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人身安全立体防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以人为本构建人身安全立体防线

许必当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摘要:电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电力行业人身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电力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需要寻求更加高效、积极的措施,用以改善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电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繁重,人身安全风险高。通过对历年人身事故的总结,本文提出了从规范管理、文化建设、科技应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构建以人为本的人身安全立体防线,全面提高安全管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身安全;立体防线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大,不管是工业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构建先进的安全文化体系就成为新时代电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人身事故分析

总结电网历年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人身事故,许多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景并不复杂,主要集中在触电、高空坠落、密闭空间窒息等方面。事故的原因既有工作组织不到位、技术措施不到位等管理问题,也有事故人员自身违章作业行为等个体行为问题。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现场组织者安全意识薄弱,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以及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或行为状态出现问题时,就容易产生违章作业行为。总之,人员的不规范作业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行为特点、心理因素的角度加以思考,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加以分析,确保管理要求、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电力行业人身安全事故原因

2.1作业过程存在管理真空

作业人员技能水平不高、未按要求执行任务、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是造成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架空电力线路距离长经过地形复杂多变,加上新能源上网线路T接增多,电力作业现场点多面广且复杂化。虽然“两票三制”、反违章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越来越严格,但在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管理不完善的地方:(1)现场勘察流于形式,勘察结果未能是现场实际情况一致,致使现场真正的作业风险点被忽略;(2)在勘察结果不准确的前提下,施工方案的编写不实,风险点辨识不足、施工工序不合理等问题,都未施工设下安全隐患;(3)工作票工作内容填写不全、安全措施遗漏等的现象,多支线或多电源线的停电操作甚至出现缺项漏项情况;(4)工作票签发审批环节把关不严格,对工作任务、主要安全措施、人员资质未加以严格审核,未能及时发现工作票中存在的错误;(5)工作票填写要求高,执行起来繁琐,作业人员容易“弃繁从简”,将票面措施遗漏。

2.2作业现场存在信息盲区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还存在2方面的管理盲区:(1)分包商作业队伍人员技能水平、作业安全意识等方面承包商未能了解并落实有效分工安排。现场实际作业人员存在再顶包行为,也就是作业人员与作业文件报备人员不一致,这个环节很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施工队伍利用,这些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作业行为就存在较高的违章风险。(2)施工队伍施工作业设备合格准入资质存在虚假信息,而在现场往往使用超期、报废、未试验等情况的工器具及作业设备,增加了发生意外的风险。(3)施工监理未能对现场所有作业点的安全行为同时纳入到管控,存在监督空缺。(4)施工队伍注重施工进度,对施工安全重视度不够,对现场的施工安全管控几乎是粗放式的管理。这些安全管控盲区给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隐患。

2.3作业监护存在监管难点

作业现场缺少安全监管,以及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或责任不到位、监督检查没有暴露及纠正现场违章作业行为,同样会给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作业现场安全监管工作,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执行不同的到位管控标准。但安全监管工作存在许多难点:(1)电力企业特别输电线路作业面多且分散,安全监督管理人员难以满足实际需求。(2)输电线路点多面广,现场可视化设备应用无法全面满足作业点全视频覆盖的要求,以及设备需求大也大大增加施工成本,施工队伍会避重就轻,部分作业点逃避监管。(3)受限于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精力和专注度,导致安全监管工作未能发挥最有效作用。这些安全监管难点需要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重点解决。

3以人为本构建人身安全立体防线措施

3.1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规范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工作基础,是保证安全的首要任务。安全生产必须要从规范管理抓起,以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来评判,坚持“三管三必须”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将安全责任和工作职责分类、分层在各环节上梳理明晰,使得各个工作单元都能够各尽其职、发挥功效,管理体系运转通畅。上层管理者的安全工作要在完善制度和调整机制、总体计划和平衡安排、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态势感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统筹管理;中间层管理者的安全工作要在执行制度、落实计划、分析承载力、制定安全措施、发现问题、反馈信息等方面上下协调;基层工作者的安全重点在于规范地组织、实施现场作业,做好安全风险辨识,落实安全措施。简而言之,有效地落实制度,规范地按照安规作业,就可以践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因此,各安全管理层级的工作需要协调联动,要聚焦到现场情况分析、人员规范作业上进行深刻思考,要从下而上揭示问题、分析原因,自上而下调整机制、规范管理,将安全责任、工作要求、安全措施有效落实,这些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步骤。

3.2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是安全工作的灵魂。人是有思想、有内心活动的机体,需要通过文化培育来固化安全行为。在有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后,执行工作就成为关键。现场工作人员应从思想认识、意识培养、内心根植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生产人员执行安规、规范工作的自觉性和习惯性。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安全的技能教育、科普教育、思想灌输、心理引导、氛围烘托、环境营造等多方面入手,在形式与内容上做文章,在方式和方法上多思考:开展疾风骤雨式的文化活动,迅速营造安全氛围,形成有力的意识冲击,提高生产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段内的安全警惕性;和风细雨式的滴灌渗透,实施细腻、具有人文关怀、日常式的文化养育,久久为功,长期熏陶,将安全意识慢慢灌透到生产工作者的脑中,形成长期的行动自觉,从而将安全文化牢牢根植到生产工作者的心中,形成长久的安全习惯。通过持久地开展安全文化养育工作,促进生产工作者从“要我安全”进阶到“我要安全”,安全生产工作定然能够长治久安。

3.3作业工器具的可靠性

(1) 优化工器具性能。一是输电线路主要有高空作业,作业工器具大部门比较重、长等影响工作安全的的因素,比如伸缩型接地线操作杆、具有电动自传功能换轮等,通过优化工器具结构大大提高人机功效,降低人为操作难度,提高安全系数。(2)优化工器具管理进场机制,施工队应使用或租借项目管理单位的工器具,因为项目管理单位在工器具管理方面具备完善的管控机制,确保现场作业工器具安全合格,减少作业人员因使用不合格工器具导致伤亡事故事件风险。

3.4提高作业环境人机功效

输电线路作业主要是高空作业,人员登塔作业,攀爬过程会耗掉作业人员大部分体力,可通过设计自动升降轨道输送作业人员达到目标作业高度,保证作业人员体力及因体力消耗导致出错率;作业传递工器具、配件、物件等可通过具有自转滑轮来传递;塔身自带接地机械臂等都是改善作业现场人机效应的措施,人机功效提高了,那作业风险随之就降,人身安全的保障更加可靠。

3.5科技应用的关键性

提高现场监控设备智能化水平。现在施工现场大量使用的可视化监控设备应提升数据分析功能,哪些作业行为是违章的,识别出后自动发出提醒直至作业人员纠正为止。通过自动辨识提醒,一方面提醒作业人员保持高度安全意识,一方面提醒现场监护人、安全监管人员对作业的违章行为进行立即制止并要求落实整改,避免管理疲劳现象,最大程度有效地管控现场作业行为,确保人身安全。

加快输电线路检修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实现机械化检修作业。若技术足够先进,替代了手工作业,达到少人或无需人工承担具有危险性的现场作业,人身安全自然能够得到保证。针对现场工作的特点和场景,需要专业人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一是要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工器具,减少工作量,帮助现场工作人员离开或离远安全风险;二是要研发出简便好用、小巧实用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设备。安全防护技术应用需要根据使用人群和作业现场的特点量身定制、量体裁衣,要能够防止违章、危险告警、提高效率、灵巧便捷,甚至在人员发生失误时,技术手段也能够起到最后的保护作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最终、最可靠的手段还是需要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使得生产人员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达到“放心,我能安全”的程度。

结束语

在时代进步、科技更新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而且标准也逐渐提高。人身安全要“以人为本”来考虑问题,以问题为牵引、以目的为导向,从规范管理、文化建设、科技应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构建起具有人本特点、坚韧牢固的立体防线。

参考文献

[1]王喜林,李连胜,伍治国,等.7S管理对班组建设的影响[J].电力安全技术,2021,23(11):75-76.

[2]王科,王军,马元江,等.运检作业中班组自主安全管理方式[J].电力安全技术,2021,23(5):76-78.

[3]肖伟,王菲,王晓辉,等.浅谈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20,22(6):76-78.