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改善压力性损伤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4

俯卧位通气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改善压力性损伤进展

赵亚利,韩小爽,周晓利,刘海玲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69

摘要: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很高,因此护理上既要确保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通气供氧充足,还要注意其皮肤护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是衡量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故本文将从压力性损伤、俯卧位通气等概念出发,对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做详细分析,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及成因,结合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的特点,选择科学的预防性护理方案以提高压力性损伤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重症护理;预防性护理措施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因长期卧床,机体营养代谢内环境发生改变,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很大。一旦重症患者身体皮肤出现压力性损伤,就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障碍,尤其是压力性损伤引发的并发症,更是令人头疼,这无疑增加了重症患者的护理难度。所以,在做好俯卧位通气的同时,重症病人的皮肤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改善俯卧位通气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将重点分析压力性损伤的概念、成因,结合重症病人发病特点,采用科学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提高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水平。

1 相关概念

1.1 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在2016年重新定义了压疮,并将其命名为压力性损伤,并将其划分成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型、压力性损伤Ⅰ期——Ⅳ期等6期。它由医疗以及一些医疗器械引起,多发生在骨隆起以及突出位置,突出表现是伴有疼痛、皮肤水泡以及开放性溃疡[1]。对于俯卧位通气患者而言,压疮多发部位是面颊、肩峰、耳廓、前胸、脚尖、肋缘突出部等。

1.2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通气法,要求患者采取的体位是俯卧位。此法一般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肺部疾病患者,使用高强度呼吸机供给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氧合。此法优势在于能够改善靠近背部的肺氧合,促进血气交换。治疗频次以每天2-3次为宜,单次治疗时间在20分钟至30分钟之间[2]。

2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成因

2.1 发生机制

俯卧位通气患者通常病情一般都是比较重的,一旦选择俯卧位势必对身体的前部进行压迫,例如脸部、双肩前侧、双膝盖、双脚尖、胸部、髋部等。假如因体位变换不及时或者因身体皮肤与一些医疗器械以及软垫接触时间久,局部组织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严重时发生坏死现象。如果这种压迫持续下去,将使得整层皮肤组织出现坏死现象,引发溃疡,由此出现细菌感染。因溃疡底部与边缘一些毛细血管及静脉充血,构成很多肉芽组织,由此导致溃疡区域、坏疽区域快速扩大至皮下,仅仅几天时间,这个区域的直径就会扩大至3cm至6cm之间,穿凿区域到边的距离将增至8cm至10cm之间,如果扩大至深部,就会导致骨膜、骨质发生病变,由此出现骨髓炎症、滑膜炎症[3]。

2.2压力性损伤成因

2.2.1患者因素

(1)年龄

很多俯卧位通气病人年龄较大,病情严重,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概率较大,这无疑增加了死亡风险,同时病人压力性损伤严重,治疗起来非常困难[4]。根据有些研究得知,年龄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

(2)血糖偏高

压力性损伤的形成与重症患者自身的血糖有关,随着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增加,压力性损伤形成的几率就越大,故血糖浓度与压力性损伤的形成关系是正相关[4]。

(3)营养供给障碍

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会表现出一定营养问题,尤其以低蛋白血症最为常见,它会导致重症患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由此导致其受压部位组织水肿现象明显,进而增加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概率。

2.2.2 俯卧位时长因素

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的治疗周期以及治疗效果是不同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重症病人发病阶段不同以及病理变化程度差异。总的来讲,如果俯卧位可以长时间保持,那么将有助于氧合的改善[4]。但是,从一些研究结果看,重症病人处于俯卧位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就越大。

2.2.3 护理人员因素

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的病情一般较为复杂,护理人员应及时关注重症病人病情发展情况,时常会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但是并不关注重症病人压疮问题,这就导致其皮肤不能被正确评估,由此导致体位转换不及时,皮肤卫生清理不到位,进而出现压力性损伤。

3 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治疗

在压力性损伤治疗与改善方面,其治疗原则为缓解患处皮肤压迫状况,让此处皮肤处于干净、干燥的环境下,将重症病人身体保持在合理体位,同时给予镇痛处理,同时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四种,即常规处理与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与手术疗法等。

3.1 常规处理

根据俯卧位通气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程度,病患体质方面等问题,如果条件许可,最好的方法就是暴露疗法,使用此法可以提高重症病人压力性损伤的治愈效率。

3.2 药物治疗

在消除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压力性损伤疼痛的时候一般会用抗炎类镇痛药物。因压疮会引发一定的炎症,故会采用抗生素来治疗病原菌感染,比方说甲硝唑以及四环素等。在治愈皮肤溃疡创面方面,生长因子有着极佳效果[5]。为避免患者皮肤患处免受感染,常会使用抗生素敷料以及薄膜敷料来吸收渗液。

3.3 手术治疗

3.3.1 清创治疗

倘若重症患者病变部位已经出现坏死和溃烂现象,就先对其做局部麻醉处理,之后借助高压水流喷射以及超声等方法将坏死组织清除掉,加快皮肤愈合速度[6]。

3.3.2 皮瓣修复

假如重症患者的压疮部位有大面积的坏死组织,就极易引发感染,故可在其患处植入健康皮肤组织,加快患处愈合[7]。

3.4 物理疗法

3.4.1 氧疗

通过增加创面组织内的氧气含量对创面厌氧菌的生长进行抑制,以改善创面血液循环[8]。

3.4.2人工护理

重症压力性损伤病人的护理非常关键,通过人工调整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的体位,时间间隔为1h到2h之间,同时对挤压部位的皮肤进行按摩,从而预防压疮[10]。

4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防护措施

4.1 综合评估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

深入了解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的相关信息,例如年龄、发病时间、意识反应、治疗情况、肌肉状态等。判断重症病人是否服用过活血类药物、有无营养供给障碍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分析重症病人血气选择合理的俯卧位通气参数[11]。在选择支撑面期间,应综合了解支撑面的温度以及湿度情况,并且切莫把加热毯等加热装置与皮肤表面或创面直接接触。鉴于俯卧位病人压力性损伤护理难度较大,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就非常关键。如果敷料出现损坏、过湿以及错位等,应及时更换[12]。同时,为减小接触面的摩擦力与剪切力来防止俯卧位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

4.2 确保转换体位安全

俯卧位通气患者长期卧床,病情较重,体位变换频次低,压力性损伤极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间歇性变换体位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因而,护理人员要确保病人全身受力均匀,并且还要检查病人身体使用的仪器以及导管等有无脱落现象,在帮助俯卧位患者变换体位期间应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假如出现血压突然下降的情况,要立刻终止翻身操作[13]。

4.3体位与皮肤护理

患者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后,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压力性损伤,而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主要发生在面颊、眼部、前额、鼻子、耳廓、肩峰前侧面、女性乳房、前膝盖等部位。所以在对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应保持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轻工具对患者皮肤的压迫。

俯卧位病人因变换为俯卧位通气姿势后,受体位改变影响,同时还有身体支撑部位受力不均衡,处于接触部位的皮肤极易出现压力性损伤。因而,做好皮肤护理对于俯卧位通气患者意义重大。通常俯卧位病人的体位要每间隔两个小时调整一次头部,让头部变换到另一侧,并且需要借助婴儿枕以及一些质软的物品对病人的头部进行支撑,防止面部和眼部出现压力性损伤。同时,病人胸部也要用质软的物品将其垫起,其目的也是防止胸部长时间受压而出现压力性损伤。从男性角度将,男性阴囊是受压部位,故而应使用相应的垫子把病人的髋部垫到合适高度。如果阴囊出现压力性损伤,那么病人很可能出现大便失禁的问题,所以应对病人大便及时清理,做好阴囊护理[14]。

如果患者压力性损伤严重,并已发生溃烂,就要注意翻身期间保护病人破溃部位不受压迫,假使破溃部位不能避免被压迫,那么就要及时处理破溃位置。同时还要保持重症病人皮肤处于干燥状态,假如局部表现为红色,切莫按摩,使用0.5%的碘伏擦拭即可[15]。

4.4呼吸道护理

在重症病人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后,受体位引流影响,大气管内会有一些痰液排出,因此,应注意及时将痰液吸走,确保病人呼吸畅通。每一次吸痰期间,要供给病人100%的纯氧,这样做的目的是应对SPO2突然降低的情况,此刻应对患者插管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气管与插管是否插着或者已经脱落[16]。

4.5营养、饮食护理

从俯卧位重症病人的年龄情况看,通常这类病人年龄偏大,营养状况不佳,因而做好早期肠内与肠外的营养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重症病人无法正常进食,就可采用鼻饲方式补充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肠内营养剂[17]。倘若病人肠胃功能允许,就要逐渐加大病人对蛋白含量与热量丰富的流食,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防止压力性损伤出现。

4.6心理护理

在俯卧位通气患者压疮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护理方面,不仅仅是医生、护理人员以及重症患者家属的事情,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只有积极配合,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护理效果才更好。因此,护理人员应关注重症病人的心理变化,做好自身和重症病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入了解重症病人的生活特点[18]。同时,还要耐心地向重症患者讲述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常识,提高重症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战胜压力性损伤的信心。

4.7确保俯卧位通气处于最佳状态

在病人采用俯卧位通气的姿势之后,应保证病人腹部活动空间充足,可借助婴儿枕垫起病人的头部与胸部、小腿部与髋部等,对病人腹部进行相应的检查,观察其腹部与床褥是否有紧密接触,同时要保证腹部上下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保证病人通气最佳,有效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概率[19]。

4.8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培训

在预防压力性损伤的过程中,科学地选择护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故应加强看管俯卧位通气患者的危重症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这样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做好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护理[20]。

小结

本文以俯卧位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压力性损伤、俯卧位通气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压力性损伤其发生机制,然后探讨了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最后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总结发现,通过上述几种预防性护理措施,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希望本次研究能为今后重症压力性损伤护理方向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褚万立, 郝岱峰. 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2016年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和分期解读[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8, 13(1):64-68.

2.聂文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34):6571-6572.

3.吴向峰. 浅谈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特殊机理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0(031):P.118-118.

4.李鹤, 朱文洋, 陈文峰,等. 压疮形成原因分析[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010(005):105.

5.黄英, 韩薇, 温丽,等. 湿性愈合疗法在Ⅲ~Ⅳ期重症压疮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17, 08(v.16):50-52.

6.阮丽容. 重症医学科室不同清创方法治疗压疮护理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009(006):135-136.

7.Zhang Wenjing.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sacrococcygeal pressure sore flap repair [j]. Oriental food therapy and health care, 2016, 000 (002): 57-57

8.张志云, 徐姝娟, 王方,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在重度压疮治疗中的应用[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 036(005):504-506.

9.李金花, 任姗姗. 动态交替式气垫床预防重症患者压疮的效果[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 36(5):4.

10.王婷婷. 三伏天重症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v.19(94):307-308.

11.蒋琪霞, 朱礼霞, 渡边真一等. OH评估法在重症患者压疮危险评估中的信效度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027):3477-3482.

12.刘妍婷, 逯苗苗.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临床用于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024):218-218,219.

13.王晓爽. 高龄重症压疮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J]. 智慧健康, 2017, 000(021):129-131.

14.余婷婷. 俯卧位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 2018, 016(023):2905-2906.

15.熊京京, 王婷.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J]. 心理医生, 2016, 22(9):171-173.

16.Liu Yizhuo, Jiang Yulan, Li Xiaoxiao, et 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rone position in 20 patients with severe ARDS [J]. Contemporary nurses (next issue), 2017, 09:111-113.

17.Li Lin, Li Chun, Chen Jing.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based on enteral nutrition tolerance score [J]. Journal of nursing, 2020, V.35 (22): 15-18.

18.Zhu yabing.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ARDS [J]. China health nutrition, Vol. 29, No. 5, 2019, pp. 228-229, 2019.

19.Wang Xia, Zhang Meng, Li Jing, et al. Nursing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J]. Maternal infant world, No. 20, 2019, 224 pages, 2020.

20.郝帅. 预防性压疮护理在老年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新知杂志, 2018, 028(0z1):3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