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科护理环节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与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骨科专科护理环节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与效果探讨

张琼

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41499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骨科患者60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两组骨科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之后,风险防控意识评分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于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分层级管理措施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升临床骨科护理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效果

引言

骨病因素与外部冲击是造成骨科患者骨折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此类患者予以治疗,但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此外,在恢复过程患者疼痛难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还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予以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术后的快速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60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骨科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30例骨科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30例骨科患者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6例和14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6岁和22岁,平均年龄为(45.1±1.6)岁。病症问题:腓骨骨折的患者人数为7例,股骨粗隆骨折的患者人数为6例,腰椎骨折的患者人数为9例,髋关节骨折的患者人数为8例。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5岁和23岁,平均年龄为(45.9±1.7)岁。病症问题:腓骨骨折的患者人数为8例,股骨粗隆骨折的患者人数为7例,腰椎骨折的患者人数为9例,髋关节骨折的患者人数为6例。两组骨折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观察组行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所存在的状况实施针对性的。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使患者有良好平静的心态。在交流的过程中,医护工作者尽量通过鼓励和安慰的言语对患者进行沟通,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沟通当中的温暖,以便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能够自理,提高患者的肢体和心理康复水平。还要对患者及患者的家属进行宣教,使他们认识到相关病情出现的主要原因和症状表现,同时将治疗和护理措施等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坚持训练的重要性,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转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理解,可陪同患者完成肢体训练,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安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②体位护理。由于骨科患者术后活动受限,长期卧床休养会引发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反应缓慢等症状,因此需对患者及时的予以体位变化护理,在考虑患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的调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③并发症护理。骨科术后易导致患者引发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等并发症,或皮肤缺乏清洁干燥形成溃烂等。因此,需有预防性的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洗,对患者创口进行定期的清洁与消毒,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④疼痛护理。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的等级等选择相对应的疼痛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于轻度或中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按摩等方式进行干预。如果患者的疼痛难以忍受,可以遵医嘱适当对患者应用镇痛药物,这能够促进患者尽快的康复。⑤卧床早期训练:根据需求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按摩患者的关节部位,被动性的促进血液循环。当感觉患者肿胀和疼痛消失以后,可以坚持从近到远的离心方式对患者开始按摩,这可以增加肢体的功能康复质量,每日3次,每次15~20min。结束按摩以后,可以对患者进行被动式的关节活动,主要包括在床上进行自主运动等。还要指导患者练习健侧位的放置和患侧下肢的运动,可以使健侧上肢放置在患侧的膝盖之上,沿着患侧下肢逐渐的滑动到踝部,或者通过健侧的手臂拉动患侧的上臂,循序渐进的学习,通过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肢体活动的能力,这也能够促进其肢体血液的循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在康复得到一定的进展后,可以引导患者举哑铃训练,每日3~5次即可,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20min,以自觉、不感觉疲劳为适度。⑥训练站立及行走:依据患者病情特点及自身情况,对患者实施坐卧、站立以及行走训练。坐卧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床边坐位,慢慢让患者从床上向轮椅移动。利用轮椅进行站坐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由2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站立行走,待患者可自行站立后,逐渐锻炼原地踏步,并过渡至行走,必要时可使用器材辅助行走,每次锻炼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当调整,并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行走。

2结果

(1)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3)从表3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情况

[(IMG_256 ±s)分]

组别

例数

安全管理

工作态度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

总平均分

观察组

30

96.13±3.03

96.98±3.12

96.78±3.85

96.74±3.78

96.45±1.52

对照组

30

84.05±4.45

83.55±4.85

82.12±4.06

83.43±3.98

82.03±1.35

t/2

-

12.065

13.369

14.052

13.852

14.885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0

20

9

1

96.67%

对照组

30

10

14

6

80.00%

2

-

-

-

-

17.036

P值

-

-

-

-

<0.05

表3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压疮

感染

导管脱落

用药错误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0

0

0

3.33%

对照组

30

1

1

1

1

13.33%

2

-

-

-

-

-

11.136

P值

-

-

-

-

-

<0.05

3讨论

近年因交通行业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骨折发生率不断提高。骨折对机体产生的创伤十分严重,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紧急治疗。但因为骨折病情比较严重,且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恢复时间较长,所以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需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目前,针对骨科患者的护理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术后疼痛等方面,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常规护理以患者的基础需求为目的,不具备主观能动性,护理内容与措施缺乏针对性,不能主动应对与解决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疑难问题,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量,而且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多的护理需求,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相比之下,康复护理能够充分解决上述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在临床护理经验基础上,采用主动的方式去了解、掌握患者的护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通过以往临床护理资料的综合分析,为患者制定预防性的护理内容,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护理效率,而且能优化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与思想,使其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使护理流程不断更新与完善,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骨科专科护理环节中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骨科风险防控和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莹,喻姣花,张艳.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5):38-40.

[2]何筱筠.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对患者服务质量的影响[J].名医,2020,77(10):166-166.

[3]颜琪,沈洪英,蒋凌艳.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外科防误吸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0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