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与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与康复效果的影响

钱培培 沈燕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 江苏 苏州 222500

【摘要】目的:在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期间,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试探析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62例实验对象,均是2021.12月至2022.08月到医院诊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利用红绿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其中31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余下31例开展早日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共31例)与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共31例)。对比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行150m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确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字】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康复护理;并发症;康复效果

心脏瓣膜病变在临床较为常见,多采取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但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影响康复效果,故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1]。对此,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此次研究开展时间在2021.12~2022.08,实验对象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入选患者共62例,按照红绿双色球法分为2组,每组例数为31例。实验组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6例;年龄区间范围在42岁至72岁,平均值为(58.63±7.24)岁。对照组中男患者与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4例、17例;年龄从最小到最大为43岁-74岁,平均(59.34±7.18)岁。对比两组性别例数及年龄范围的分布情况,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展开早期康复护理,详细措施为:

(1)健康教育: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主动预期沟通,通过口头教育、发放健康手册、召开讲座等方式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相关流程,并增加术前访视这一环节,重点介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对策、早期康复训练方案等,并指导患者如何有效的功能锻炼,积极主动配合完成功能锻炼。

(2)情绪干预:受疾病和病房环境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担忧、害怕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人员需做好情绪疏导,促使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通过交流沟通,引导患者诉说内心的真实感受,宣泄内心恐惧、害怕等情绪,并耐心回答其提出的问题,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本院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治疗信心,在治疗期间维持乐观的心态。

(3)早期康复训练:①卧床阶段: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开展肢体功能训练,上肢训练内容为握拳、屈曲等,下肢训练内容为屈伸、活动踝关节、抬肢、模拟蹬自行车等,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0min。教会患者正确呼吸,每天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时间为10min,次数为3次~4次。②下床活动:拔除引流管后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若是心率正常、无呼吸短促等症状,可鼓励其下床活动,慢慢进行步行训练,注意控制步行速度和距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步行训练,直到一次可以步行150m。

(4)营养支持:首先通过鼻饲喂养等方式为患者输送营养液,等到其可以进食后,为其制定营养食谱,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量,避免发生营养不良。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仔细记录肺不张、肺部感染及心律失常的例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2)康复效果:观察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行150m所耗费时间、住院天数,时间越短,则视为康复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法,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中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0%(4/43);对照组中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5例,心律失常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26%(10/43);实验组低于对照组(x2=7.149,P=0.007,P<0.05)。

2.2 评价两组康复效果的差异

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行150m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实验组分别为(4.32±1.06)天、(13.26±1.45)min、(10.89±4.03)天,均短于对照组(8.39±2.14)天、(18.59±2.33)min、(16.73±5.32)天,对比差异较大(t1=11.176,t2=12.736,t3=5.738;P1=0.000,P2=0.000,P3=0.000,P<0.05)。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常用手段,有利于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给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既往临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护理,但效果不理想。早期康复护理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其将医学循证作为护理向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2]。早期康复护理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治疗期间的重要措施,通过康复训练对于其心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疾病康复速度。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行150m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健康宣教、情绪疏导及康复训练等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对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徐书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3):133-134.

[2]张玉丽.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