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老年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

马晓聪,杜鑫禹,陕海丽通讯作者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100039

【摘要】在临床上,压力性损伤发生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会增加患者痛苦。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退化,新陈代谢比较慢,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会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本文对学者们关于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研究报道进行总结,现做以下综述。

【关键词】老年、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

1.前言

在临床上,压力性损伤发生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会增加患者痛苦。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退化,新陈代谢比较慢,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会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要将患者出现获得性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因素出发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模式,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2.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2.1内源性因素

2.1.1年龄

袁航等人[1]表示压力性损伤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随着年龄越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就越高,尤其老年患者压力损失发病率极高。究其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变得松弛干燥、缺乏弹性、出现皱褶,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血流缓慢,对压迫的耐受力下降,加上老年人本身基础疾病较多(如糖尿病等),导致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机率增加。李春玲等人的文献报道[2]中指出,有71%的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导致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2.1.2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内在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压力性损伤愈合的重要因素。孙霞[3]等人研究中表示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即被确诊为低蛋白血症,有报道显示,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75%发生压力性损伤,而白蛋白水平正常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率只有16.6%。陈娟[4]等人认为老年人常因吸收摄入不足,加之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疾病原因出现全身营养障碍,造成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导致骨突处缺乏保护,继而发生压力性损伤。

2.1.3感知功能

王珍等人认为由于老年人皮肤组织老化而导致感知觉能力较差,常常对因压迫过度而产生的疼痛刺激不敏感,从而不会自动更换体位。此外,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退化,活动能力降低,感知功能不强,一旦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压力性损伤,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2.2外源性因素

2.2.1力学因素

在压力性损伤的力学因素中主要包括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其中,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力性损伤的首要因素,卧床患者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即可造成压力性损伤;摩擦力作用于皮肤,当患者进行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物体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剪切力与体位密切相关,是垂直压力与摩擦力相加而成的。

2.2.2潮湿

汗液、尿液、伤口渗液以及引流液长时间的浸润、刺激导致皮肤表皮保护功能下降,局部皮肤破损而发生压力性损伤。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压力性损伤是可预防的,预防的关键在于消除外源性因素,减少局部压力和湿度,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观察、勤交班。肖远松等人[9]研究中表示,在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中,将近20%是因为潮湿所致。

3.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3.1压力性损伤评估

黄庆萍等人认为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需要重视患者入院时皮肤的评估。也就是老年住院患者入院24h以内,由相关护理人员Norton量表科学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对于评分低于14分者,须将压疮预防对策落实到位;对于被判定为难免压疮条件的患者,须在24h内上报给伤口管理科室,以便及时会诊。黄庆萍等人表示除了出院评估以外,还需要重视老年患者动态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评估。

3.2三级监控

当患者入院治疗以后,经Braden的评分法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对患者的危险性因素进行掌握,确保护理措施制定具备针对性。陈哲颖等人认为,如果患者评分在12分以下,表示患者存在重度高危的因素,需要及时把情况上报到护理部门。

3.3早期干预

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需要护理人员将服务质量提高,降低老年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构建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预警监控方法,针对高危患者实施护理,得出护理满意度为96.00%。

4.压力性损伤的护理

4.1加强基础护理的力度

老年压力性损伤预防关键就是强化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对固定带松紧度进行确定。同时保障患者皮肤的清洁与干爽,落实大小便护理的工作。如果患者小便失禁,需要早晚清洗患者会阴。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大便护理,避免大便污染到床单。

4.2局部组织护理

4.2.1长期受压干预

鼓励和协助神志清楚的卧床患者经常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意识障碍者翻身时应抬起患者,避免拖、拉、拽、推等动作。患者长期卧床,可给予气垫床,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从而降低骨突处所受的压力,不宜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如橡胶气圈和棉圈,双膝间使用软枕,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对使用约束带及留置导管的患者,要检查位置是否适当,随时观察局部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

4.2.2局部皮肤的刺激干预

护理人员还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擦洗并更换床单位及衣物,卧床患者每日给予温水擦浴一次,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吴永勤等人认为,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擦洗时,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禁止按摩局部压红皮肤,避免软组织损伤。

4.3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长期卧床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延迟创面愈合的时间。因此,应给患者保证充足的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可少食多餐,以便更好的吸收营养来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尽早留置胃管或给予静脉输注白蛋白等。

4.4采用标准化流程管理

科室应进一步转变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并提升其对压力性损伤评估和预防的意识。应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并进一步修整护理的流程,确保全面流程管理方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最终保证压疮预防和护理工作“有标可依、规范可循”。护理人员还可在全面流程管理工作融入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管理等,并实施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进而确保护理的质量。

4.5翻身与体位干预

对于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需要落实体位护理的工作,对患者压力性损伤症状进行改善。任倩倩认为,采用合理体位可以对压力性损伤导致的压力进行缓解,减小患者皮肤受损的水平。就目前而言,在压力性损伤压力缓解中,翻身属于一种有效方式。Dm ST D S等人表示单人翻身可以采用三步翻身的方法。在翻身时,需要防止床单表面增加逆行阻力,维持患者和床铺间夹角是45度。

5.小结

压力性损伤属于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如营养、肌张力、意识障碍以及体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高,不但增加了患者恢复期所承受的痛苦,而且也影响其预后效果、生活质量。目前,在老年压力性损伤患者护理中,基础护理、局部组织皮肤干预等属于常用护理模式。此外,由于体位会对患者增加冲击力,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压力与剪切力,因此在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俯卧位、侧卧位患者进行重点护理。而从患者年龄上分析,患者年龄越大,身体各项技能也会下降,从而提高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因此,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机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袁航,王莺.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室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6):605-607.

[2]李春玲,吴金球,郭艳, 等.压力性损伤老年患者居家照顾者的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8):1-8.

[3]孙霞.压疮预防护理模式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6):2109-2110.

[4]陈娟,陈文君,李仕君, 等.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老年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7):100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