基本步骤,增加患者对疾病抽血的认知,对咨询检测的疾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对疾病恐惧,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抽血工作,避免不良的情绪影响抽血工作。另外,抽血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反应、情绪,预防发生晕针和意外,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副作用。因为缺乏抽血知识,有些患者认为抽血会给身体带来很大伤害,害怕采血后会感染,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对抽血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抵触,最终影响抽血的顺利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有关抽血的健康知识,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水平,促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抽血,积极配合。因此,增加了抽血依从性。有些病人因怕穿刺或对疼痛敏感,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积极与病人沟通,安抚安慰病人,转移病人注意力,可有效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促使病人保持心理稳定。抽血前,护士询问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病人有晕针史,应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抽血反应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特意选取了200例在本院进行抽血的患者分组进行对比,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环境干预以及面部表情观察等进行护理,抽血后统计有85例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其护理满意度率为85.00%;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了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开导以及语音、动作、表情等措施来转移患者的恐惧心理进而保证抽血的顺利进行,抽血后统计有99例患者对此护理干预手段满意,其护理满意度率为99.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该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抽血的恐惧感,值得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患者在疾控中心抽血时,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抽血过程的满意度,保证抽查的顺利进行,具有临床推广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长命.疾控中心采血患者的心理反应与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现代养生,2017(7):275.

[2]薛飞.心理护理在减轻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2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