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手术病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手术病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孙青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224000

【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107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的5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脑损伤手术病人术后实施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良好,可促进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阶段式;康复护理;颅脑损伤;手术;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前言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神经外科疾病[1],由于损伤部位的特殊性,预后效果较差,虽然近年来随着颅脑损伤手术技术的进步,患者术后生存率升高,但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术后积极治疗和护理配合改善其预后,但是常规护理干预内容较为单一,且大部分是根据医生医嘱进行干预,以对症施护为主,对其术后功能康复的促进意义不大,因而还需给予有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指的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阶段给予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满足其不同时期的康复需求,进而有效的提升其康复效果,目前该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功能障碍疾病中,均取得不错成效[2-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107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对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107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30例和24例;年龄18~68(34.28±12.71)岁;术前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21~54(41.64±5.82)分;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Glasgow Coma Scale,GCS):5~11(8.45±0.79)分。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是31例和22例;年龄18~69(35.41±13.05)岁;术前APACHEⅡ评分20~55(40.67±6.18)分;术前GCS评分5~10(8.12±0.85)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是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复下进行,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入选标准

纳入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4]中关于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均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体征平稳;年龄≥18岁;临床资料齐全;排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休克性疾病、先天性脏器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及术后肢体功能严重障碍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入院指导、体征监测、药物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等干预措施,并注意观察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征象,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分三阶段进行干预,具体干预内容:(1)第一阶段为术后因脑水肿患者意识未完全清醒阶段,以被动活动为主,每间隔2~3小时帮助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并外展、内旋上肢关节和屈曲下肢,伸展手指关节,背屈踝关节,早中晚各进行一次。(2)第二阶段为患者意识刚清醒病情稳定阶段,在被动活动基础上增加按摩、床上主动运动和呼吸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每日帮助患者按摩四肢肌肉,按摩过程中活动患者关节,每日早晚各一次。床上主动运动以自行体位调节、四肢主动运动和简单自理能力训练(接物、洗手等)。呼吸功能锻炼选择腹式呼吸,每日3~5次,每次5~10min。(3)第三阶段为恢复期,患者以恢复部分自理能力,且可下床活动,以功能训练为主。初次下床活动控制活动时间为30min以内,让其利用辅助工具在床边简单走动或切换站坐位即可,随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扩大走动范围和延长活动时间,逐步过度到上下楼梯训练。指导患者开展精细活动训练,以梳头、穿衣脱衣、进食训练为主。

1.4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应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体评估方法:(1)LOTCA:量表包含定向力检查、知觉检查、视运动组织检查和思维运作检查4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总分27~108分,评分越高则认知功能越好。(2)ADL:量表共14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总分14~56分,评分越低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校验值为t;经校验后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LOTCA、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OTC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

组别

例数

LOTCA

AD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4

52.64±18.71

78.69±10.56

38.64±7.62

20.33±5.24

观察组

53

51.97±19.05

84.15±9.84

39.02±7.43

18.26±4.83

t

-

0.184

2.816

0.261

2.124

P

-

0.855

0.006

0.795

0.036

3.讨论

颅脑损伤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虽然手术可改善其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但是术后功能障碍较难有效改善,因而术后需要积极的护理干预帮助其快速康复,降低致残率。常规护理中康复内容较少,主要是根据患者术后体征和病情变化实施护理干预,对此,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较高于对照组,可见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术后预后方面效果显著。究其原因是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身体情况和康复需求给予相应的干预,提高了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术后因为颅脑创伤和手术操作的影响,患者术后会出现脑水肿情况,这一阶段的患者意识尚未完全属性,因而难以开展主动运动,且为避免影响脑组织,活动受限较大,因此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在此阶段给予其被动运动干预,避免长期卧床肢体僵硬,让其恢复意识后可尽快开展主动运动训练。患者意识恢复后肢体较为乏力,难以开展床下活动,为帮助其肢体功能快速恢复,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在被动运动的基础上增加床上主动运动干预,并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给予其按摩,使得其肢体乏力症状得到较快缓解,尽早开展床下活动。当患者可开始下床活动后,表示患者进入了恢复期,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则将干预重点放在日常活动能力训练中,不断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疾病致残率和对术后生活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给予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阶段式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的提升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凤生,袁娜,陈婕.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17):2683-2686.

[2]邢利英.阶段式康复护理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01):177-180.

[3]潘玉倩.膳食干预联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647-2650.

[4]王正国,蒋建新,雍宜民.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1-223.

[5]王颖.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18):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