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分析

代春明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563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74例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工作,选取的时间是2021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常规临床干预,实验组实施常规临床干预+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护理总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疗效数据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患者能够尽早恢复正常生活,改善他们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

脑梗死属于一种急性脑部疾病,当人的大脑组织出现缺血症状以及坏死症状便被称作脑梗死。脑梗死高发人群是老年人群体,当前我国进入严峻的老年化社会,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病概率也呈现出一种逐年上涨的态势。脑梗死患者中有超过80%患者会产生程度不一的脑组织损伤,情节严重的患者还会发生偏瘫、残疾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遭受严重很小,大多数患者还会存在严重心理压力[1]。有关研究显示,针对脑梗死患者给予他们有效康复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与心理压力[2]。本研究主要通过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干预效果显著,具体研究过程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74例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入选37例患者,入选男、女人数分别是21例、16例,年龄范围是53-86岁,平均年龄值(68.99±6.46)岁。实验组:入选37例患者,入选男、女人数分别是20例、17例,年龄范围是52-85岁,平均年龄值(68.74±6.53)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可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本主患者实施常规性干预,主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密切的监测,确保患者床上用品干净整洁,定期为他们更换床罩与床单,为他们创建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对患者肢体进行定期按摩,预防患者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情况;根据患者个人认知状况开展常规认知训练,增强他们注意力,利用周边环境指导患者开展定向训练,增强患者的定位能力与记忆能力;给予患者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根据患者个人兴趣爱好挑选他们喜爱的电视节目或者音乐播放,增强患者听觉与视觉;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增加他们主动说话的次数。

实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活动训练:①翻身训练: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具体操作是让患者双上肢上举,患者的下肢则自然弯曲,之后患者用力翻身。患者能够自行翻身之后告知其外展踝关节与膝关节,同时内伸与屈曲髋关节、肘关节及肩关节,对各个关节开展被动运动。②体位干预:协助患者使保持平卧位,患者的肩膀朝前弯曲到40°,之后往里旋转15°,同时患者的手腕应当随着背部上升,伸展手指之后,手指稍微弯曲,此时让患者开展膝关节伸展运动。协助患者开展踝关节锻炼,预防患者出现足下垂情况,开展这项锻炼时候,需要在患者的外侧放置软枕头作为支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患者出现肢外旋情况。③肌力训练:根据患者疾病状况与肢体肌力状况开展被动运动,患者在发病3天之后便可协助其开展机体被动锻炼,以此预防肌肉发生萎缩,防止患者出现关节僵硬情况。按摩患者肢体,按摩的顺序应当先按摩大关节,之后再按摩小关节,按摩的力度应当轻柔,不要过于用力,要针对患者各个关节反复按摩3~5分钟,每天按摩2次。④坐位训练:将患者的病床床头抬高,并协助其坐起,将软枕放置在患者背部,引导患者将驱干肌肉放松,之后慢慢过度为独立坐起。⑤握手训练:将患者受伤拇指放置在健全的拇指上方,让患者手指相互交叉,通过双手相互上举的运动来锻炼起机体肌肉,患者每次训练两次,每次训练10~20分钟。⑥自主运动干预:根据患者恢复的部位正常肢体功能来指导其开展自主运动,主动运动内容包括肘部伸展训练、肢体外展、外旋训练,注意运动过程中要避免关节屈曲,运动过程中患者应当确保肢体协性。此外患者开展积极主动锻炼过程中,可以同时实施上下机体运动,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还可开展全身肌肉锻炼,通过这种锻炼刺激机体感觉神经与神经系统;患者还可以开展站立、行走等锻炼,通过多种锻炼方式促进机体功能尽快康复,改善机体预后效果。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效果判定:①治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超过90%,能够完全进行生活自理;②显效:肢体功能恢复在70%~90%之间,可以进行大部分者生活自理工作;③有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在30%~70%之间,能逐渐能够进行生活自理;④无效:肢体功能恢复低于30%,关于无法生活自理。护理总疗效=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神经功能:采取卒中量表(NIHSS,0-42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评分为0-10分表示“受损轻”,评分11-20分表示“中度受损”,评分21-42分表示“重度受损”。

1.3.3肢体运动功能:采取FMA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的分值是0-100分,评分与运功功能成正比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取(x±s)、(%)表示,采取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总疗效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总疗效数据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P<0.05,见表1。

表1护理总疗效比较[n(%)]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参照组(n=37)

12

10

6

9

28(75.67)

实验组(n=37)

19

15

2

1

36(97.30)

χ2

-

-

-

7.4000

P值

-

-

-

0.0065

2.2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等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NIHSS分值更低,FMA分值更高,与参照组对比P<0.05,见表2。

表2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比较(x±s,分)

组别

时间

NIHSS分值

FMA分值

参照组(n=37)

治疗前

17.46±3.46

55.46±5.46

治疗后

12.46±1.56

62.46±3.64

实验组(n=37)

治疗前

17.96±3.16

55.56±5.74

治疗后

7.46±1.08

75.46±6.46

t/P治疗前

0.6491/0.5184

0.0768/0.9390

t/P治疗后

16.0295/0.0000

10.6644/0.0000

3讨论

脑梗死这种疾病的在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存在程度不一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传统常规临床干预措施虽然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是当前临床上一种优质干预模式,在干预过程中能够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多角度与全方位的干预,护理措施完善并且细致,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3]

本研究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干预过程中主要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实施机体功能锻炼,锻炼方式包括强化机体肌肉训练、被动训练、主动锻炼、良肢位摆放、坐位训练等,以此让患者丧失的功能能够重新恢复正常,恢复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此研究结果示:实验组的护理总疗效数据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提示了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能够逐渐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齐羚妤,徐陆曼,王旭方.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1):137-138.

[2]  李野.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9):110.

[3] 何英芬.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饮食保健,2021,5(27):117.

[4] 王琼.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应用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6(1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