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李佳殊

扬州市中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干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予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其疼痛效果的影响探究。方法:本次临床研究起始时间2021年6月直至2022年6月期间,共计纳入我院诊治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其研究选取案例依照护理服务作为分组标准,研究组予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服务,每组患者50例,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技术、疼痛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00%)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8.00%),对照组满意度较低。研究组患者护理技术更加优异,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感受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干预患者下肢骨折症状治疗后,予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其机体疼痛感受,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家属满意度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关键词】下肢骨折;中医护理;疼痛情况;应用价值

    下肢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病症。临床上治疗骨折方式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为手术治疗[1]。患者发生此类症状后,伴有强烈的疼痛、肌肉僵直、肿胀等感觉,对其患者心理情绪、生活质量等影响极为严重[2]。加之患者发生骨折后,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恢复,而康复期间机体需要保持静养,极易导致其发生其他并发症,如感染、压疮等,间接导致患者康复时间推迟,影响预后康复效果[3]。据相关研究,患者手术治疗后,予以护理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同时防止其不良并发症发生,缩短其患者康复时间,应用效果极为显著。因此,本文选取我院诊治下肢骨折患者100例,参与研究,并予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行临床干预,具体内容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临床诊治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起始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截止,将研究选取数据依照护理服务进行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5岁~70岁,均数年龄为(47.55±3.52)岁,研究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3岁~72岁,均数年龄为(47.28±3.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口头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密切关注患者机体情况,依照院内相关规定,予以对应措施进行干预。

研究组予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予以耳穴压豆进行辅助治疗,医者取王不留行籽、小绿豆等,对其患者耳廓进行全面检测,于患者耳部进行常规消毒于交感穴、皮质下耳穴、神门穴。其中皮质下耳穴位于耳屏内侧下方;交感耳穴位于患者耳轮下脚末端与其内缘相交处;神门穴位于三角耳蜗后三分之一位置,使用拇指、食指牵动将其向上方进行拉动,由上及下、由里到外进行捻动,同时配合探针寻找患者痛点,操作期间不断问询患者机体感受,使用左手固定患者耳轮,右手右手压贴,并使用小方块胶布固定患者耳部穴位,每次按穴15次,单次按压约10s左右,直至患者感受到耳部出现疼痛、肿胀、酸麻之感为宜,每日三次,分早中晚进行。

同时取玄附止痛膏贴(其方组为:公丁香0.1kg、乳香0.1kg、细辛0.1kg、附子0.2kg、白芷0.4kg、藁本0.4kg、川芎0.4kg、元胡0.4kg将上述诸药混合打成细粉,分装成1.2kg/袋,加入基质中调制成膏)敷于患者机体对应止痛穴位,如外关穴、合谷穴、内关穴、曲池穴、手三里穴;下肢选穴三阴交穴、梁丘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等,每次帖敷6h,同时指导患者对其帖敷区域进行适当按揉,使其热力挥发效果通过热力加快吸收。

1.3评价指标

    由科室内相关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机体指标等,并详细记录其临床研究数据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使用(SPSS25.0)进行分析,检测采用t,X2表示,计数使用(%)表示,统计资料使用(±s)表示,如果(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4.00%)相比较,对照组满意度较低,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例]

组别

n

非常满意

显著满意

基本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50

30

19

1

98.00

对照组

50

22

20

8

84.00

X2

-

-

-

-

5.9829

P值

-

-

-

-

0.0144

2.2两组护理技术对比

    研究组护理技术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技术,研究组护理技术较为优异,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技术对比[(±s),分]

组别

n

护理技术

护理责任心

理论知识掌握

技术专业性

研究组

50

92.42±4.33

94.35±3.32

95.35±3.11

对照组

50

87.56±3.94

90.22±2.42

92.07±2.19

t值

-

5.8701

7.1082

6.0974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2.3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疼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s),分]

组别

n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50

8.27±2.41

1.35±0.42

19.1225

0.0000

对照组

50

8.09±2.17

1.97±0.86

18.5394

0.0000

t值

-

0.3924

4.5806

-

-

P值

-

0.6956

0.0000

-

-

3 讨论

下肢骨折症状具有高发性、常见性,对其患者生活质量、工作等影响较为严重,因此深受医疗部门的高度重视[4]。据研究,护理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康复期间不良情况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基础护理,仅能通过院内相关护理规定进行临床干预,对其患者生理功能改善存在一定效果,但作为被动式护理服务,无法预见性防止未知症状的发生,同时对其患者机体疼痛情况干预效果较弱,导致其护理结果一般性[5]。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临床应用期间,能够结合患者机体病症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临床干预,通过医者对其中华医学技术的独到掌握,缓解患者患肢疼痛感,同时有效减少不良并发症发生,使其尽早恢复健康。临床应用期间,通过耳穴压豆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提高辅助镇痛效果,缓解单一用药镇痛中诸多不良反应,以此延缓患者镇痛时间,效果极为显著。穴位帖敷,其中公丁香具有温肾助阳、醒神开窍之效能;乳香具有活血止痛、通经之效能;细辛具有散寒祛风、止痛通窍之效能;附子具有散寒止痛之效能;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之效能;藁本具有除湿散寒、祛风止痛之效能;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之效能;元胡具有镇痛、改善微循环之效能,诸药合用能够通过中药贴剂,作用到患者机体穴位中,并通过皮肤进行渗透使其药力快速吸收,缓解患者机体疼痛[6],研究组患者护理技术更加优异,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4.00%)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8.00%),对照组满意度较低。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感受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P<0.05

    综上所述,临床干预下肢骨折患者期间,予以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价值极为显著,能够充分缓解患者机体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机体康复时间,能够面向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天庶,李梅花,谭国政,李锋.多模式镇痛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大众科技,2021,23(11):57-60.

[2]苏先喆.中药疗法在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治疗中的体会[J].北方药学,2020,17(06):53-54.

[3]吴少平,冼洁梅,孔惠容.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209-211.

[4]杜娜娜,董玉芳,高静静.右美托咪啶在下肢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20,32(03):143-145.

[5]朱小青.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减轻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20(04):119-120.

[6]魏兴华.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1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