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学生矿石矿物鉴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地质学专业学生矿石矿物鉴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何幸儒,高石花,赵振兴,朱娇娇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曲靖市  655001

摘要:在高校地质专业教学中,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应用型人才,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关注培养学生的矿石矿物鉴定能力,掌握这一基本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文中剖析了培养学生矿物鉴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实践、分方向教学、开设选修课、开放实验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学专业;矿物鉴定能力;培养;对策

引言

近年来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颇佳,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地质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有些非传统地质院校也设立了地质类专业,使地质学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但近两年,不少用人单位反映,地质学专业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以后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最主要的体现是基本功不扎实,其中就包括矿物鉴定能力较差,到野外工作表现不佳。矿物鉴定能力是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技能,如何提高该能力是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1 当前地学专业在矿物鉴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1.1 培养方案不科学

地质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了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的学时,目前专业课的学时数普遍偏低。以往本科教育相对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但现代大学本科教育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英语、计算机及其他选修课课时不断增多,专业课学时有所减少。学科课时的减少使课堂实习课时减少,加上野外实习时间的减少,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而矿物鉴定能力就是在不断观察、描述的过程中提高的,与经验和实践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这对矿物鉴定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障碍[1]

1.2 师资队伍问题

随着地质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教学经验较欠缺,但教学任务紧迫,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年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加速提高。矿物相关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内容也非常重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穿插大量实例、野外的现象来解释概念,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提高对专业课的兴趣。年轻教师在这一点上相对欠缺,需要在多轮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讲课的艺术。

1.3 学生自身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的好坏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矿物鉴定能力属于野外工作能力的一部分,现在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比较缺乏,究其自身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目前在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和社会环境较优越,所以野外吃苦的精神与老一代、中年一代地质工作者比较要差不少,而地质工作离不开野外实践,矿物鉴定能力就是在室内实习和野外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实践环节中不努力就很难培养出过硬的矿物鉴定能力。第二方面,科技的发展让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学生每天花在电脑、手机等的时间大多在两个小时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花在专业课学习的时间。

2 矿物鉴定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

2.1 加强实践教学

矿物鉴定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能力,这个技能只能在实践中提高。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在教学大纲的设定上,可以尽量增加实习课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矿物,在不改变学时的前提下,改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论知识可以留一部分给学生自学,再通过提问和作业的形式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循序渐进,这样又能节省出来一部分学时进行实习。另外,学校设立的学生创新项目也让学生有自己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查阅资料、出野外、做实验以及分析总结,所有的过程基本都是学生独立完成,在出野外之前学生都会到实验室复习一下常见造岩矿物、造矿矿物以及三大岩类主要的岩石,到野外也需要观察矿物成分,给岩石定名,室内需要镜下观察矿物、岩石,矿物鉴定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2.2 划分学科发展方向

地质学专业到研究生阶段会分不同的研究方向,如成因矿物学方向、沉积岩方向、显微构造方向等,研究生可以在所涉足的那个方向研究得深入、透彻。地质学专业本科教育是所有方向都会有所涉及,但只学最基本的理论和技能,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论文会确定一个选题,这个选题是偏重于某一个方向的。其实本科教育可以参考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在大三结束的时候,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基本己经确定,可以根据选题大致划分出几个学科方向,如:岩矿方向、古生物方向、构造方向、遥感方向、第四纪方向等,按照选题方向将学生分组,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相应知识的补充或技能的巩固[3]

2.3 开设选修课

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其中矿物学相关选修课可以与其他学科有交叉,可以是某些现今前沿的研究领域,甚至某些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将其最基础的知识讲授给。从选课情况看,学生对于实际结合紧密的专业选修课比较感兴趣,比如宝石矿物学、贵金属矿物学,通过这样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拓展矿物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对宝石或贵金属的认识,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成因矿物学是对矿物学基础好的学生的一个提升,通过研究矿物成分、结构、形态以及物理性质,推知生成条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会更加关注矿物的形成条件,将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与矿物的形成环境联系起来,对矿物的认识更加深入。仪器操作实验选修课是目前逐渐兴起的一种选修课,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操作实验仪器,有些仪器为大型实验设备,如能谱仪、质谱仪、X 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学生完成既定学时,并通过考核的话,可以给颁发相关上机证、上岗证

[4]

2.4 开放实验室

对于学校的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室、岩石学实验室、晶体光学实验室、矿相学实验室,在教学之外可以对学生开放,或者专门建设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地去认知矿物[5]

2.5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一,教师要加强学习,对矿物的性质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勤于总结相似矿物的鉴定方法。订阅矿物学相关的杂志,了解矿物学发展的前沿,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矿物学的发展情况。第二,可以让年轻教师到本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进修,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三,给年轻教师安排教学导师,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对课堂的安排、实习的组织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控制好教学进度。

结语

总之,矿石矿物鉴定能力是地质技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扎实、系统的矿物学知识体系是矿物鉴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野外实习、镜下鉴定的经历是矿物鉴定的实践经验,这二者缺一不可。作为地质学专业的教师,同样也要不断补充矿物学知识,满足教学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刘世勇,王林清.我国高等地质教育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矿业,2019(11):31-33.

[2]陶专.“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初步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9(1):64-67.

[3]赵虹,党犇.“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20(2):79-81.

[4]牛花朋,谢庆宾.地质工程专业二学位本科生矿物学与岩石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9(5):82-84.

[5]董杨.岩矿鉴定法在金矿床矿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9(12):11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环境敏感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研究

--以牛栏江及南盘江分水岭为例  项目编号2022J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