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中医防治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中医防治研究进展

刘洋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妇科手术治疗当中一项微创、有效、术后疼痛轻、恢复较快的方法之一。妇科腔镜手术在为患者减轻疾病困扰的同时,也伴随着一项较为高发的术后并发症,即术后恶心呕吐。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是降低妇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措施。本研究对国内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中医防治研究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妇科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妇科腔镜手术;恶心呕吐;中医防治

引言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指在麻醉后的苏醒室中或术后3天内出现的恶心、呕吐或干呕。约26%的患者会出现恶心,甚至出现超过32%的患者伴随呕吐的现象。相关研究发现,约80%的高风险PONV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虽然PONV在缓解或治疗后一般不会伴随后遗症,但不少患者表示PONV比术后疼痛还要难以忍受。同时PONV的发生也会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此外恶心、干呕可能会导致手术伤口的撕裂,也可能会导致误吸、颅内高压等情况。因此及时干预防治PONV对患者具有很大意义。

1术后恶心呕吐概述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和麻醉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指的是手术后24h内的恶心或呕吐。其中,术后呕吐的发生率达30%,术后恶心的发生率达50%,在高危人群中PONV的发生率则可高达80%。由于妇科腔镜手术过程中的CO2气腹压力、麻醉药物、手术操作刺激、牵拉内脏、疼痛、围术期血压、使用宫缩类药物或子宫本身的生理性收缩痛等原因,导致妇科腔镜手术PONV发生率较高。中医则认为,手术乃金创所伤,脾胃气机的正常运行受到了影响,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反而上逆,从而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PONV不仅会造成患者感觉上的不舒适,还有可能导致其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腹内压增加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严重者甚至造成患者误吸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2呕吐的病因病机

六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导致呕吐,寒邪克胃,胃气上逆,正如《素问》中提到的“寒气客于肠胃……而呕也”;《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火郁发之,民病呕逆”“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食则呕”“燥淫所胜……呕有苦”“太阴之复,湿变乃举……呕而密默”皆为六邪致呕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因感受邪气的不同,呕吐的性质也有呕酸、苦的不同。除此之外,饮食不慎,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也可导致呕吐。《素问·脉解》曰:“太阴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在《灵枢·经脉》中提到“肝足厥刚之脉……胸满呕逆”,《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则呕苦”,古人认为呕吐可由肝胆之气犯胃而引起。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在《黄帝内经》对呕吐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指出饮邪和误治也是导致呕吐发生的原因。原文记载:“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为饮家”。论述了由于脾胃气虚,健运失常,饮停于中,影响气机升降,胃气上逆所导致的呕吐,指出饮邪为导致呕吐的原因。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另一著作《华氏中藏经》的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中指出:“胆者中正之腑也。号日将军。决断出焉。言能喜怒刚柔也。与肝为表里。足少阳是其经也。虚则伤寒。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实则伤热。热则惊悸。精神不守。卧起不宁。又玄水发。则其根在于胆。先从头面起。肿至足也。又肝咳久不已。则传邪入于胆。呕清苦汁也”,论述了呕吐与肝胆、脾胃、心都有密切的关系。

3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中医防治

3.1揿针埋针

揿针最早在《黄帝内经》当中出现,在现代医学一些疾病的治疗当中也得到了的应用,具体操作为将针刺入穴位,保留一定时间,针对患者恶心呕吐方面的治疗有显著效果。研究中选择患者手术苏醒后,对其双侧的内关和足三里进行揿针埋针,选择的揿针型号为清铃0.20mm×0.9mm,具体操作方法为用镊子夹取揿针的针柄垂直刺入所选择的穴位中,再用适当的力度在埋针处进行按压,直至患者感到酸麻。每个穴位每次按压30s。每日按压2次,持续2~3d。在研究中选择的揿针型号同为清玲0.9mm,于患者手术收1h选择内关、合谷进行揿针埋针,用胶布将揿针固定,治疗时间为2d。宋靓在对术后患者进行揿针治疗时,将具体的按压方法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指导其按照护士规定的频次、时间进行自主按压,结果显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仍然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3.2中医穴位贴敷

中医穴位贴敷中采用的主要材料为:吴茱萸、姜汁。吴茱萸可“开郁化滞、治吞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其与生姜合用,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从现代药理学分析,吴茱萸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生姜中含有的姜油酮、姜烯酮均具有止吐、松弛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将二者贴敷于患者双肢合谷、内关、足三里、胃俞等穴位,发挥显著的止呕作用。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内关穴具有安神宁心、和中降逆、宽心理气等高能;足三里具有理脾气、调气血等作用;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能有效缓解消化不良、胃脘痛、呕吐等症状。对上述穴位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能有效减轻因化疗药物引起的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同时针对患者临床症状、恶心呕吐程度不同,增加穴位。对于每日恶心呕吐次数大于5次者,增加神阙穴贴敷,以调整其植物神经功能;食欲不振者,增加腧穴贴敷,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四肢乏力者,增加关元穴贴敷,培元固本、补益下焦。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恶心呕吐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恢复患者脾胃运化功能,从而减轻患者恶心呕吐,改善腹胀,达到调畅气机、疏肝解郁的作用,镇吐功效理想。且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可见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选取双肢合谷、内关、足三里、胃俞等穴位,护士在医生指导下行穴位贴,将中心带药膏的自制胶贴敷于穴位上(局部皮肤均无破损、瘢痕、感染等征象),固定妥当。根据患者恶心呕吐的程度、症状增加穴位:对于每日恶心呕吐次数大于5次者,增加神阙穴贴敷;食欲不振者,增加腧穴贴敷;四肢乏力者,增加关元穴贴敷。4~6小时更换一次药料,持续治疗3日。

结束语

妇科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非腔镜类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加强对患者和家属中医防治的术前宣教,利用中医心理护理技术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建立统一的中医防治标准和方案,从而降低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晓英.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护理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0):41+43.

[2]吴征元,杜佳溪,刘尧,申文.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2):38-41.

[3]邓金莹.耳穴贴压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4]钟喜艳,周雄儿,江玉英.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05):58-59.

[5]徐忠厚,汪静娴.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预防的研究进展[J].淮海医药,2019,37(0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